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一昉:加拿大穆斯林女孩撒谎事件与中国新移民的“自我构陷”
关键字: 加拿大白人至上
当部分中老年新移民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是为了年轻一辈福祉的时候,有几个能静下先来听一听年轻世代的想法?笔者在加州的亲戚介绍过这样一个情况,因为2016年孩子反对特朗普,父母支持特朗普,一些华人家庭开始出现互相不说话,甚至孩子搬离再也不回家的现象。
这些非纯粹第一代华人在“保护华人生存空间”与父母辈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战略思维上的确有差别。从整个西方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平权发展史来看。一个少数族裔去针对另一个少数族裔或者对其他弱势群体不屑一顾是不太明智的。笔者知道很多新移民的本意不是如此,但事实就是通过媒体的形象建构,很多第一代移民的举止被塑造成了那样。
拿美国亚裔平权运动举例子。整个运动起始于1968年的北加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主),在进步主义思潮和弱势群体平权的大氛围下走出来的。这是和黑人平权运动、妇女平权运动、墨西哥裔平权运动、反战运动是互相促进甚至重叠的一个运动。
而且在美国,土生华人(俗称ABC)早已经把自己纳入大亚裔的框架内了。他们和其他日韩、东南亚,甚至南亚和太平洋诸岛人士结合在一起,作为保护自己的基本单位。(不完全是自发,但策略上还是接受了这样的划分)因为深知作为少数群体在民主社会里人数劣势带来的困难。年轻华人反对特朗普不是纯粹被主流价值洗脑,而是认知了少数族裔保护自己的战略上该如何操作。别忘了他们从小在这片土地长大。
这同样也是为什么说部分新移民张口闭口鄙视“政治正确”也是不聪明的。世界上任何事情若过犹不及,当然是不好的。“政治正确”过分琐碎化和无限上纲肯定是错误的。但这并不代表“政治正确”就可以不要了。
笔者一直在说一个观念那就是“政治正确”其实是保护华人一张非常好用的牌。这可不是单纯的价值观,而是一个具有功能性的政治工具。如果政治正确的基本框架被打破,今天可以拿各种理由对黑人、穆斯林或者墨西哥裔开刀。明天就可以拿大陆新移民嘲讽:来自“威权国家”,文化上不认同加拿大……这些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便能顺理成章地制度性、政策性和言语性地歧视、排斥甚至驱赶华人。
在加拿大,目前明确要像华人开刀的政治团体叫做加拿大文化行动党(Cultural Action Party of Canada)。这是一个以保护“加拿大文化”为由的特朗普主义或者说“另类右翼”(Alt-right)政党,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招募成员的口号就是防止“华人文化”入侵。当加拿大在举行反“白人至上”游行的时候,华人几乎不参与(温哥华的游行笔者与十几位年轻华人写了标语参与,当时华人脸孔与在温哥华人口比例极度不符);而抨击其他少数族裔的部分,华人的声音却非常响亮。社会观感如何可想而知。
许多新移民还有个困惑就是他们真的不喜欢左派,思想上也很保守,难道不能出来反对一切左派支持的东西吗?还是要回归那个思路,我们华人的背景多元导致立场多元是无可或非的。在美国,华人支持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是很正常的。在加拿大,主流的三大党也都有华裔的支持者。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华人有的左,有的右,有的中间是自然现象。包括其他少数族裔,美国黑人社区也好,加拿大印度裔社区也好,因为宗教和文化的关系在社会议题上立场保守的人也是不少的。
但是那些社区真的没有笨到要站到第一线去跟其他少数族裔制造对立,甚至时不时还附和一下“白人至上主义”。这本身还是要回归一个策略智慧的问题。黑人社区有很多基督徒,难道他们不害怕极端伊斯兰主义吗?但为什么没有显著来自黑人社区的声音去声援特朗普反穆签证政策?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之间存在唇亡齿寒的问题。目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也开始扩展到打击中国留学生的利益了。总之,其他比较大的少数族裔,他们这方面的政治嗅觉可绝对不会比华人社区差。
华人要清楚接下去会面临的局势。全球的民粹思潮还未退却甚至持续升温。一方面中国国力不断提升,西方舆论氛围中“恐华”情绪在慢慢滋长。之前也提到了,不少主流媒体非常乐意,也用非常细致的技巧在塑造中国新移民的“奇葩”形象。媒体中看到要抓“中国间谍”的新闻也时而出现。对大陆资本的抵制,对中国新移民的猜忌也都在继续增加。我们离新一轮的“麦卡锡主义”还有多远?
未来,海外的中国移民很可能是中西冲突最直接的炮灰,而且是一群中国和西方主流民众都没什么好感的群体。要知道生活在西方的中国新移民在中国大陆内部的舆论形象也是非常一般,有时甚至是负面的。这样一个尴尬处境下,如果还是这么粗糙地处理公共事务,早晚是会“玩儿脱”的。
这并不是要危言耸听。如果新冷战真的来临,在西方生活的华人应该要提前做出心理准备。万一进入“紧急状态”,我们是要在非常契合西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氛围下非常有策略地诉求,还是要继续表现出自己的“突兀”?如果策略上和表现上还是靠一群最不接地气,最不了解游戏规则,最不懂本地政治文化的人来主导,到时候很可能是越帮越忙。
加拿大的华人社区当然存在着李敖所说“老人与棒子”的问题。中老年人有钱,有闲,自然把握着棒子,也不一定愿意交出棒子。年轻人虽然更熟识该如何运作,但都还在为生活奔波无暇去接那根棒子,也没有太多精力做公共表达。未来怎么办?
套句网络用语——细思极恐:仔细思考,非常恐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梁福龙
-
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20“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104“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219“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96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7最新闻 Hot
-
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
当真?默茨打算对中国硬气一把…
-
“我都惊了,西方车企在中国这是要全军覆没啊…”
-
卡塔尔首相回应送飞机:要不合法,就算了
-
普京:光道歉不够
-
特朗普也不去了
-
数字系统太难用,大量日本医院选择“换回传真机”
-
为何让步?“幕僚警告他:再不降基本盘要崩”
-
特朗普:波音告诉我,卡塔尔的订单是史上最大的
-
罪犯刘某奇强奸杀害88岁妇女,被执行死刑!
-
山西“订婚强奸案”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
-
“颐云楼主人”,浙江省能源集团原董事长童亚辉主动投案
-
刘国梁,有新身份
-
“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
巴基斯坦回应莫迪:危险的升级
-
针对英美“毒丸”条款,我驻英使馆:中方将作出必要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