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上甘岭老兵:当时我孤身一人,没想到能干掉这么多敌军
最后更新: 2022-10-15 13:33:0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左玮】
“上甘岭打响的时候,我没想到能活着回来。”林炳远爷爷对我说,“几十年间,研究了无数军史资料,结果更想不明白了。”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我军于10月30日开始大反击,开启了“最漫长的43天”里的第三阶段。
这是11月1日至11月5日,发生在2号阵地和8号阵地的故事:一个名叫林炳远的小战士,边学边打,短短几天,从一个“新兵蛋子”蜕变为歼敌140余人的“孤胆英雄”,创造了单兵军史奇迹。
一
林炳远,1933年11月生,四川南充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祖国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动员青年踊跃参军。
1951年初,部队来到了林炳远老家南部县度门乡。有一天,林炳远的父亲急匆匆地返回家中,对儿子们说:“中国解放了,我们要感恩党和国家。抗美援朝,我们家里人一定要去。”
林炳远和哥哥林高远立即报了名。在他的回忆中,那天乡里有70多名年轻人一起报名参军。林爷爷俏皮地告诉我:“报名的时候,我妈觉得我年龄小,更希望部队收我二哥。但交表时,不知道怎么那么巧,来阵风一吹,把我的那个报名表吹到前面了。”
因有“东风来相助”,1951年4月,林炳远得偿所愿,正式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伍那天,家人和乡亲们一路簇拥,把新兵们送到了村口。
1951年9月,林炳远赴朝作战。最初,他被分到炮兵排里当通讯员。指导员找到林炳远,说他个子太小扛不动炮弹,让他回国。“我死活不干,我是来抗美援朝的。要是回去了,以后在家乡还怎么抬得起头?”在林炳远的软磨硬泡下,他最终从炮兵转为了步兵,被分配到29师86团3营9连。
成为步兵后,他满脑子想着“为祖国立功、当英雄”,这个强烈的愿望源于一次庆功大会和一封来自家乡的信。
在战斗英雄崔建国和刘兴文的庆功大会上,备受鼓舞的林炳远兴奋得夜不能寐:“刘兴文同志才十几岁,他能为祖国立功当英雄,我也能!”
而家书里哥哥的一段话,更是让林炳远“有些受到刺激”。1952年夏天,报名参军但遗憾落选的二哥来信:“我们四川出了不少英雄,跟你一块去朝鲜的,也有好几个人捎了喜报回家了,咱父亲和母亲都望着你能早点寄个喜报来。”哥哥还问他:“我四月里已经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不知你入了团没有?”林炳远有些得意地想:“你四月入团的,我三月就入团了。”但想到家人问“喜报”,又有些不安,他暗下决心:“我一定会把喜报寄回家去!”
此时,满脑子琢磨怎么“当英雄”的林炳远,实际上还是一枚“新兵蛋子”。他打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仗,是上甘岭597.9高地的大反击。
二
10月30日,上甘岭战役反攻开始了。31日,林炳远所在的9连接到命令:夺回597.9高地上的2号阵地和8号阵地。
我们先来简单看看这两个阵地的分布。
从主峰向东北延伸的一条山梁,依次分布着1号、8号(美方称耶尼鲁赛尔高地)和2号阵地(美方称罗素峰)。其中8号阵地,距离南韩军队前沿阵地仅百米。
林炳远还记得那一天狂风大作,风雨交加。“美国兵怕冷,缩着不愿打,那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除了“娇气”、“精神差”、“怕近战夜战”以外,敌军与志愿军还有一点不同:敌方步兵每次都在飞机狂轰乱炸、连天炮火攻击阵地后,认为阵地上已无志愿军存活才开始进攻,永远不会“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休憩的美军沉浸在占领阵地的喜悦里,十分松懈。9连的奇袭,令8号阵地上的敌人慌成一团。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奇袭令美军想不通:明明炮火已将阵地犁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还有志愿军“冒”出来?为什么突袭自己的志愿军好像没几个,却又好像漫山遍野都是?
9连迅速收复了8号阵地,剩下的敌人沿着山脊向2号阵地溃逃,战士们抓住战机猛打猛追,又一鼓作气拿下了2号阵地。但很快,后方敌军向2号阵地发射了密集的炮火,并组织大批步兵对阵地发起进攻。
11月1日的激烈战斗,直到半夜时分才结束。
指导员数了数,9连的同志几乎都牺牲了,加上自己,仅剩9人。天一亮敌人又会进攻,指导员下令分成2组,班长和副班长各带3名战士,守卫2号阵地和8号阵地。
林炳远跟随班长罗起坚守2号阵地,他身上捆上一圈手榴弹,另再备有一箱。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这件青铜文明“巅峰之作”终于合体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续上新!直击三星堆考古发掘进程
2022-06-14 13:23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乌克兰,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娅再一次被“绞杀”
2022-04-24 10:15 乌克兰之殇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