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燕菁:集体养老机制与个体生育选择
最后更新: 2022-08-20 16:00:245.破解生育率下降的底层密码
为什么世界上那些原本生育率较高的国家,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使没有计划生育,生育率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下降?解释的理论很多。我的理论是,只要国家进入现代增长,解决资本约束是前提条件。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必是资本过剩、劳动不足;与此相对应,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欠发达”,必是劳动过剩、资本不足。但只要货币经济足够发达,金融功能就有可能替代家庭功能。这就是发达国家家庭缩小,生育率下降的深层原因。这意味着生育率下降是现代增长的副产品。
为什么会出现家庭?为什么越穷越生?这是因为在以前非货币分工的经济里,人们只能靠家庭成员互保,对冲生命周期带来的风险。所以“孝”在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要,我们赡养父母,子女赡养我们,是几乎所有家庭的“契约”。
随着经济发展,资本和货币增加,金融就可以更好地代替家庭的这些功能,比如养老金、社保、医保、人寿保险等等。这时候家庭和子女的效用就会被市场替代。如果抚养成本还要增加的话,投资后代的收益就会下降,一旦进入负收益区间,就会导致家庭解体,拒绝生育。养老金的代际统筹随之进入庞氏循环。
要想把生育和资本结合,就要把原来被金融资本替代的生育功能,还原给生育。举例而言,住房是贴现未来公共财富的主要工具,政府保障房租给所有纳税人,而那些完成子女抚养义务的允许其房改获得完整产权,这就相当于给有子女的家庭一次性注资。也可以将国企股份划拨有子女家庭参与分红,子女就业后,股票可以解禁套现。将资本和生育结合是一个开放的话题,不可能产生于教室和课本,而是要各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我只是提出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
6.生育奖惩的方式与工具
2021年7月2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宣布向生二三孩家庭发补贴,每月每孩500元。很多人都能接受“多生多奖励”的政策,而不是少生扣社保和养老金,其实奖励和惩罚是一回事。政府的财富来自于纳税人,自己并不能印钱。假设公共财富总数是一定的,一部分支出增加的同时,一定是其他支出的减少。奖励一部分人的同时,一定意味着“惩罚”另一部分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社会大众接受对多孩家庭补贴等于接受少孩家庭福利的减少。奖励和惩罚其实是社会接受度和方法的问题。
其实我从没说过不生育就要被扣养老金和社保的说法,我的建议是给多子女家庭奖励。选择少生是选择放弃奖励的自愿行为。在发达国家针对子女抚养的鼓励政策很多,不愿意生育相当于自愿放弃奖励,完全是自愿的。遗传或身体原因生不了孩子更要靠其他家庭孩子“养老”,给多子女家庭一些补助和奖励相信他们都是能接受的,但这不会影响这些人既有的养老金和社保。
为什么奖励要从公共福利入手?这是因为政府能控制的财富主要就是公共服务,因此,对生育的激励措施也只能从公共服务入手。我提到的这几项(教育、交通、医疗)只是最主要的公共服务,但是从其中哪几项入手?怎么挂钩?都可以研究,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降低生育的成本。
只有当生育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时,才能有效激励生育行为。很多人觉得这样对残疾人、遗传病人太残酷,这部分群体人数有限,可以通过慈善渠道给予(甚至更大的)补贴和福利关照。不过有一条是基本原则,即政府的税收是一定的,每一个公共支出的增加都意味着其它公共支出的降低。由于中国不是直接税为主的国家,这种隐蔽的财富转移经常让人误以为只是政府的支出增加而已。
7.延期退休与养老金缺口
延长缴纳养老金年龄,等价于抵消生育率下降导致的养老金缺口,同时也涉及财富的公平分配。假设两个人按照相同的标准缴交养老金,你不会认为一个缴交40年的人和一个缴交30年的人,退休后领取一样的养老金是公平的吧。现实中,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就业的年龄越来越高,很多博士毕业往往要30岁才开始缴交养老金,但所有人都是60岁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领取一样的养老金。这本身就隐含着某种不公平。
其次,养老金缴交年龄和领取年龄之比,是养老金是否能够实现平衡的重要因素。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就业年纪越来越大,但领取养老金还是从60岁开始,考虑到预期寿命的延长,缴交寿命占人均预期寿命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小,这就意味着如果养老金缴交的标准不变,仅仅人均寿命延长本身就会导致养老金缺口扩大。每个人的工作(纳税)年龄都能适当延长,就相当于总就业人口增加,延期退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生育率下降导致的养老金缺口。
江苏海安:“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上线 助力智慧养老。图源:视觉中国
8.延期退休与人力投资回收
前面我们提到,生育率下降,养老金净贡献人口基数萎缩,所以要鼓励生育。其实延长缴纳养老金年龄和提高生育率效果是等价。而且延长的工作年龄是有经验、受过训练的高价值年龄。受教育意味着对劳动的投资,受教育越多,资本就越重,也就需要更长的工作周期才能收回投资,只有增加就业寿命占总寿命的比例增加,养老金压力才会减少,而人均寿命的延长为此提供了可能。
以我个人为例,我今年退休,但其实我身体健康,在我的专业领域比那些刚入职的大学生要懂得更多。作为一个依靠其他纳税人供养一直学到博士的人,本应比别人多缴纳养老金,但却很快从缴交养老金人口变为被供养人口,成为“社会性乞丐”。这在资本充足、劳动力渐趋短缺的今天,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吗?
当然你可以说,你愿意接受晚退休,但不要代表我们。这没错,但我们也许可以提供制度让大家自愿选择是提早退休还是延后退休。现在中国人均寿命大约76岁左右,选择60岁退休的人可以继续享受现有的退休标准,而如果你选择70岁退休,剩余6年所获得的医疗、康养标准远高于选择60岁退休的人。如果有递进的福利增加,我相信还是有人愿意选择晚退休。现在国外就有退休后到养老院当志愿者,为自己今后入院获得积分,其实这就是一种自愿推迟退休的制度选择。
9.生育问题与公众讨论
养老和生育是涉及到每一个人利益的重大话题。从计划生育到鼓励生育,必定要经历集体共识和政策惯性带来的艰难转变。特别是过去两年,中国生育率出现断崖式下跌,这个话题必然会成为各种关注热点。不同观点的讨论可以起到压力测试的作用,帮助决策者在做出决定前捕捉到社会的反应,高水平的讨论本身也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方式。
作为一个学者,不仅要敢于面对权力,同样也要敢于面对公众,被批判乃是思想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格纪念王国维的这段话,一直是我做学问的座右铭。尽管网络上对我的批评铺天盖地,我也不会为了讨好公众而坚持或放弃我认为正确的观点。
话虽如此,但我仍旧感到其实这个话题并不特别适合公众讨论。一个是因为很多媒体或是缺少驾驭硬话题的能力;或是为了捕捉流量成心断章取义、扭曲问题方向。比如我提出的很多激励生育的建议,在发达国家早已实施,可是这些媒体非要说“我建议惩罚不生育的群体”。
第二是因为公众有时候过高地估计了自身对专业领域的认知,看到这个话题是自己熟悉的,就先入为主地加入讨论。就好比“1+1”对于我来讲是很容易的,但我不会因此就认为我也可以讨论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生育解释其实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即使多年研究人口的专家,也未必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我这里提出的也只是一种假说。
如果你特别喜欢这一话题,我建议至少可以先补充一些相关的金融和人口学的基础知识。我写过一个通俗版的软文《劳动与资本:一个人口分析的新框架》,这篇文章网上可以查到,也许有助于大家对这一话题的理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从反贪勇士到落马贪官:我就是侦查专家,没人会轻易动我
2022-08-20 15:44 廉政风暴 -
劳荣枝案二审:辩方提交新证据,同学口述其善良被检方驳斥
2022-08-20 13:42 疑案追踪 -
钟南山: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药能够预防新冠
2022-08-20 13:31 抗疫进行时 -
6名“港独”组织成员承认“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
2022-08-20 13:30 香港 -
甘肃瓜州县卫健局长石金龙在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
2022-08-20 09:47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卫健委:昨新增本土578+1591
2022-08-20 09:11 抗疫进行时 -
三亚昨日新增360+509
2022-08-20 08:49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新增本土1+2,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2022-08-20 07:59 抗疫进行时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
2022-08-20 07:41 航空航天 -
孙春兰在海南调研:一鼓作气、拔点攻坚,巩固扩大疫情防控成果
2022-08-20 07:35 抗疫进行时 -
杭州警方:一女子因家庭矛盾砍伤母亲砍死叔叔,已被刑拘
2022-08-19 22:41 疑案追踪 -
媒体:警方上门归还和服女孩衣服鞋袜,并表示关心
2022-08-19 22:17 -
扮演不一般的角色、实现不寻常的作为、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李强调研座谈
2022-08-19 21:36 上海观察 -
台“中科院”试射导弹出意外:一枚导弹失去动力落海
2022-08-19 21:31 台湾 -
在勇于自我革命中赢得历史主动
2022-08-19 21:30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中国这十年丨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整治 坚决打击突出网络乱象
2022-08-19 20:50 中国这十年 -
中国这十年丨中央网信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始于中国、属于世界
2022-08-19 20:48 中国这十年 -
中国这十年丨习近平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五大鲜明特征
2022-08-19 20:43 中国这十年 -
部分网点排长队,北京银行回应
2022-08-19 20:17 -
受害者家属:劳荣枝否认杀人说要给全国一个交待,旁听的人都笑了
2022-08-19 19:44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18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50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4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5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