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鹏鲲:打开学术期刊,研究美国铁路的文章充斥着溢美之词
最后更新: 2023-02-26 10:41:4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鹏鲲】
当地时间2月3日晚,一列运输着大量有毒化工产品的美国货运火车在俄亥俄州脱轨(也称出轨)并引发大火,随后更是发生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出事的列车有超过100节车厢,此次出轨的有50节。在所有车厢中有20节装载了有毒物质,出轨的有10节,其中有5节运输的是液化的氯乙烯。
列车脱轨之后,部分出轨的高压车厢发生了破损泄露,液化氯乙烯等危险化学品迅速挥发,并由于机械撞击而被点燃。为了预防爆炸,运输公司的人员决定对所有脱轨的车厢进行泄压。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爆炸的危险,但也让火势更加难以控制。
2月3日夜,火势还不算大
2月4日晨,事故的严重程度一目了然
根据美国联邦环境署的资料,除了氯乙烯外,还有两车聚乙烯(PE)和两车聚氯乙烯(PVC)发生燃烧,另有一车丙二醇、一车聚丙二醇、一车二乙二醇和四车石油润滑油也发生了泄露。这些化工产品的泄露将对附近的土壤、河流以及大气造成数十年难以磨灭的影响。
除了长期影响,泄露的还有一车乙二醇丁醚、一车丙烯酸丁酯以及部分异丁烯和丙烯酸异辛酯等可能造成急性中毒的物质。
附近的居民很快闻到了化学品的味道,并且看到了燃烧产生的火光和烟雾,于是安全意识强的一部分居民连夜进行了自发撤离。
关于事件的后续,相关报道相互矛盾。按照福克斯新闻网的说法,大火只持续到2月4日上午。然而当地时间2月5日,由于担心爆炸的危险,俄亥俄州州长下令疏散事故地点1.6公里半径内的所有居民,并启动俄亥俄州国民警卫队协助地方当局,家中有小孩但拒绝撤离的居民将被逮捕。
像这样的化学品火灾,既安全又环保的做法当然是尽快扑灭火灾后,采用吸附的办法尽可能地收集起来,并集中处理。
然而,2月6日,美国环保局宣称社区空气监测数据没有检测到除颗粒物以外的任何污染物。在“科学数据”的指导下,俄亥俄州对车厢中的剩余物质进行了“可控释放”。也就是将这些物质转移到附近的一条沟中燃烧掉。虽然号称是“可控”的,但也正是在同一天,疏散令扩大到事故周围3.2公里半径内。
“可控释放”产生了更多的黑烟
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目前尚未彻底厘清,不过发生地周围已经出现了走兽、家禽、宠物和鱼类大量死亡的报告。俄亥俄州危险材料专家卡吉亚诺还担心事故可能会导致当地癌症发生率急剧上升。此外,还有美国媒体人将这一事件称为:“俄亥俄州的切尔诺贝利”。
诡异的是事件发生之后,不知道是沉迷于橄榄球大赛“超级碗”,还是热衷于炒作于“流浪气球”,美国舆论直到事件发生近10天后才给与应有的关注。更为诡异的是,美国这样的铁路安全现状,这样的危机处置模式,竟然还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好的。
什么是脱轨?为何会脱轨?
受限于观察距离和侧面涂装带来的视觉误差,一些人认为列车轮是紧紧卡在轨道上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车轮与轨道结合的这么死,列车将很难快速转弯。列车轮从外向内的半径是逐渐增大的,转弯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车轮与轨道的接触面会自动发生调整,从而保证列车平稳过弯。
列车转弯的简化原理图
列车轮的这种设计,一方面使得列车的走行部分设计简单、价格低廉,另一方面也使得列车的行进没有绝对的侧向约束(绝大部分交通运输方式都没有),导致列车运行时车轮离开钢轨的现象(即出轨)很难杜绝。磁悬浮列车刚刚兴起时,一个重要的口号就是“悬浮列车不会脱轨”。
近两百年来,铁路的发展证明脱轨的发生率很低,而且绝大多数脱轨不会造成严重的问题。例如2020年6月7日,D1862次列车因落石发生了一次较为严重的脱轨事故,相关单位立刻启动了四级应急响应。此次事故中,即使动车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偏移,并且发生了一定的损伤,但因为安全保障体系得力、安全防护设计合理、安全装置发挥作用、临机处置得当等因素,乘客和司乘人员都未发生伤亡。
事故现场实拍(图源:中国经营报)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列车开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出脱轨呢?
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而言,轨道破坏是列车出轨的主要原因。几十公里长的轨道是由短的轨道焊接而成的,焊接时引入的杂质尤其是氢气,以及铁轨周期性的热胀冷缩,都可能造成“断轨”的问题。印度北部2016年11月20日发生的快速列车脱轨特大事故,就是由于铁轨损坏引起的。全面使用更为先进可靠的无氢焊接工艺,并加强铁轨的耐候性设计,可以大幅减少此类问题。
轨道上有障碍物也会造成脱轨,在以石头为主的有砟轨道旁,通常都要布置不许在铁轨上放置石块的警示牌。危险路段还要完全封闭,并经常安排巡道员和巡检车巡逻检查。其实石块一般并不会影响列车安全,巨大的石块目标醒目司机会提前刹车,而细小的石块则一般会被碾碎或撞开。
但世事无绝对,1980年日本京阪铁路段发生火车出轨翻车事故,造成100多人不同程度的受伤,就是因为铁轨上有一个拳头大小的石块。
某学校学生进入青阜铁路栅栏网,并在线路上摆放石砟,这是危害铁路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图源:新华社)
列车超速,尤其是转弯时超速极易造成脱轨。2017年8月19日晚,印度的一列火车发生脱轨,造成了170多人伤亡的严重后果。事故发生时该路段正在检修,轨道的允许通行速度下降到15km/h,但路段的维修人员未设置任何明显提示。当列车以106 km/h的速度通过时,造成了这场人间惨剧。
2005年4月25日,震惊全世界的兵库县城铁出轨事故,则是因为列车司机赶时间,在只允许70km/h的弯道,让列车开到了117km/h。飞速行进的城铁冲出了弯道,冲进了附近的公寓,并最终造成了106人死亡,562人受伤。
列车的走行部分例如车轮、轴承、转向架、齿轮、电机等发生故障,也会造成出轨。但现代列车的走行系统都提供了大量的冗余,也会频繁进行细致的检查,往往需要一些巧合,才会造成严重的事故。
例如世界上第一例高铁出轨,就是由于德国884号高铁列车有一个车轮钢圈脱落,而脱落的钢圈又铲起了护轨,护轨又插入了车厢,这一振动又使得轨道交会点松动,导致列车前后车厢走入了不同轨道。错误轨道的车厢又撞上了大桥,大桥桥面又砸到了列车上,才最终造成了伤亡近300人的毁灭性灾难。
此外,还有外力因素导致的脱轨,例如:列车相撞、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撞、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等。
正因为可能造成脱轨的原因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有少数出轨事件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晰。但这次应该不会,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宣称,已经找到事故的至少一个原因。通过调取附近居民的监控录像,他们发现该车有车轮轴承处于过热故障的末期,可能直接导致了出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一鸣 
-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深脑成像”
2023-02-26 08:27 -
杨利伟:2023年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完成选拔
2023-02-25 10:32 航空航天 -
合理吗?美国裁定:AI制作图片不受版权保护
2023-02-24 16:46 -
科技部部长谈ChatGPT
2023-02-24 15:59 人工智能 -
我国成功发射荷鲁斯1号遥感卫星
2023-02-24 13:49 航空航天 -
我国第三大口径的通用型光学望远镜将落户帕米尔高原
2023-02-23 15:48 航空航天 -
性经验如何改变大脑内部状态?中国科学家获重要进展
2023-02-21 08:12 科技前沿 -
中国代表:反对借助人工智能谋求绝对军事优势和霸权
2023-02-17 13:09 -
半导体基础研究匮乏,我们进入“黑暗森林”
2023-02-17 09:53 科技前沿 -
ChatGPT“狂飙”,如何“迎战”?怎样“问责”?
2023-02-15 15:10 人工智能 -
“中国复眼”二期开建,将实现对千万公里外小行星探测和成像
2023-02-14 13:06 科技前沿 -
世界首次3D打印大体量文物复制,云冈第3窟成功“分身”
2023-02-14 08:52 -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成立,支撑高海拔观测
2023-02-14 07:34 科技前沿 -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后贺建奎再现身,对科研伦理避而不谈
2023-02-13 11:32 -
专访神舟总师:飞船被打穿怎么办?
2023-02-13 10:15 航空航天 -
高福团队:北京新冠疫情高峰未见新变异株
2023-02-09 15:12 抗疫进行时 -
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AI做到了
2023-02-06 08:18 科技前沿 -
量子通信网络更近一步!我国科学家实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
2023-02-05 11:11 -
“中山大学极地”号顺利完成渤海冰区试航
2023-02-04 07:22 中国精造 -
疫情三年,科学主义输了?技术进步了吗?
2023-02-03 07:19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18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50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4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5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