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燕菁:“中国经济日本化”?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33:54泡沫破裂应该怎样救?
一旦经济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状态,政府就必然肩负起辜朝明所说的“最后的借款人”的责任。为了对冲收缩,日本选择了大规模修建基础设施,这也是中国应对几次经融危机有效做法。但与中国不同,日本泡沫破裂时,它的城市化已经基本完成,冗余的基建设施不仅难以形成能带来回报的有效资产,反而徒增更多的债务。
很多人将日本迟迟不能走出衰退归咎于政府的投资使得市场迟迟不能出清,实际上,日本真正的错误是其巨额投资没有形成有效的资产。正是这些无效投资所造成的二次伤害,使得日本长期走不出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这就是中国应当从日本泡沫经济中汲取的第二个教训——当必须由政府出手负债时,投资必须形成对应的资产。
需要指出的是,这不意味着政府投资本身就是错误,因为债务创造是货币生成的基础,没有货币,消费就会收缩,这时日本政府作为最后借款人负债,为市场需求创造出必须的货币是正确的。
对日本来说,幸运的是,日本泡沫破裂赶上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资产负债表衰退周期贷不出去的钱,都以日元贷款的形式借给了中国。中国则用日元贷款购买了日本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说,日本搭上了中国的顺风车才没有让债务端变得更糟糕。假设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中国,我们能否像当年的日本那样,找到和中国类似的“人民币贷款人”?这是我们应该从日本的经济泡沫中学到的另一个经验。
两个教训
综上,中国当下应该极力避免日本犯的这两个错误:
首先,我们不应该主动缩小自己的债务规模,要知道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大,但美国的债券市场泡沫更大,我们应该尽量“维持泡沫”,像2008年那样等待其他国家泡沫破裂。
其次,城市化基本完成的地区不应该再依赖过去屡试不爽的基建投资。在城市化周期结束的时候再修更多的高速公路、高铁、地铁,很可能就是一笔赔本买卖。为了对冲经济下滑而“盲投”(大水漫灌),只会饮鸩止渴,白白浪费宝贵的资本,在未来生成更多的债务。能否找到有效益的项目,就成为逆周期政策的关键。
泡沫并不可怕,泡沫破裂也不是世界末日。就算真的泡沫破裂,我们自己也应该先去抄底。如果此时我们不仅自己不抄底,还按着教科书的教条去打压资产,逼着企业为了还债在市场上抛售资产,按照IMF的要求开放市场让对手抄底,那局势就很严峻了。
特别是当我们使用外币计价的债务就更加危险。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IMF开出的救助条件第一是必须开放资本市场,第二救助资金不能用于拯救企业,只能用来还债,目的就是给外部资本抄底廉价打开方便之门。
赵燕菁:“要致富先修路”的逻辑已经很难再走下去了
房地产泡沫的本质
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是中日经济的一个共同特点。房地产对经济的一大正面价值在于创造了贷款信用,泡沫越大,融资就越便宜。但其前提是房地产市场要有流动性。在城市化高速增长的阶段,新增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做到高流动性并不难。而一旦城市化进入尾声,靠增量需求维持房地产流动性就越来越困难了。为了避免供给过剩就必须大幅减少新增房地产的供给,但当时的日本政府因为担心房价过高,对供给数量没有及时收紧,随着新生人口下降,老龄化开始,行业就再无复苏的希望。
这是中国应该从日本房地产泡沫中学到的又一个教训——一定要在城市人口停止增长之前,减少增量住宅用地的供给。不仅商品房供给应当减少,通过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间接释放的商品住宅也应该大量减少。
一旦发现供地过多,政府就要通过逆回购,直到房地产市场恢复流动性,这也正是美国在拯救其资本市场时所做的。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联邦政府在资本市场上大量回购企业股票,政府甚至快成为很多公司的大股东了。当时很多美国人反对用纳税人的钱去救资本家,但后来因为资产估值恢复,美国财政部实际上反而是赚了钱。
1997年金融危机,香港所有的股票和资产价值都在暴跌。这时,香港政府打破教条,果断出手,在价格低位大量回购蓝筹股。最后,不仅所有的资产价值全都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价位,香港政府大大赚了一笔。
香港股市2000年从1997年金融危机全面恢复
如果当年日本泡沫破裂时,政府不是去投资那些无效的“大白象”工程,而是在房地产市场上抄底不动产,日本经济的恢复很可能快得多。现在很多经济学家反对政府参与救市,主张让市场出清,认为救市会导致道德风险。回想当年中国四大行都有很多坏账,如果不是被中央政府剥离出来,早就应该倒闭了。救市不一定会导致道德风险,不救市也不意味着没有道德风险。防止道德风险是救市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不救市的理由。
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取决于对问题的正确理解
经济学的水平,决定了经济政策的水平。辜朝明在《大衰退》一书中写道“那些无知的官员和经济学家们继续做报告,谈论日本(以及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后的其他亚洲经济体),谈论在银行危机中应当做什么,尽管他们对于自己国家的危机一无所知”。今天,中国也有很多“无知的官员和经济学家们”正在做着同样的事1,他们把美国人“怎样说的”奉为金科玉律,却对美国人“怎样做的”视若无睹。
我们已经“唱衰”美国债务不可持续十多年了,按理说美国经济“早该死了”,但结果却是美国相对于其它经济体是创新不断,高歌猛进。我猜想,即使美国金融危机真的如我们所预期发生了,最终的结果依然是美国收割全世界。究其原因,就是美国对现代经济的理解,和我们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中国是少数几个货币主权的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债务的抵押品大部分是中国自身的资产——房地产。另一个原因就是资本市场没开放。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中国的债务大部分都是人民币定价的内债,这使中国资本市场得以独立于美元的加息降息周期,这本应使我们比日本更有底气抵御外部资本冲击,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汲取日本的教训,反而踩着日本人的坑亦步亦趋,日本的今天就大概率会成为我们的明天。
注释:
1.中国作为债务危机的幸存者,已经清楚知道了不同宏观对策的后果,还有必要把错误的处方重新试验一遍吗?
(注:本文根据对话内容整理而成,已经作者本人审定。更多内容请关注《扩大内需不能只靠‘发钱’,而是要靠创造更多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泽西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54“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31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89“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27“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205最新闻 Hot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