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中国是“先破坏,后治理”吗?
最后更新: 2021-10-11 13:36:39观察者网:关于生物多样性,可能还有一个永恒的问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因多样性丧失而崩溃的临界点在哪里?有的人会认为一两种生物的灭绝无关痛痒,为什么要保护多样性呢?
岑少宇: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恐怕很难有答案。我想,首先就不应单纯地去看待多样性的问题。多样性的临界点,与气候、地理等等的临界点是紧密相关的。跨越一个临界点,还可能会放大继续跨越其他临界点的风险。
我们已经实际观测到例如冰山消退导致河流改道这样的事件,无疑是对当地局部生态的一次大震荡。
从长时段看,河流改道后,如果气候维持不变,生态系统很可能会逐渐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只是具体的分布随着河道的变化而改变,只有少数物种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但如果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已经受到损害,那么发生这样的震荡后,就未必有足够的恢复能力。
近几年还有研究表明,单纯考虑跨越某个临界点所立即导致的剧烈变化,可能存在很大的漏洞,一些微小的环境变化,也可能开启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
比如,当海洋环境的轻微变化降低了咸水鲑鱼种群的死亡率时,几乎没什么生态影响。但是,鲑鱼的一些有演化意义的特征发生了缓慢的变化,例如从河流迁移到海中的最佳体型,达到了发生“稳态转变”的临界值,最终还会改变群落的组成。
可以想象,有如此多的互相交织的因素,如果其中还有一部分具备这样的延迟效应,对临界点的探讨将是多么复杂的事情。
左图是传统理论里生态条件、生态状态与临界点的关系,右图是科学家新近提出的更复杂的图景
即使单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物种的“种数”只是一个小方面。有的时候可能关键物种个体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能引发灾难性的连锁反应。
还有物种内部的遗传多样性,它是演化的基础;对于人类来说,也蕴含着巨大的利用价值。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导致生物更难以应对未来的环境冲击,也可能导致对人类有用的某一物种不再堪用。
更何况,就算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临界点答案,更没有人能负担得起生态崩溃的代价。“未雨绸缪”才是中国人传统上一贯推崇的思维模式,而不是“江心补漏”。
“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各生态系统之间、生物与物理化学环境之间、人类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之间命运交织与共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把这个“生命共同体”推到悬崖边缘,或者一直让它走钢丝。
观察者网: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如何理解“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样的提法?
岑少宇:中国已经提出了不少“共同体”的概念,扩展到地球生命的范畴是顺理成章的。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牵涉到方方面面,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肯定会有一个细分的过程。
从最简单的人与自然的提法开始,再把人分为经济、社会,变成经济-社会-自然的系统,大自然也可以继续分为生物、非生物。
这样的分解在探讨具体问题时,当然是有用的,而且人们也会强调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像我参与编写的生态教材,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搭建框架。但达到一定阶段,还是需要有一个提纲挈领的理念来统领与整合。
而且,这些分解归根结底还是追溯到人与自然这第一步分解上,本质上还是有点二元对立的意味。人类其实是自然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较为特殊的一部分。“生命共同体”可以完美地消除这一哲学上的弊病。
另外,大量不同专业的人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同国家的人也有自己的立场,也需要一个更能够统一在一起的理念。
我在澳大利亚学习保护生物学时,用了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的概念,结果老师一脸问号。其实,这些概念在经济、社会的国际合作领域是很寻常的,比如联合国就有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可能脱离经济、社会的综合治理,但在狭义的生态学领域,可能很多学者就不了解另一套话语体系。(当然也可能是澳大利亚人对自己在南半球,但又不是“南方国家”有点不适应。)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生态保护,其实有一个连续的理念光谱,占据两端的是两种有些“极端”的思路。
一种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单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资源利用,显得非常“功利”。另一种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为了“保护”,或者说是清除人类作为自然界特殊的一员,因为过于“特殊”而产生的巨大的不良影响,显得非常“超然”。大部分人的观念其实是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在中间游走。
我想,“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可以囊括不同专业的思维,也可以更好地包容思想上的冲突,不管是更“功利”还是更“超然”,都可以纳入进“共同体”的生态文明中。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刚经历全球宕机,脸书一周内第二次崩溃
2021-10-09 09:09 大公司 -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2021-10-06 17:57 -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3人获奖
2021-10-05 17:59 -
-
“长八”总指挥:2030年前我国将发射4000颗卫星
2021-09-29 14:50 航空航天 -
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达51台
2021-09-29 10:51 能源战略 -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今年发射
2021-09-28 14:23 航空航天 -
中国人是如何让电视屏卷起来的?
2021-09-28 12:37 科技前沿 -
科大讯飞管理层调整:胡郁专注AI芯片、陈涛任言知科技副董事长
2021-09-26 23:25 上市公司 -
“腾云工程”空天飞行器模型亮相珠海航展!
2021-09-26 13:04 航空航天 -
跨越式突破!中国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人工合成淀粉
2021-09-24 08:30 科技前沿 -
荣耀Magic3系列再出王牌:多主摄融合影像技术
2021-09-22 21:49 大公司 -
“美对华发动芯片战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病态”
2021-09-20 08:29 -
-
车规级芯片,中国还有多大差距?
2021-09-16 23:56 新能源汽车 -
手机“中国芯”冲击10%市场份额!
2021-09-16 17:20 5G -
明天,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地球
2021-09-16 13:26 航空航天 -
90天!神舟十二号撤离空间站,刷新纪录
2021-09-16 09:32 航空航天 -
已运行30年,大陆首座核电站运行许可证又续了20年
2021-09-13 14:47 核电 -
古巴等六地小米手机被限制使用?知情人士:排查水货,已解封
2021-09-12 14:03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