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蓝 | 盘点2023中国航天:大航天时代正在到来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蓝】
2023年12月30日8点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航天2023年的收官之作,也是全年第67次发射,连续第三年刷新了年度发射数量纪录。在2023年最后一个月份,中国航天几乎达到两天一射(月度13发)。这样的超高密度发射无论在冷战时期苏联航天巅峰期,还是目前正在疯狂发射星链卫星的美国(SpaceX),都未曾企及。
不仅发射数量,中国航天2023年在载人航天、可复用航天器、重型卫星、巨型互联网星座等前沿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3年更是中国商业航天转折性的一年。液体火箭崭露头角,发射数量小爆发,可复用液体火箭成为商业航天下半场的入场券。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先列一下成绩单:
轨道发射67次(其中失败一次),创新纪录。
新火箭首飞1型(天龙二号),首飞成功2型(天龙二号、朱雀二号)。
发射入轨卫星和航天器超过200颗(艘),创新纪录。
载人发射两次,平2021和2022纪录
民商火箭发射13次(其中失败一次),创新纪录。
图1 2023年全球航天发射统计(图源:Space Stats)
放到全球范围看,各国全年总计223次航天发射,也创了纪录。中国发射次数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的116次,遥遥领先于第三名俄罗斯的17次,更不用说第二梯队欧、日、印个位数的发射纪录。最近四五年,航天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中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航天领域中美两强竞争的态势已经形成,未来数十年的太空大格局已经奠定。
鉴于这样的大背景,我们的盘点无法忽略中美竞争这个重要存在。因此,本文也会适当穿插一些和美国的横向对比,看看此消彼长的大势变化,会比较有意思。
先从国家队—— 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两大集团 —开始。
运载工具方面,长征火箭本年没有新型号首发,但发动机研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5月12日,13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二次起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新一代载人火箭长征十号奠定了基础。同日,200吨液氧甲烷发生器点火试验在抱龙峪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中心完成。据称它就是航天科技“八年九机”计划中的全流量分级燃烧液氧甲烷发动机YF-215。如果属实,我们有望迅速追平SpaceX猛禽,跻身世界最先进之列。
载人航天方面,2023年是中国空间站进入长期运营后的第一个整年,第一次实现了全年不间断载人。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始正式运行。5月和10月完成了两次空间站机组在轨轮换。神舟16号首次搭载载荷专家桂海潮升空并对接空间站。中国有了自己的平民航天员。12月,神舟17号机组出舱进行中国首次在轨修理,修复因微流星碰撞而受损的电池板。升级版天舟货运飞船(天舟6号)5月首飞,上行载荷能力提高20%至7.4吨,使得货运飞船的发射频次由2年4发降低至2年3发。
图2 中国空间站高清全貌图(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那一边,国际空间站刚刚庆祝了它的25岁生日,2023继续全年不间断载人,共进行5次载人发射(3次载人龙、2次联盟)和8次货运补给发射(4次进步、3次货运龙、1次天鹅座)。但波音的商业载人飞船继续跳票。拜登当局宣布,美国将支持国际空间站至2030年。国际空间站命运已定,2030年将结束存在。空间站离轨飞行器已在招标中。
7月,中国正式宣布载人登月计划,可望于2030年左右实施。长征十号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登月舱研制进展顺利。美国阿尔忒弥斯二号载人绕月任务计划于2024年底发射,而因登月舱和宇航服研制落后,载人登月大概率将不早于2027年。一方加速,一方延迟,中美登月时间不断靠近,未来登月竞赛将白热化。
也有和谐的时刻。2023年5月30日,随着神舟16号的发射,太空人口再次创下纪录:17人。那天,中国空间站上有6人,国际空间站上11人(包括公理航天的4名太空游客)。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并驾齐驱,是近几年太空人口记录频频刷新的根本原因。
再看深空探测。月兔二号继续在月面工作,行驶里程已超过1.5公里。天问一号继续围绕火星运转,不断发回照片和信息。祝融号火星车已失联一年半,但也已远超设计寿命,创造了奇迹。2023年中国深空探测的工作重点是计划于2024年发射的嫦娥六号月背取样返回任务的和鹊桥二号月球中继星。
美国2023年10月发射了主带小行星灵神星的探测器Psyche,太阳系中还有十多个美国探测器,包括两台火星车,仍在不辞辛劳地在探索新边疆。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差距,但最近十年,在月球和火星上,中美差距已迅速缩小。形象的说法,差距已经从光年级缩短为公里级。12月,飞行近半个世纪、正在太阳系边缘的旅行者一号开始发回人类不能理解的信息。权当一种告别吧,特此哀悼。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史岱君 
-
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会重演吗?
2024-01-31 08:08 春运来了 -
应急管理部:积极引导地方政府避免“一刀切”全面禁放烟花爆竹
2024-01-31 07:40 -
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濛溪河遗址或将改写历史
2024-01-31 07:12 考古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程福保离世,在册在世者仅剩37人
2024-01-30 22:27 国家公祭日 -
民航局优化M503航线运行,国台办回应
2024-01-30 19:49 台湾 -
中央军委举行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 习近平向全军老同志祝贺新春
2024-01-30 18:22 -
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2024-01-30 17:39 -
被控受贿2254万余元,足协原副主席于洪臣受贿案一审开庭
2024-01-30 17:12 廉政风暴 -
中央气象台:这么离谱的预报图头一次见
2024-01-30 15:59 极端天气 -
“第23条立法已经等了26年,香港等不起了”
2024-01-30 15:35 观察者头条 -
年味儿十足!中山公园这里的年宵花,好看还能带回家 | 爱申活 暖心春
2024-01-30 11:58 爱申活·暖心春 -
国风吹进武夷路,这些年俗体验活动等你来参与! | 爱申活 暖心春
2024-01-30 11:24 爱申活·暖心春 -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2024-01-30 11:20 大公司 -
龙年的喜庆、红火和大吉大利,闵行这里都有,快去逛逛!
2024-01-30 11:19 爱申活·暖心春 -
蓝箭航天回应爆炸传闻:正常试验,公司三位人员轻微擦伤
2024-01-30 11:17 安全生产 -
他们欢聚“文化派对”,喜迎中国年!丨爱申活 暖心春
2024-01-30 11:15 爱申活·暖心春 -
春节味儿更浓,青村志愿者“奥扎劲”→丨爱申活暖心春
2024-01-30 11:12 爱申活·暖心春 -
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正式开展公众咨询
2024-01-30 10:25 香港 -
我国将遭遇2008年以来最复杂春运天气
2024-01-30 09:40 春运来了 -
我国最大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即将投入使用
2024-01-30 09:30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8“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4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