-
大卫·保罗·戈德曼:为什么中印不会长期对抗下去?
最后更新: 2022-08-23 08:05:23【导读】 印度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足够人口和足够治理体系来吸收中国储蓄的国家。此外,在印度欠缺的事情上,中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做得更好,这包括数字和实体基础设施。印度需要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电站和宽带,这些领域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强。
【文/大卫·保罗·戈德曼 译/观察者网 宁栎】
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表明,最痛苦的敌人可能变成盟友,因为对抗给彼此带来了太大的危险。
英国和俄国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全力投入“大博弈”的斗争(指19世纪英俄两国在亚欧大陆争夺主导权的长期斗争,“大博弈”的西端在巴尔干和近东地区,中端在中亚地区,东端在远东地区,20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就是“大博弈”的体现。)英国帮助日本建设了海军,后者借此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海军。但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俄国站在了同一方。
俄国和中国在1929年爆发中东路战争,在1969年爆发了不公开的边境冲突,但在反对美国及其盟友方面,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过去敌人之间的下一次战略结盟,可能会使今天的两个战略对手印度和中国互相靠近。从表面看这似乎是极端不可能的。印度和中国有着长期的边界争端,1967年的边境冲突中造成了数百人伤亡,去年的另一次冲突中也有数十人伤亡。
但从三个原因看,未来几年中印之间会发生一场外交革命,其中两个原因从下图中可以看出。
进入21世纪后,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远远超过中国。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亚洲穆斯林地区低教育程度的人口将相当于印度和中国的总和。这既是一个经济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这不是一个宗教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和教育水平的问题,下面将解释这一点。
与此同时,东亚其他地区重要性会降低。日本目前15至49岁的人口有5000万,但按目前的生育率计算,到21世纪末将只有2000万。韩国将只有680万人处于这个年龄段,而今天是2500万。而台湾地区该年龄段人口将从今天的1200万下降到21世纪末的380万。
亚洲人口趋势(来源:《亚洲时报》)
印度在乌克兰问题上拒绝放弃其长期盟友俄罗斯,这让美国感到意外。印度非但没有支持美国的制裁,反而和俄罗斯制定了本币互换和投资机制,以卢布和卢比与俄罗斯进行贸易,并接受俄罗斯的盈余收益在印度证券市场投资。中印历年来人均GDP比较(来源:《亚洲时报》)
作为报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向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挥舞着大棒。“我们定期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印度就这些共同的人权价值观进行讨论”,布林肯说,“我们正在监测印度最近的一些令人关注的事态发展,包括政府、警察和监狱官员侵犯人权的行为有所增加。”
印度外长贾尚卡尔很生硬地回应说,印度对美国的人权状况也有看法。
美国经常指责中国和俄国,但印度是第一次发现自己受到了同样的指责。当然,这种不愉快的交流源于美国不满印度在制裁俄国问题上的立场,但这指出了将推动俄国、中国和印度走得更近的趋势。
美国屈辱地抛弃阿富汗,给中亚留下了不稳定的隐患。美国进攻阿富汗试图摧毁塔利班,但最终以塔利班卷土重来而告终。结果,中国、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邻国的伊斯兰激进分子可能在阿富汗找到潜在的基地。
俄国干预哈萨克斯坦体现了中亚安全对莫斯科的重要性,这得到了中国的赞同。中国也关注西北地区的安全。2021年12月,北京和新德里在同一周内与中亚国家的外交部长举行了视频峰会。
根据联合国人口项目的计算,如果目前的生育率持续下去,中国15至49岁的人口将在21世纪减少近一半,而印度的人口将略有增长。
可以肯定的是,人口预测是出名的不可靠,联合国的预测充其量只能提供潜在趋势的一般描述。尽管如此,但相关趋势是如此明显和不同,各国都将其纳入战略规划中。
老龄化人口为退休增加储蓄,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向人口年轻的国家输出资本。
中国对各国出口额(来源:《亚洲时报》)
中国储蓄的主要目的地是美国,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吸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储蓄,累积了18万亿美元的负净外国投资头寸。美国不可能无限期地吸收下去。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其储蓄寻找其他出路,在治理不善和教育不足的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结果有喜有忧。
印度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足够人口和足够治理体系来吸收中国储蓄的国家。此外,在印度欠缺的事情上,中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做得更好,这包括数字和实体基础设施。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经济起飞不大成功。1990年,两国的人均GDP相同。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3倍。
印度仍然依赖于英国在20世纪初建造的铁路系统。印度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9%,而中国只有38%。印度需要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电站和宽带,这些领域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强。
尽管印度和中国有着天然的共同利益,但两国之间的贸易仍然很少。2022年3月,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与对泰国的出口持平,仅为对越南或韩国出口的一半。这就是中印对抗的结果。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谌海滨 
-
美国感染病例调减25799例、死亡调减308例
2022-08-23 07:36 美国一梦 -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与国交往黄金法则”
2022-08-23 07:18 中国外交 -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公布嫌疑人画面
2022-08-22 23:05 观察者头条 -
美国曾这样逼迫英国放弃华为5G:蛮横叫嚣5小时,令人生厌
2022-08-22 22:05 5G -
美军又在叙利亚“偷油”,这次出动137辆油罐车
2022-08-22 21:51 -
普京就杜金娜逝世表示哀悼
2022-08-22 21:39 -
近5年新高!中国7月进口俄罗斯煤炭742.1万吨
2022-08-22 20:16 能源战略 -
俄联邦安全局:杜金娜遇刺案由乌克兰特勤部门谋划
2022-08-22 19:35 观察者头条 -
美个别州“教师无需本科学历即可上岗”,教育部长:不幸
2022-08-22 19:16 中西教育 -
又一起警察暴力执法
2022-08-22 17:47 -
关系中断6年半后,阿联酋大使将重返伊朗
2022-08-22 16:58 -
尼加拉瓜一名反对派主教被捕,罗马教皇罕见发声
2022-08-22 16:15 -
特朗普声称:他俩在中国发家致富
2022-08-22 16:11 美国政治 -
美媒:疫情让中国全球制造商地位更加稳固
2022-08-22 16:02 中国经济 -
美国两党都在争:到底是谁的“美国梦”
2022-08-22 14:16 美国一梦 -
巴前总理伊姆兰·汗遭警方指控,涉违反“反恐法”
2022-08-22 13:58 -
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比重20年增长12.4倍,有人开始担忧了…
2022-08-22 13:33 三八线之南 -
前军情六处间谍指控英国学校歧视女儿,称要和家人回中东
2022-08-22 12:14 不列颠 -
美大使称被中方召见后激烈交锋,我外交部:不思悔改,反而倒打一耙
2022-08-22 11:46 中美关系 -
李显龙:将废除“男男”禁令,但会保护“一夫一妻”
2022-08-22 11:22 新加坡
相关推荐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64“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192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366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125“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97最新闻 Hot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
国家发改委干将龚桢梽,“空降”广东
-
广西东兰干旱“农民求雨”?当地回应:视频系摆拍
-
外媒继续紧盯:中国,70天了…
-
中央巡视组刚进驻吉林,正厅级赵明任上被查
-
“中方把波音飞机退回美国”
-
巴西毛遂自荐:听说中国停了近400家美国牛肉商…
-
“特朗普破产过6次,想用这样的手段吓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