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燕菁、赵建再辩债务:“已经透支”还是“仍存缺口”?
最后更新: 2023-03-17 08:21:31赵燕菁:为了便于理解,我想用一个会计学的框架,也就是资产负债表的框架来帮助大家理解债务。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商业模式简化成一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钱从哪来?即负债端和所有者权益,总共加起来就是整个商业模式的钱的来源。
投资以后会产生一个资产负债表,就会生成一堆资产,负债端加所有者权益端和资产端一定是相等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利润表,简单说就是这个商业模式的收入减去支出一定要挣的利润。利润最终回到所有者权益里,所以所有者权益一直会膨胀,最后把负债全部还掉。
但是利润变成所有者权益的过程里有一个贴现率,它是倍数的关系,能够把未来的收益贴现过来变成所有者权益,这里面有一个杠杆。在资本市场里,所有者权益要能够被资本化,别人能够把你的所有者权益拿到别处随时套现兑换,这时它就会成为信用,变成一个抵押品。
所有者权益就是我所说的信用,必须有未来的收益作为支撑。如果不怕负债,不想分享所有者权益,这个时候就要把所有者权益抵押出去,通过抵押货币化的信用创造债务。
债务必定是所有者权益抵押而创造,“滥发”的债务不是债务,根本没有信用作为抵押品。负债端和资产端必须恒等,只要资产萎缩,负债就肯定过剩,反之亦然。所以负债端所有者权益必须带来正的现金流,不能发一个债最后没有任何现金的回报。
问题其实出在宏观的资产负债表,宏观的资产负债表就是把所有微观的资产负债表加起来。二者差别在什么地方?就是在这里出现了货币创造,在微观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出现货币,所以微观很多对债务的判断不适用于宏观。
银行的负债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它通过贷款创造货币。在微观的资产负债表里我们可以不要负债,完全用所有者权益建立起资产负债表,但是在宏观里,这样生成不了货币。生成货币的作用是什么?它创造了所有的需求。
在现代经济里面最主要的信用就是资本。你拿着企业去做抵押,没人要的,但是如果你把企业未来的收益卖掉,股票就可以作为所有者权益。
政府也是一样,如果政府卖基础设施是没人要的,但要是把土地抵押出去就会有人要,这就是政府的信用。对于家庭来讲,住房就是信用。这些都成为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抵押品才能创造银行的负债,这就是现代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一个区别。
从宏观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得出这么几个结论:去债务的的过程就是市场需求萎缩的过程,假设我们想要扩大内需,就一定不能去债务,否则就是在压缩内需,结果就是利润缩小乃至亏损;微观经济可以零负债,但宏观经济零负债意味着基于货币分工的市场解体;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货币经济,货币是宏观经济的“气候”,市场主体是微观经济的“植物”,如果货币进入“冰河期”,所有市场主体都不能幸存。
在很多人看来,债务的减少永远是好的。但资产负债表告诉我们,只要债务减少,在所有者权益不变的条件下,资产一定会出现过剩以匹配债务端的萎缩,创新一定减少。
以上讲清楚以后,我们就要判断一下在这个框架下面,经济短板到底是在供给端还是在需求端?应该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侧改革?
我认为世界性的债务过剩,不见得是中国的债务过剩。中国是资产过剩,我国3.4万亿美元的巨大出口对应的是资产,这说明我们的债务根本没创造出这么多需求,我们的资产端、供应链是非常强大的,真正弱的是债务端。
中国必须依赖美国的消费,才能保住产能,否则再好的超级工厂都得关门。但是美国反过来,必须利用中国的产能才保住债务。所以,如果没有中国的资产,美国发出的债务全是垃圾,市场上只有钱没有商品了。
所以中国的短板在全球的分工里,全球可能是债务过剩,但中国是需求侧严重不足,生产侧严重过剩。资产端剩余的宏观现象是通货紧缩,债务端剩余的后果是通货膨胀。所以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美国必须重建非中国的产业链,中国必须建立非美国债务市场。
再简单讲一下中国的资产负债表为什么会衰退?中国当下最大的危险是出在负端债,搞供给侧改革会越搞越偏。另外一个更大的危险,就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导致了信用灭失。中国债务端主要的所有者权益信用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房地产,而美国主要是靠股票市场,所以中国必须确保债务端不能出现大规模的萎缩,否则货币引发需求减少资产出现过剩。
刚才赵建说的我都同意,但这是微观要解决的,即使找不到好办法,也不能作为减少负债的理由,因为我们负债缺口非常大。所以中央政府的政策优先,应当是首先确保宏观经济的“气候”不进入“冰河期”。
第二轮辩论:何为信用?
赵建:信用实际上并不是经济学专用的一个词汇。在我看来,信息产生信任,因为信息不对称,我们才有信用生产部门。沿着这条路来说的话,三个现金流其实就是还款能力加还款意愿,赵老师说的可能只是一个会计的概念。
为什么房地产是最好的抵押品?是因为它的信息传递出,这种成本是最低的、最标准化的。比如第一还款来源,就是所谓的经营性现金流,其实它的信息甄别成本非常高,一个企业你要看它未来产品的销售前景,要看它的竞争对手,看它的市场占有率,来预测它未来的经济现金流。还有一种信息的生产成本是最低的,就是国家信用。
所以我们要站在信息的角度去理解信用,才能够构成我们对整个信息经济学和信用经济学的理解,信贷配置理论其实都是基于这个认识。所以充分生产信息,才能够产生信任,然后产生信用,这是我对信用的理解。
- 原标题:赵燕菁、赵建再辩债务:稳增长还是防风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美联储贴现窗口借款暴增,总量超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2023-03-17 07:47 -
靠ChatGPT概念股价暴涨后,寒武纪两股东减持
2023-03-16 20:58 观网财经-科创 -
在线业务、版权收入双降,阅文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2%
2023-03-16 19:3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
2023-03-16 19:30 -
百度版ChatGPT亮相,李彦宏:发展远未完善、进步空间很大
2023-03-16 17:38 观网财经-科创 -
华之杰转战主板IPO,科创属性曾被质疑
2023-03-16 17:21 观网财经-金融 -
每16个中国人中就有1位残障人士,街道上为何很少看到他们?
2023-03-16 16:51 观网财经-科创 -
外交部:美方迄今未能证明TikTok威胁其国家安全
2023-03-16 16:20 观网财经-海外 -
日本2月贸易逆差8977亿日元,连续19个月逆差
2023-03-16 14:55 日本 -
威尔仕健身就“转卡理财”致歉:下月起会籍年限不得超过15年
2023-03-16 12:07 315维权 -
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吉利、北汽“参战”
2023-03-16 10:53 -
被曝后厨乱象,网红西餐厅蓝蛙致歉
2023-03-16 10:52 315维权 -
2月70城房价:商品住宅售价环比总体上涨
2023-03-16 10:02 观网财经-房产 -
欧美银行股遭巨量抛售,新的“雷曼时刻”要来了?
2023-03-16 09:48 观网财经-金融 -
六连降!中国对美国债持仓规模连续10月低于1万亿美元
2023-03-16 09:29 美国经济 -
全国12315平台上线以来,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4.72亿
2023-03-16 08:36 -
我担心发展中国家会出现类似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2023-03-16 07:53 -
美国财政部公布1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
2023-03-16 07:35 -
用比特币还债被判无效,法院:不具有法偿性
2023-03-16 07:35 疯狂比特币 -
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草案的报告
2023-03-16 07:21 2023两会
相关推荐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54“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31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89“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27“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205最新闻 Hot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