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主流医学变风向?中医药等来个大机遇?
最后更新: 2020-10-16 10:01:04我们先看看RCT的“外部真实性”为什么下降。
这与其说是“打脸”,不如说是医生们在应用结论时,突破了RCT研究的病人“边界”,你的病人可能和研究里的病人差别太大了。学自然科学的人都应该明白实验条件这个边界的重要性。
理论上来说,发现边界的突破,就应该给边界外的人重新研究,但那样做研究成本要把人逼疯。
在人类最美好的畅想中,医生们能够根据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施治,甚至能考虑非常小的个体差别,可那得分成多少组,才能一点点研究出来啊……
RWS的“补充”,其实也只是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对现实的妥协,而不是终极方案,甚至都不是通向终极方案的直接路径(这个路径以后有机会再详细探讨)。因为你目前在“真实世界”里的医学应用,不管是仪器检查还是望闻问切,其实考虑进去的个体差别都是很有限的。
那么,假如完全依赖“真实世界研究”,有没有问题呢?
显然是有的。比如说,安慰剂效应客观存在,只是我们不清楚特定的药、针对特定的疾病(有时还要考虑特定的人群),有多强的安慰剂效应,可能很强,甚至到30-40%,也可能没有。
有些“神药”,那是在几乎所有病人身上,都立竿见影,就算没有双盲,大家当然也都抢着用。但很遗憾,许多药物的疗效其实都有一点“暧昧”。
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里,容易发现安慰剂效应,但在狭义的“真实世界研究”里,是很难浮现出来的,毕竟“真实世界”连一致的安慰剂都没有。
当然,有人会想,安慰剂能看好部分人的病,不也很好吗?
但治病救人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好的医生肯定也希望能够让病人少花钱,就看好病。
如果要达到安慰剂的效果,用可忽略不计的成本就能达到,还可以避免副作用;而RWS认为有效的药物,不管是现代药物,还是传统药物,却未必那么便宜,同时,最多也只能剔除严重副作用,很难完全避免。
还有一类现象,医护人员对实验组特别“关注”,有时会导致对实验组有利的偏差,这也是盲法有可能剔除的。
有些“真实世界研究”的支持者认为,这同样是“真实世界”环境下治疗的一部分,所以没什么大问题。
但很容易就能想到,即使来自“真实世界”,一个医生对新药应用的关注程度,与使用两三年后很可能不同,这种效应在“真实世界”里也许不久就基本消退了。
这个现象如果不用双盲,恐怕也很难处理好。
套用一句俗话,在整个疗效评价体系里,双盲不是万能的,没有双盲是万万不能的。
而且“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分析的难度也更大。
不仅是规模大,你可以获得的临床数据种类也很多,但有些呢又未必完整,比如某个数据可能这个医院有,那个医院没有,真的只是一把抓,不就成了一团乱麻吗?
所以RWS里面,RCT依然极为重要。
而且即使非RCT的观察性研究,也只是放松,并不是“放纵”。
正因为RWS随时有“垮掉”的风险,所以要强调:“由于其数据来源广,易出现数据质量差的情况,故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应着重管理数据质量,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主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
而且医学界也提出了“真实世界证据”(Real World Evidence,RWE)的概念,也就是RWS并不天然地能够成为医学“证据”。
还有个问题是,有些药企在过去的临床试验中,存在“隐瞒”部分数据的情况,比如只把最好的数据展现出来,不好的数据给审批部门备案,不公开,如果都纳入进来看,虽然还是有效,但数据没有那么“好看”。
RWS的观察性研究因为样本规模往往更大,而且是更“普通”的病人,有些人认为好像更难作假、隐瞒。
但说实话,当RWS真正铺开后,他们恐怕还是有办法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企业的研究还是要留个心眼,在这方面引入RWS绝非万事大吉。
第三届中华医学事务年会上发布了《真实世界研究实践专家共识》,里面写道:“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没有任何一种设计一定优于其他设计,也没有任何一种研究设计能回答所有的研究问题。”
“研究设计的选择首先要基于研究问题,针对问题,何种研究设计能最准确、最精确地回答该科学问题。”
我想,这用来作为对“真实世界研究”利弊问题的结论,很合适。
第一就是不要迷信任何方法,而是有问题意识,该用试验性研究就用试验性研究,该用观察性研究就用观察性研究,该上双盲就上双盲,从问题出发判断方法的适用性,不能片面地说证据一定都是“平级”的。
第二就是把研究设计好并做好,否则漏洞很多的研究,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会被同行挑出毛病,难以服人,“证据”的效力也减弱了。
“真实世界研究”是中医药界的风口?
有些中医爱好者在接触到“真实世界研究”后,非常看好,认为很多传统医药都是经历过几百年、上千年,在无数人身上应用的成果,是“大数据”,是RWS。
不过这里要泼点冷水。这个历史应用的过程,按照现代统计学的标准看,连RWS都不是,更不要说是RWE。
统计学里有个行话,数据如果垃圾,那么就是“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而传统医药的所谓“历史大数据”,其实连数据都没有。
有的人会以为,数据在医学里的本质就是筛选,帮助去芜存菁,那么经过长期应用,留存的方子虽然不是数据形式的,但不也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吗?
很遗憾,历史上的去芜存菁当然有不少,可强度远远不够。我以前就提过,很多不合理的方子,是在建国后才集中整理筛掉的。
新中国大大改造了传统医学,美化帝制时代的传统医学史,变相矮化新中国的作用,说穿了也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
更经典的例子是青蒿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一加8T国行版发布,售价较海外低1300元
2020-10-15 22:11 手机 -
大规模推进5G带来能耗翻倍,如何解决?
2020-10-15 09:50 5G -
华为:中国已建规模最大5G,当前应聚焦网络体验
2020-10-15 09:29 5G -
中国计算化学奠基人刘若庄院士逝世
2020-10-09 14:37 -
AMD或收购赛灵思,交易价值超300亿美元
2020-10-09 12:59 大公司 -
“天问一号”将脱离地球轨道 向火星轨道靠拢
2020-10-07 19:43 航空航天 -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英德美三位科学家获奖
2020-10-06 18:15 诺贝尔奖 -
白宫幕僚长:特朗普可能今天就能返回白宫
2020-10-05 20:53 -
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研发完成
2020-09-28 09:16 核电 -
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超核电
2020-09-27 16:10 能源战略 -
一箭双星!长四乙一周内再起飞
2020-09-27 13:01 航空航天 -
二季度智能手机均价涨10%,中国5G手机出货量大增
2020-09-27 12:06 手机 -
“基建狂魔”再添利器!国产最大盾构机下线
2020-09-27 10:08 超级工程 -
“中科院解决卡脖子问题”靠不靠谱?
2020-09-26 08:19 -
科技部:我国已有4个新冠疫苗进入三期试验,进展顺利
2020-09-25 16: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继华为小米之后,OPPO也要造电视
2020-09-24 18:09 TMT观察 -
打造行业智能体,共建全场景智慧
2020-09-24 12:26 华为 -
目前,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
2020-09-24 10:47 北斗照耀 -
华为轮值董事长:美国打压影响仍在评估,求生存是主线
2020-09-23 09:51 华为 -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重复使用箭上产品
2020-09-22 19:53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
国家发改委干将龚桢梽,“空降”广东
-
广西东兰干旱“农民求雨”?当地回应:视频系摆拍
-
外媒继续紧盯:中国,70天了…
-
中央巡视组刚进驻吉林,正厅级赵明任上被查
-
“中方把波音飞机退回美国”
-
巴西毛遂自荐:听说中国停了近400家美国牛肉商…
-
“特朗普破产过6次,想用这样的手段吓中国?”
-
“毛主席总讲,既要看到它是‘纸老虎’,又要看到它是‘真老虎’”
-
泽连斯基猛批美国特使:散布“俄罗斯叙事”
-
就因两张超速罚单,日籍博士被美国吊销签证
-
果然,特朗普对中国船只动手了!
-
“有人觉得需要跪?毛主席曾让国人读不怕鬼的故事”
-
CBA处罚:山西男篮核减15万经费,广东队多人被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