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矫正罪错孩子,中国该“与国际接轨”吗?
“民众是明事理的,对孩子也有‘迷途知返’的期望。但如果有知情居民或受害者亲属,反对‘问题孩子’出现在自己生活环境中,如何协调双方矛盾呢?”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新法中的顶格设计层面,完善了工读学校的闭环模式。”文检察官解释,“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双向保护原则’。简而言之,既要保护受害者及社会大众、也要保护施害者。但如何兼顾两者权益并保证秩序与公正,是各国所面对的一致难题,也是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两派长期争论的焦点。”
工读学校,是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特殊教育学校。实行准军事化、分级分类小班化和24小时寄宿制管理。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更为严格的法制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针对个体开设的心理矫正课,都是区别于普通学校的特点。
“工读学校限制了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但也与外界进行了连接。比如周末父母可以把孩子接回家。这种模式,较能平衡双方诉求,部分城市试点结果也喜人。”
文检察官话锋一转:“但要让类似广州、上海、遂宁等地工读学校的闭环模式在全国推广,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市就没有一所合格的工读学校。在13少年案中,14岁的问题少年头目,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并交由司法所矫正。如果他能入读工读学校、矫治就能事半功倍。”
此外,在本次修订中,此前俗称少管所的“收容教育”虽退出历史舞台,但其措施并入了专门教育体系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例如,此前收教执行主体是公安机关,期限一般1至3年。在2019年大连13岁男孩蔡某杀害10岁女童的案件中,蔡某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只被收容教养三年,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修订后,此类情况不再采用“收容教养”概念,不再局限于1-3年。
监禁矫正
监禁是剥夺犯罪人员人身自由并关押于监管场所的矫正方式。 “理论结合长期司法实践来看,未成年人的监禁矫正需要慎之又慎。”检察院告诉我,“过往数据表明,很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在非监禁环境中是可以矫正的,但在监禁刑的执行过程中,反而为社会人为制造出了一批罪犯。”
“在我印象中,监禁是最强有力的手段,怎会反而人为制造出了罪犯?”
“在未检长期统计中发现,未成年人可塑性极强,改过并回归社会的概率远大于其他群体。但入监服刑是强化未成年人‘罪犯’标签的过程,诱发大量未成年人产生自毁和自暴自弃倾向。另外,偏差程度不一、年龄各异的未成年人集中隔离监禁,极易‘小偷变大盗、盗贼变悍匪’。监禁对大量未成年犯并无实质帮助,反而让他们在‘交叉感染’中,被‘大染缸’染得更为污浊。”
“因此,一般案件下的未成年犯,相对缓和的社区矫正模式更契合他们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比如工读学校的分班分级分管模式。”检察官强调,“注意,这里说的是一般案件的未成年犯。”
传统的封闭式监禁刑罚,客观上会带来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或再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国际司法潮流影响下,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开放式监狱,设立了开放的游戏娱乐、健身场所,大幅弱化了封闭环境。
正如国内外关于“废除死刑”的争论,未成年的监禁刑也是一个争议热点。对此,少年司法体系中“司法派”和“福利派”长期斗争。一方认为,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同样应当坚决打击,惩罚和教育兼顾;另一种方则认为,法律对未成年人更应“保护性惩罚”,注重教育感化。
在本次采写中,多名受访警察、检察官和监察委同志皆不赞同部分专家提出的“同国际接轨”、设立“开放式监狱”等理念。
文检察官说:“监禁(实)刑,确实应审慎适用,但正如核武器作为现代国家打击力量的基石,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不剥夺自由的监狱,还能叫监狱吗?”
刘检察官说:“极少部分人,‘坏’是刻入了基因的。对他们宽容实则是践踏公众的人权。”几位警察更是嗤之以鼻:“学院派天天嚷着学习西方那一套,与国际接轨。敢问我国司法工作是西方哪个国家在管啊,国外经验能照搬吗?”
04
电影《烈日灼心》中有句话:法律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
刑罚的第一要义是“惩处”,或因未成年人特殊性有所“宽容”,但触犯法律理应受到“惩罚”,再施以教育才会达到根本目的。“惩罚”不应该屡屡让步于“感化教育”,更不能一味侧重保护“加害方”的人权。
倘若罪错成本太低,以后再犯的概率有多高?谁又能给被改变人生轨迹的受害者一个重来的机会呢?
近年,国家一再加强“(受害取证)一站式问询”、“受害者司法救助”、“心理抚慰”等刑事被害人救助举措,但整体来说,此方面刚刚起步。很多案件中,受害方宁可放弃刑事附带的民事赔偿,也要求严惩施害方。罪错未成年人受到惩罚,正是法律对受害方的拯救与抚慰。呼吁感化教育的专家们应该考虑,政策所追求的是“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非“未成年人利益的绝对化”。
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岁,在《刑法》中是言简意赅的文字,但推动它变革的背后,却是鲜血淋漓的案件和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民众并非不接纳未成年人迷途知返、浪子回头,但一味强调人权,实际是在践踏人权。
只有宽严相济,建立偏常行为分级干预机制、完善罪错孩子矫治教育体系,对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及犯罪行为恩威并施,才能让犯过错误的孩子承担责任、认识错误、重返正途。这是对未成年犯罪者真正的负责,也是捍卫受害者的权益及社会的公平正义。
国家专门教育是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阵地,只能加强,不能萎缩。
参考资料:
1、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
2、国家统计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3、最高法司法大数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驻欧盟使团:所谓“联合国人权高专访华受限”并非事实
2022-06-01 07:22 -
杨洁篪同德国总理外交与安全政策顾问视频会晤
2022-06-01 06:59 中国外交 -
上海市委市政府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
2022-06-01 06:58 抗疫进行时 -
“两次以上未核酸行拘10天”,删了
2022-05-31 22:51 抗疫进行时 -
教辅书用日军给雷锋配图,陕西人教社回应
2022-05-31 22:31 -
台军:3架次解放军军机进入“西南空域”
2022-05-31 21:33 台湾 -
“祝愿医疗队员们归途顺利,希望大家常回来看看,上海永远欢迎你们”
2022-05-31 20:05 抗疫进行时 -
重庆选出新一届市委常委,4人新晋市委常委
2022-05-31 19:37 高层人事 -
中国生物奥株新冠灭活疫苗临床研究在香港启动
2022-05-31 19:15 抗疫进行时 -
江南布衣问题童装下架!
2022-05-31 19:08 -
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张敬华被双开:为谋求个人进步搞经济数据造假
2022-05-31 16:14 廉政风暴 -
感谢子弟兵!军队卫勤力量完成支援上海疫情防控任务
2022-05-31 15:32 抗疫进行时 -
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被吊销执照
2022-05-31 15:18 抗疫进行时 -
台湾新增本地病例破8万,累计确诊超200万
2022-05-31 14:38 台湾 -
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关舱,累计收治超17万人
2022-05-31 14:35 抗疫进行时 -
12岁残疾女孩自述遭强奸报案后未立案?甘肃临夏成立调查组
2022-05-31 14:34 -
新构型AG600首飞成功,填补国产大型航空灭火飞机空白
2022-05-31 14:08 航空航天 -
吉林四平:未参加核酸检测两次以上,拘留10天并罚款500元
2022-05-31 13:56 抗疫进行时 -
6月1日起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恢复基本运行
2022-05-31 13:34 抗疫进行时 -
相关推荐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24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175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87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4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427最新闻 Hot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