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弃子戴威
关键字: ofo因此,尽管因为高考失利分数不尽如人意,他宁愿在北京化工大学选择一个偏门的行政管理专业,也不考虑其他城市。毕业后,他卖过保险,误打误撞进过足疗店做经理,一年能换六七份工作,直到最后进入了阿里,成为“中供铁军”的一员。
那是马云最欣赏的团队,也是传承了早期阿里巴巴精神最重要的销售团队。这是一个挑战“不可能”的队伍,被称为阿里的现金奶牛,除了程维还有一连串后来响当当的名字,干嘉伟、陆兆禧、吕广渝、王刚等等。
这都是戴威从未有过的体验。相比之下,戴威出身政治家庭,衣食无忧,自己又是名校出身,还做了北大的学生会主席。走上这个位置的人,如果以后想要从政,历来前途无量。
严格意义上来说,戴威和所有联合创始人们都没上过一天班。
在外人眼里,戴威与程维也没有太多共同点。
“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一个是小镇青年凤凰男;一个没上过一天班,一个干了八年的阿里中供铁军,他们哪里一样了?他们哪里都不一样”,一位在ofo早期团队的高层如此评价,“戴威把程维看作兄弟,程维只把和戴威的关系看作父子。”
从2016年9月开始至2017年7月,ofo接连接受了三轮来自滴滴参与的投资,滴滴在ofo的占股比例不断攀升至30%以上,当然,ofo的估值也在不断翻升。
ofo彻底变了,变得更大,变成了和摩拜不相上下的共享单车巨头。在这资本追逐着的风暴中心,戴威也变了,这种改变来得身不由己,甚至自己无法察觉。
3
戴威变得激进了。
2016年冬天,战事变得汹涌。戴威每次和投资人们开完会回来,就会制定一批新的KPI和方向,一次比一次激进。
早期的ofo员工和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们甚至怀疑戴威与投资人签了对赌协议,需要他们尽早拿到市场份额第一。
这个冬天,不顾寒冷的天气会让自行车用户变少,戴威指示下属进行大范围的广告投放,面对下属的质疑和问题,戴威的回答是“别管这些”和“没有预算”(指的是没有预算上限)。
截止2016年底,ofo已经先后拿到近两亿美元的融资,摩拜所拿到的融资规模也和ofo不相上下。
所有人都开始拼命花钱,不管是硬件部门还是市场部门,投资机构的疯狂和戴威的表现给了员工们底气。“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别管花多少钱,肯定有新的钱进来,那么多投资人在背后,不能不花钱,不能抢不到市场份额。”秦淮表示。
秦淮回忆,从2016年底至2017年,仅花在市场推广的费用就在数亿元。“花了钱以后效果自然是很显著。”秦淮表示,在数据上ofo确实一度超越了摩拜在市场规模上居于首位,但这个位置是否需要花钱来维持,要花多少钱继续维持,忙着向前冲的大家没有人再问过一句。
“我们都是学生,之前也没见过那么多钱,一开始对于花钱都是不敢的,到底要怎么花钱,怎么花钱才有数,没有概念。”和戴威一起创业的合伙人们,那些室友、师兄弟和朋友,其实都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对于怎样有效率地花掉这么多钱,他们并没有太多概念。
那段时间也是ofo的员工过得最开心的一段时间。2017年初的ofo年会,戴威送给一位老员工一辆50万元上下的牧马人。这场年会有3000余人,几乎每个人都拿到了奖励,笔记本电脑是常见的奖励礼物。
此后一年,接二连三地有新的高管入驻ofo,整个ofo也从原来的酒店公寓搬到了理想国际大厦办公,这个曾经入驻过新浪和百度的中关村A级写字楼。
而在其他时候,戴威又变得更加沉默。
他的沉默让员工猜不透他的想法,一个反馈提过去,常常像一拳打在沙包上。通常情况是“让我想想”,或者微笑点头,然后便没有下文。
即使是高层也明确的感受到,戴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与他意见相左,他不说话,只是不想当面与你反驳。
91年的戴威还没有成熟到完全一个人能拿主意的时候。ofo的增长速度太快了,它要面临的市场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让戴威在不断地否定自我和谨慎选择中摇摆不定。
“朝令夕改”变成了常态。这表现在,对于公司的决策上,戴威常常是前几天想好了要做某个项目,过几天又说要做一个别的。有一次某产品负责人找到戴威想要提案一个新项目,但实际上企业内部已经有另一个项目组在运营该项目了,戴威也不知情,就认可了这个负责人来领头。
没几天,之前在运作的项目组听说了这件事,又跑去找戴威理论,这时候戴威就轻描淡写地回复,“那你们就继续负责吧。”
人员的职责也不停地在变,甚至是联合创始人。薛鼎、杨品杰、张巳丁和于信,都被调离过不同的岗位。
管理是戴威唯一自己承认过的弱点。“我并不认为在个人能力、做事能力上甚至融资能力上有问题,如果一定说有问题,那就是在管理上。”在后来,这也成为了他和滴滴交恶的关键点之一。
时间拨到2017年7月,ofo已经进行了7亿美元巨额的E轮融资。程维在此时提醒戴威,这个级别的融资以后一定要引入国际资本,一方面有利于未来上市,另一方面只有这一类资本规模足够庞大能够继续为ofo注入充沛的资金。
滴滴也是这么做的。滴滴在D轮融资后引入了DST和淡马锡,和快的合并后接受了来自coatue management、苹果和软银的投资,股东多元,实力强大。
在这个时间节点下,程维介绍了孙正义给戴威认识。程维告诉戴威,如果软银能够投资ofo,ofo可以更快地结束这场单车大战,在和摩拜的竞争中取得绝对性的优势。
戴威也的确见到了孙正义。一位接近当时事件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孙正义当场就签了投资意向书,但是这个投资意向书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在11月份之前,ofo要达成3000万日单量的成绩。
此行让戴威信心大增,并对程维更加言听计从。
为了能够尽快达成的和软银之间3000万日单量的约定,滴滴方面给戴威的建议是:烧钱,提高投放量。“他们让我们只管大量弄车,做市场。”一位前ofo市场方面有关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滴滴的建议下,ofo又进行了一次非常疯狂地投放和扩张。
疯狂到什么程度?ofo花了2000万元给一个卫星冠名,1000万元请鹿晗做代言人,甚至给一家媒体做了一年3000万元的广告投放。那是ofo最不差钱的时候,小黄车的广告几乎席卷了北上广的地铁站和公交站牌。
骑行的费用方面,为了和摩拜能够尽快地分出高下,ofo先后推出了1元月卡等优惠,甚至可以让用户免费骑车,率先掀起了价格战。
钱被烧得很快,而在ofo所描述的立场中,程维也为滴滴留了后手。
尽管软银已经签了投资协议,但按照惯例,新的投资协议需要所有的股东核对过新的条款再一一签字,但当投资协议到了滴滴手上,这一笔却迟迟不签。
一开始滴滴给的回应是,要下放高管到ofo,帮助其理顺公司的管理和业务。理由是目前传出不少ofo腐败的消息,一旦国际资本进入,对公司内部的管理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滴滴有并购过国际企业的经验,在这方面能够帮助戴威。
2017年上半年开始,ofo内部贪腐的情况确实也被先后曝光。当时的ofo人数已经增长到数千人,每天都有无数新的项目正在同时进行,管理经验不足的戴威已感到有些许吃力。
一位ofo的老员工曾经在BAT工作,刚来ofo的时候,他被报销和申请预算的“极简”流程所震惊。
一般申请预算买车或者做市场活动,都需要层层报批,但在ofo这个层级特别简单,那段时间打款也很快,报销毫无难度。这位老员工只能觉得,可能是因为ofo的管理层都是学生,还不懂这些流程和制度的重要性。
流程的不完善催生了巨大的灰色空间。有的城市主管用自己的朋友做供应商,把破车重组当作新车采购进来收取回扣。
据一位ofo高管层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滴滴当时给出的建议是派驻高管来ofo,帮助ofo跑通工作的流程制度,管理贪腐,帮助ofo能够以更健康的制度,更好的成绩,来赢得软银的巨额投资。
戴威答应了滴滴的要求。2017年7月,滴滴系三位高管进驻ofo,原滴滴品质出行事业群总经理付强出任ofo执行总裁,原滴滴开放平台负责人南山和滴滴财务总监Leslie Liu将分管ofo的市场和财务部门。
在三个重要的位置上,滴滴已紧紧地勒住了ofo的咽喉。
滴滴高层们的空降让原来的团队感到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他们的感知要比戴威还要早一些。
“不可否认地是,付强他们加入以后确实加强了公司的各种流程和制度,变得更规范了,但是很多业务的进展也变得非常困难。”ofo的早期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渐渐地,戴威感觉到自己开始被架空。新的出行项目遭到滴滴的强烈反对,ofo的财政大权也被滴滴牢牢钳制,付强还带来了一些滴滴的员工安插在公司的一些具体运营部门上。为了软银的钱能到账,戴威忍了。
但到了11月,滴滴还是没有在投资协议上签字,只要有一个股东没有认可这个协议,新的融资就不会进来。滴滴给出了第二个方案,要高管的人事任免权。
此时,戴威才彻底意识到了自己的天真大意。他的底线被挑战了,滴滴此举,在他看来是要吃掉ofo。
滴滴并不承认所谓“程维的后手”,对具体情况也未有回应。但无论如何,对于ofo来说,最宝贵的时机已经过去了。
4
ofo全面陷入被动,戴威要摆脱滴滴的动作则更加主动。
2017年中的大规模投放和扩张已经结束,许多供应商等待结货款,没有新的融资意味着现金流迅速吃紧。
在ofo的人看来,他们陷入了一个滴滴做好的局:“我们后来一致认为,滴滴一定是在一开始就计划好吃空ofo的资金链,这样ofo就被动了,有利于后面滴滴占据主动优势,甚至压价。更阴暗一点的想法是,或许一开始就没有孙正义真的要投资ofo这回事,这不过是滴滴做的一个局。”
但滴滴一口否决了这个说法,滴滴表示是因为软银做了尽调后决定放弃投资ofo。
这笔“薛定谔”的软银投资,让ofo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也让戴威对滴滴的态度彻底转变。
为了争取软银的投资,戴威曾三次自己飞到美国去找孙正义,希望避开滴滴的交流,软银可以投资自己,但软银的决定并没有因为戴威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ofo缺钱了,戴威也随即做出调整。2017年9月开始,ofo就开始停止盲目扩张和投放,希望能够节约成本,主要体现在所有的KPI上面。
此时距离上一轮大范围的投放还不到一年时间。很多预算都批不下来了,公关部门几乎没有预算,很多成本部门也基本上寸步难行——特别是那些扩张时期新增的成本部门,忽然就没有事情做了。
同一时间,行业内鼓吹共享单车合并的舆论也适时蔓延开来。最早给戴威抛出橄榄枝的朱啸虎,开始在各个公开论坛鼓吹共享单车只有合并才能够盈利的论断。
早先他可不是这样说的,“90天共享单车的战争就会结束”也曾是朱啸虎在此行业的名言。
戴威也开始频繁约见同行,无论是摩拜还是小蓝单车,基本上能谈的都谈过了。
根据财经此前的报道,当时在美团收购摩拜之前,滴滴也曾提供给摩拜一个方案,就是与ofo合并。但滴滴提出的要求是拥有合并后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并让ofo的创始团队出局。
这件事情完全触犯了戴威的底线。
“你要知道,收购和被吃掉是两回事,如果是滴滴真的要收购我们,创始团队是可以套现走人的,但吃掉ofo就不一样了,是要ofo原来这批人直接出局滚蛋。”一位ofo核心成员告诉界面新闻,“从那一刻开始,戴威才真的意识到要绝对掌握对ofo的控制权。”
戴威和滴滴的完全决裂,来自于2017年11月戴威直接对付强直接发飙,“滴滴的人都给我离开ofo。”
整个在办公室的人都听见了。让当时在场的ofo员工觉得更可怕的是,第二天很多他们以为与滴滴无关的同事,也都像约好了一样没有出现。
“他们的咖啡都还在桌子上,只喝了一半,用过的口红还放在原处,可能昨天还在和你汇报工作,今天就直接人间蒸发了。”整个办公室突然间蔓延着一种诡异的气氛,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况。
但问题是,“失踪”的这些同事里,有一部分人是ofo通过社会招聘找到的滴滴前员工,还有不少人此前并没有谈到过自己有在滴滴工作的经验,但“后来你发现,原来这些人都跟着滴滴那些领导们去三亚休假了,也许人家背后有个群,老板都走了,群里喊一声,大家就都不来了。”
更糟糕的是,ofo的各个城市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负责人开始接二连三地收到电话,内容都一样,“你原来的工资多少,给你两倍来滴滴吧。”
同月份,ofo挪用押金的信息被媒体曝光,爆料人仔细地交代了ofo的资金链状况,其中包括ofo用了超过30亿元的押金支付供应链欠款,以及截止12月1日,ofo的账面现金仅剩3.5亿元。
次月,滴滴宣布收购小蓝单车,同时滴滴自有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在成都上线,以及滴滴共享单车平台也同时上线。
对于ofo的人来说,滴滴的做法是“吃相难看”;但滴滴的说辞是,ofo主动赶走滴滴的高管撕破脸在先。但无论如何,此前在竞业协议中互相承诺的不干涉对方市场这件事情,已经完全被撕毁了。
戴威被彻底激怒了。2017年底,就在合并舆论闹得正凶之时,戴威开始频繁去杭州出差,主要是去见一个人,就是蚂蚁金服的CEO井贤栋。
“把阿里引入,是老戴当时能够想到的最有利于自己的筹码了。”早期员工张恒表示。
蚂蚁金服曾在2017年4月投资过ofo,但双方的合作也不甚愉快。蚂蚁金服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ofo在多个城市的交易量来激活支付宝的渠道下沉范围,但由于支付宝内可以直接实现ofo的扫码骑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ofo自身的流量。
但面对滴滴的咄咄逼人,戴威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只有阿里有出手拯救ofo的理由。一方面,阿里不希望自己的话语权被过分削弱,一方面对于滴滴和快的最后的合并结局,阿里一直耿耿于怀。
“滴滴和快的当时的数据应该是5:5,但滴滴一直声称自己的数据占绝对优势,直到最后合并了,才发现真实数据不是这样。”一位阿里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同时,蚂蚁金服在2017年底投资了哈罗单车。哈罗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二三线城市数据飞涨。但在2017年9月,北京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这意味着,如果哈罗单车想进入一线城市,必须找到已经在一线城市有投放量的共享单车合作。ofo,是最佳的合作伙伴。
“阿里和腾讯当年对待滴滴合并,是自己的业务扩张需要,但并不是主动需要做这一项业务。但滴滴不一样,共享单车本身就是出行的重要一环,滴滴不可能自己不做,而且以滴滴的意志,必须完全由自己主导。”ofo一位核心高层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阿里巴巴和戴威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促使戴威增加了巨大的信心。于是阿里巴巴在2017年12月出手1.2亿美金买了朱啸虎手中的老股。见合并无望,朱啸虎也欣然接受了这个当时看起来收益最大的退出方案。
但滴滴不会轻易放入这样一个庞大的竞争者进入出行行业。根据36氪报道,当时滴滴出资0.27亿美金也买了一定数量的朱啸虎股份,主要是为了让朱啸虎手中的一票否决权不要落入阿里巴巴的手里。
为了争夺更多的资金筹码和滴滴博弈,戴威不惜通过动产抵押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抵押物,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折合美元约2.8亿。
紧接着,阿里巴巴领投了ofo E2-1轮融资8.66亿美元,跟投的股东里面不再出现滴滴。此次融资后,ofo的董事会中共9席,创始团队5席,滴滴2席,蚂蚁金服1席,其他投资人1席。
2018年4月4日,美团成功收购摩拜的消息弥漫开来,迫使程维又重新和戴威坐下进行了一次谈判。
美团上线打车平台,滴滴上线外卖平台,彼此开始对对方的主营业务领域进行猛烈地攻击。无论是处于防御还是进攻,滴滴吞并ofo都是必要之举——滴滴之前收购的小蓝单车市场份额远不及摩拜,而青桔作为新品牌也没有在一线城市的投放权。
程维提出了退让一步的条件,戴威可以留下来,但是要去做单车的出海业务。但戴威当天下午提出的要求是要做ofo的董事长,并且保留创始团队。彼此之间的要求差异过高,戴威摔门而去。
在这次谈判之前,戴威接受采访时候曾坦言,人不能太轴,合并也并非不能考虑。但最后人们看到的结果却完全相反。一位ofo高层的解释是,“实际上ofo内部从来没有否认过并购这个选项,但问题在于滴滴给出的方案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再后来,事情陷入僵局。由于新的资金一直没有办法进来,也无法接受滴滴给出的并购条件,ofo开始先后爆出资金短缺问题:供应商上门讨债,用户发现押金难以提取,裁员开始逐步被执行下去。
那段时间办公室的人很少见到戴威,实际上他有很长一段时间躲在公司附近的茶楼里办公。
讨债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有身穿黑衣的讨债人,甚至有人推着坐着轮椅的老人就去了办公室,叫嚣着不还钱就睡在那里。
当时冲在第一线和供应商沟通的都是陈正江。
陈正江被ofo内部员工称为“老三狗”之一,是除了联合创始人以外最早跟着戴威来ofo的老员工,负责ofo的供应链。他和戴威感情深厚,陈正江也对戴威言听计从,2017年年会上,陈正江拿到o-hero奖,奖励期权100万。
这份对戴威的忠诚还体现在,当戴威深陷债款纷扰时,今年10月22日,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更换了法人代表,ofo创始人戴威不再担任该公司的法人代表,由陈正江接替。
尽管谈判停滞,但ofo对滴滴依旧有利用价值。然而滴滴今年也处于焦灼的境地,一方面8月份滴滴顺风车曝出奸杀案,顺风车业务被搁置,同时接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调查;另一方面,滴滴的巨额亏损也被曝光,新融资一直悬而未决,短期内也无法上市。
今年八月,是戴威和滴滴的最后一次谈判。接近当时谈判的人表示,今年八月的那次本来双方已经就估值、控制权等达成共识,并已经进行到现场签字的阶段。
“结果当天滴滴派了一个级别非常低的普通员工来现场代表滴滴,还迟到,到了以后说现在滴滴因为顺风车的事情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无法进行新的收购。”
当时在场的一位核心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实际上滴滴应该是想继续压价。随后有人和界面新闻记者爆料称,当时8月份曾在网上疯传的滴滴投资协议就是最终版本,也确有其事。
谈判的另一个参与者阿里也在等待。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阿里一直在等待滴滴新的谈判条件。“要么就是用足够高,能够影响到滴滴财务状况的价格卖掉手里ofo的股份,要么就是以足够低的价格收购ofo然后和哈罗合并,后者给予ofo管理权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一位ofo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最后一次谈判把ofo彻底丢到了两个神仙打架的夹缝当中。戴威曾幻想的自己和创始团队占有控制权的并购方案一去不复返了,无论在哪一方,结局都是一样,ofo变成一枚弃子。
无论自己手上的实际股份还有多少,负债累累的戴威已经彻底失去了大局。
5
在失去大局后的几个月,戴威开始多次发布内部信。内容主要是给团队打气、以及公布一些新的架构调整。
一位工号个位数的早期成员陈数评价,现在的戴威管理风格比以前成熟了,至少知道需要发内部信让全部员工知道公司的所思所想。
曾经在ofo最危急的时候,ofo的员工大会被搁置了长达半年之久。即便是在以前,大部分执行层面的员工也不太了解这个公司最近的方向、不理解创始团队的焦虑,对于ofo的普通员工来说,大部分公司的信息还是从媒体新闻里面得知的。
有内部人士和界面新闻记者透露,为了找钱,ofo内部还成立了应急小组,主要职能是还债,后《财经》报道也证实了这个说法,该小组由阿里、滴滴、中信产业基金、DST组成,进行债务重组;不少供应商同意债转股,这是他们拿回钱的唯一选择。
有接近该小组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大部分债权人已经同意债转股的方案,但在具体细则上还在博弈,不排除还有可能再进行一次新融资来协调债转股中间的具体比例关系。
但相比之下,用户押金是ofo更大的资金缺口。界面新闻曾经报道过,截止今年上半年,ofo的负债里,有50%以上来自用户押金。戴威在员工大会和内部信中反复表示,退押金的周期会被延长,但ofo一定会解决。
陈数在今年秋天离开了ofo,在离开ofo后他见了一次戴威,发现了一些戴威的新变化。
“他开始变得健谈了一些,以前给他建议他都不置可否,现在会给你主动谈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也会认真的听你的建议。”
今年3月,ofo早期的投资方经纬中国的创始人张颖和戴威曾有过一次对话,张颖问戴威:夜深人静独处的时候,工作上有没有让他感到特别焦虑的事情。
戴威回答,公司里有三千多人,一年内增加了十倍多,怎么样让所有新来的人不忘初心,知道公司从哪里来,去到哪里,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是他躺在床上会思来想去的问题。
烧钱和背债,戴威都已经经历过了,当时的他坚信ofo能够找到买家,就如此时此刻不断宣言“跪着也要活下去”一般,带着堂吉柯德式的自信。
三年前,那个未经世事而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少年戴威遇到了朱啸虎。
三年后,戴威依旧自信,只是这一次,资本市场还是局势都已经变天,不会再有一个朱啸虎在前方等他。
(文中ofo前员工陈数、张恒、秦淮等应采访者要求为化名)
标签 共享单车- 原标题:弃子戴威
- 责任编辑:吕栋
- 最后更新: 2018-12-20 19:28:46
-
ofo及戴威收“限制消费令”:不能坐飞机软卧
2018-12-20 17:40 商业 -
-
灯塔2018中国电影市场用户报告:国产票房占首超六成
2018-12-20 16:30 大公司 -
美团王兴、穆荣均质押全部摩拜科技股权
2018-12-20 15:04 大公司 -
京东到家无人货架被曝倒闭:称是项目调整,员工可内部转岗
2018-12-20 13:39 -
淘宝与B站达成内容电商等战略合作 支持UP主成淘宝达人
2018-12-20 10:22 大公司 -
锤子供应商的讨债路:吃着盒饭、轮班倒
2018-12-20 10:02 手机 -
五粮液回应普五停产不是消亡 升级版五粮液品质更高
2018-12-20 08:28 -
日本显示器寻求中国资本帮助面临艰险
2018-12-19 20:21 -
腾讯申请WEGAME CLOUD商标 或强化游戏云业务
2018-12-19 19:35 大公司 -
全球零售届“网红”点赞淘宝双12:帮助中小企业
2018-12-19 18:19 商业 -
不甘在云计算市场落后 百度升级云事业部
2018-12-19 18:19 大公司 -
ofo创始人发全员信:为欠的每一分钱负责,勇敢活下去
2018-12-19 17:17 商业 -
今日头条申请字节付等三商标 疑进军金融业务
2018-12-19 16:42 互联网金融 -
国产原创动画这些年的成长,B站感受为何最为真实?
2018-12-18 23:49 -
库卡、东芝更换掌门人 美的开启全球大整合
2018-12-18 21:29 大公司 -
韬蕴资本:贾跃亭躲在美国豪宅中大门紧闭 拒绝接受任何文书
2018-12-18 21:20 汽车工业 -
滴滴公布整改方案 未完成隐患整改前顺风车仍无限期下线
2018-12-18 20:45 大公司 -
高通:苹果在华升级软件,但仍在违规
2018-12-18 19:52 苹果新“品” -
“造车新势力”们刚花了大钱 纯电动项目突然不用批了
2018-12-18 18:08 新能源汽车
相关推荐 -
直播:美国新一轮“弃台论”,不同寻常 评论 0“美国想拉盟友对中国搞联合关税,G7没讨论” 评论 162史无前例!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死手 评论 420“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 评论 72最新闻 Hot
-
“87%靠中俄设计 ”,特朗普又要整“紧急状态”了
-
“中美关系缓和新迹象”
-
“前所未有”,韩国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
-
普京再提“缓冲区”:在推进了
-
1票险胜!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在众议院过关,债务上限+29万亿
-
美华裔教授: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因自己的民族被迫卖房
-
石破茂与特朗普通话45分钟:他打给我的
-
“美国想拉盟友对中国搞联合关税,G7没讨论”
-
枪杀以使馆人员,他可能面临死刑
-
美国8周孕妇脑死亡,却被要求继续怀胎,医院:这是法律规定
-
史无前例!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死手
-
“中国在2019年的做法,救了美国近千条人命”
-
果然不扯上中国,英国就办不成事了…
-
澳央行副行长:中国不想人民币贬值,那会便宜美国人
-
荷兰外相:中国希望放宽阿斯麦出口限制
-
美国考虑撤军4500人?韩国否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