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季风:日本经济到底是好还是坏?
最后更新: 2024-07-01 07:58:32观察者网:提到日企的海外投资,今年初日经新闻对日企在亚洲的投资做了一份调查(2019-2023年),其中有几项数据变化很值得关注(如下图所示);从投资总额来看,日企在新加坡的投资总额高达10.8亿,中国排第二约1.3万亿,就像您说的,日企在中国投资的基数还是很高的,截至2022年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基地数为31324,远远高于其他亚洲地区。同时,在帝国征信2022年12月~2023年1月实施的调查中,约有10%的日企将实施或考虑将国外业务转移到日本国内,其中最突出的是驻地在中国的企业,搬迁因素中占比较高的是汇率波动与人力成本上升。据您观察,这些年日企对外投资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特点?在此趋势下,中日经贸、投资正在做哪些调整,会有何影响?今年初,日本经济界代表团时隔4年多到访中国,这其中有疫情也有地缘因素,随着内外政经因素变化,双方是否要尝试构筑新的合作模式?
图自日经中文网
张季风:企业投资是要考虑投资环境的,包括政治环境、投资回报率等等。
从2012年以后,中日经贸处于徘徊甚至下降状态?甚至在2023年,日企对华投资下降31%、总额为38亿美元,仅为2012年最高峰时期的73.5亿美元的一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原因很多,固然与地缘政治影响复杂、中日关系恶化、疫情影响有关,但也不能忽略中国经济出现了暂时困难;也就是说,日本对华投资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我想说,要吸引外来资本投资,首先要把自己的投资环境搞好。
今年初来华的日本经济界代表团规模很大,其实就代表着数十亿美元的商机。5月底,中日韩三边会议在首尔举办,希望至少能在经贸、人员往来层面推动相互间的交流。这与2023年中日领导人在旧金山APEC峰会期间会谈的主旨是相向而行的。
观察者网:最后,回到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该怎么把握日本经济的基本面,到底是好是坏?自去年底以来,日本经济表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矛盾景象:日元贬值,日本股市上涨,但同时与企业相关的关键指标并不乐观,制造业PMI位于低位(不过服务业PMI创新高);2023年名义GDP增速达5.9,但名义GDP却被德国赶超,跌出全球第三,排名第四……这涉及到现在外界对日本的讨论,即日本是否正在走出“失去的三十年”,会重新起飞吗?对中国来说,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张季风:首先,我的观点可能跟主流媒体想得不太一样。我在前面已有所提及,日本经济目前的状态或者说这30年来的状态,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既然是正常的,也就谈不上失去的30年。
失去是什么意思?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应该是整体经济的增长率、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都是负数,而过去3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为0.7%,虽然不高,但也是正增长,所以很难认定位“失去”。甚至在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也能有亮点。我认为从日本主流来看,这30年是日本自主改革的30年、高质量发展的30年、创造和经营海外日本的30年。尤其最后一点,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目前都没有做到的。
关于第一点,我们国内经常谈改革红利,其实日本也有,这30年来日本的改革其实没有间断过,每次改革都有一些成果体现出来。关于第二点,我曾做过60项指标统计,将1991年和2021-22年的情况进行对比,一是日本自身的纵向比较,或多或少都有上升,另一个是和发达国家同期进行横向比较,特别在2021-22年左右,除个别指标以外,其余的都是世界一流,由此可以认定日本是高质量的发展。
图自日经中文网
当然,这不是说没有教训,比如政策方面的各种失误,再比如“哀兵”之策搞得太过头。虽然我们都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但哀兵政策过头了,可能会严重挫伤民族自信心。没有自信这个国家哪还有什么希望?
关于政策失误,可以简单举个例子,货币政策对泡沫经济的催化。日美签定广场协议后,日元急剧升值,于是日本央行开始降息,一下子从6%降到2.5%,本来大家以为紧急降息是短期政策,没想到一下子实施两三年,导致流动性越大越大,成为产生经济泡沫的一个重要诱因。
另一个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当时日本政府担心日元升值引发出口行业萧条,于是开始大量投资,但力度过猛,而且当经济有所好转的时候还在投,导致经济泡沫越吹越大。再来,到了1990年代初,日本政府认为泡沫超出了经济所能承受的最基本的基础,便刺破泡沫:一是利率急刹车,从前面提到的2.5%利率一点点升至6%,最后导致股市崩溃;二是土地,为了稳定房地产价格,自1990年下半年开始对贷款实行总量控制,也就是说银行投向房地产的增长率一定要低于总贷款的增长率,一下子将房地产贷款和投资压下来,紧接着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换句话说,日本政府让经济硬着陆。
总结起来,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和泡沫经济的崩溃,这两方面是典型的政策失误。
我提这些现象,不是否认日本社会存在问题,比如一开始就提到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等等。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客观观察其背后的原因,比如经济增速递减的必然性,比如后发性优势的消失,国内市场相对饱和,老百姓生活达到绝对丰富的程度等等。
除了必然性之外,也不能忽略恶劣的外部环境。比如1996年阪神大地震,受创严重;紧接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作为亚洲主要国家,日本受到相当大打击,1997年是日本经济最糟糕的一年;到2001年左右出现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问题,没有跟上美国的速度,但后来急起直追跟上来了。在2006-07年左右经济状况大大好转的情况下,转头又碰上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接着,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果惨重,至今仍在深刻影响日本社会。这几年又暴发全球性疫情,像原本寄予厚望的东京奥运会也在封控状态下收场,被迫改在第二年举办;2023年刚从疫情中走出来,2024年初能登半岛地震……像这些偶然性因素,也不能不考虑。
如果我们凡事动辄跟美国比或者跟崛起中的新兴经济体比,亦或与不太现实的虚幻的“预期”相比,那日本确实低增长。但如果把这些客观、主观、发展环境恶化等内容都综合考虑进去,就能对日本经济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不会偏离事实太远。
如今日本经济、尤其是股市和大企业的表现,似乎又让大家开始关心日本经济会不会再次起飞等等,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是一些文学性用语,我不是太感兴趣。
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日本从1945年到1955年,是从战争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恢复经济发展;从1956年到1973年,是高速增长阶段,主要任务是在数量上赶超欧美,1968年日本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第二大强国,完成了追赶任务,实现了现代化。从1973年到1991年是中速增长阶段,任务是在质量上赶超发达国家,到80年代中期这一任务已经完成。90年代以后属于后现代化阶段,主要目标是维持高质量稳定增长,这符合经济增速递减的规律,也符合日本的具体国情。
我们现在看日本社会是比较稳定的,治安良好,有序安全,失业率低,也就意味着老百姓的生活基本维持在比较富裕的水平。换句话说,我也不知道外界所谓的“日本经济再起飞”还能飞到哪里去?
我的基本判断是未来它还能长期保持这种相对稳定的高质量发展,因为其潜在经济增长率也就是0.7%-1%左右,所以每年能有1%-2%左右的经济增长,就属于正常运转范围。在可预见的未来,比如未来30年乃至40年左右,和欧美社会不会有系统性差别,日本仍将是一个富裕的发达国家。这也是我为什么不认同“日本失去的30年”这一说法的原因。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多家公募、资管公司高管变更,有的任职总经理还不到一年时间
2024-06-30 17:16 行业资讯 -
大家养老保险全部股权将被挂牌出售,去年净亏损1.6亿元
2024-06-30 16:57 金融观察 -
宁夏国投原董事长赵其宏被查,曾担任宁夏银行行长
2024-06-30 16:44 金融观察 -
涉嫌信披违法,闻泰科技实控人拟被罚800万
2024-06-30 11:01 观网财经-科创 -
6月制造业PMI为49.5%,与上月持平
2024-06-30 10:04 观网财经-宏观 -
“亡夫13万元存款消失、账户被注销”?农行通报
2024-06-30 08:48 金融观察 -
“苹果AI如果只有旗舰机才能用,那AI平权主义在哪里?”
2024-06-29 20:02 观网财经-科创 -
“科学理性认识中美科技综合差距,绝不能盲目自信”
2024-06-29 10:08 观网财经-科创 -
姚洋:“内卷”根本原因是许多资金涌向成熟领域
2024-06-29 07:33 金融观察 -
OpenAI“天赐流量”,国产大模型笑麻了?
2024-06-28 18:06 观网财经-科创 -
否认使用华为麒麟芯片,荣耀重心仍是开放
2024-06-28 13:48 观网财经-科创 -
“贸易依存度大、有国际融资需求的行业应先纳入全国碳市场”
2024-06-27 12:07 金融观察 -
国常会: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政府采购
2024-06-27 08:17 政策风向标 -
中国移动董事长: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向空天地一体化演进
2024-06-26 21:37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小银行改革加速度,今年来超80家开启合并重组模式
2024-06-26 16:32 金融观察 -
广期所再现绿色品种期货新动向
2024-06-26 16:32 金融观察 -
许家印因53亿元违约在香港面临诉讼
2024-06-26 15:11 大公司 -
连新疆都能“3元3件”包邮,电商为什么越来越便宜?
2024-06-26 10:4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OpenAI收紧区域限制,大量中国开发者收到警告
2024-06-25 17:21 观网财经-科创 -
美国科技巨头警告:封禁TikTok将损害我们的业绩
2024-06-25 11:41 观网财经-海外
相关推荐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评论 8“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评论 36“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191“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评论 356“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评论 143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
欧盟宣布:英国,“回到世界舞台”
-
“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
“日本车企很绝望”
-
“我都没买过米,全是别人送的…”,日本农相道歉了
-
高志凯提建议,巴基斯坦主持人的嘴角都压不住了…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谋落网,部分赎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厦”
-
“我来到这里工作,因为中国是支持环保的超级大国”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让特朗普丢脸”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
英国也盯上了...
-
美国发生火车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