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一唯:看到日本人爱好这个,西方惊诧了
关键字: 日本文化虚拟角色hello Kitty比卡丘根据日本honote对消费者对虚拟角色期待的调查,日本人对虚拟角色最期待的要素是“可爱”(62%)和“治愈”(54%),远高角色身上的故事体现出的有趣(18.9%)、个性(15.9%)等要素,这也正反应了日本人对角色的需求。
成功代表:无表情的角色
这种带着些许天然呆的无表情,满足主人各类情绪宣泄的特点才是日本当代虚拟角色文化的精髓。不过即使是日本本土的吉祥物中也有走过了头、越过了界的失败例子。鸟取城的吉祥物“饿江”便是一例。“饿江”是穿着破烂、脸色惨淡的一位女孩,一只手拿着一只青蛙让人感觉毛骨悚然。吉祥物是为了纪念日本战国时期鸟取城历史上被丰臣秀吉进行断粮围城的悲惨故事,希望市民牢记历史。2013年被鸟取市选为官方吉祥物,结果才公布3天就在民众的一片骂声中黯然退休。这种苦大仇深的吉祥物显然越过了界,给民众不快的感觉,没能抓住日本吉祥物人畜无害的精髓。
失败代表:3天退休的饿江
除了无法理解日本受喜爱的虚拟角色人畜无害的特点之外,很多其他国家也无法理解日本成年人对虚拟角色的喜爱。西方成人世界的文化相对讲究严肃,虚拟角色因为被限定于儿童市场,除了御宅族之外市场相对有限,大部分人无法理解日本成年人对虚拟角色的喜爱。难怪战后君临日本的驻日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要在回到美国后感慨:“日本人和12岁的小孩”一样。(不恰当的引用)许多看到日本成年人死抱着玩偶场面的西方人不禁发出了和麦帅一样的感慨,难道日本人都是小孩吗?
日本文化有着和西方不一样的传统。日本的传统信奉万物有灵,自然界的草木花鸟皆可成神,因此号称日本拥有“八百万诸神”。而日本所谓的神其实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其实和人并无异,也有人的喜怒哀乐和自然情感。久而久之日本人会将身边的动物、物体,根据心情视作神灵,并作为精神上的依靠。现代虚拟角色受到的喜爱正是根植于日本人的这种传统。
相比信奉一神教传统的西方艺术中集中描绘的神和人,日本艺术很早便将目光放在了自然界的动物和物上。并发展出了日本艺术中独特的将自然界的生物、物体“拟人化”描绘的传统。而习惯了将人类视为自然界主宰的西方世界很难在近代之前产生这种艺术传统。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引入西方he(彼)、she(彼女)这两个第三人称名词之前,没有发展出区别人和动物、物体的代词(像是汉语的“它”和英语的“it”)。可以说在日本的传统当中并不存在将人明显区别于动物、物体的想法。
人和动物之间没有隔阂的日本将动物拟人化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国宝《鸟兽戏画》。在鸟兽戏画中兔子、猴子、青蛙等野生动物互相嬉戏,玩起了人类的相扑、射箭等游戏。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一张不失生动的漫画,是日本将动物拟人化的鼻祖。
平安时代的鸟兽戏画
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也留下了诸多将动物拟人化的作品,他笔下的猫和青蛙穿着人类的衣服宛如人类一般活动。猫奴国芳养了数十只猫,并很自然地将它们当做自己的家人,为了想象它们融入自己的生活,他以猫为主题描绘了无数杰出的作品,即使放到今天也是不失时尚的前卫艺术。
歌川国芳笔下拟人化的猫和青蛙
日本人将动物、物体的拟人化视为理所当然之物,并从中寄托了自己的各种情感。日本文化中这种自然万物皆可拟人化传统自然让他们设计起吉祥物时是信手拈来。在其他国家吉祥物的形象设计难出动物拟人化的范畴,而在日本则是脑洞大开,世间万物皆可拟人化。
即使在西方人看来无比幼稚,但对于日本人而言这些虚拟角色玩偶并非单纯供小孩游玩、用之即弃的玩具,而是寄托了灵魂、和情感的“朋友”。只要日本人还存在对他人的情感需求、沟通的渴望,他们对虚拟角色的喜爱便不会消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原标题:尤一唯|日本人喜爱虚拟角色的背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2-27 07:55:47
-
奢侈品宣传片这么接地气 是故意要引起争议吗?
2019-02-26 10:25 -
福建要拍“金门供水” 以大陆新娘为视角“见证两岸融合”
2019-02-25 21:01 两岸关系 -
香奈儿“老佛爷”去世 英国电商平台搜索量暴涨1351%
2019-02-25 07:44 -
故宫院长单霁翔透露了一个接待外宾的“小秘密”
2019-02-25 07:10 -
整治“流量黑产”,别只盯着蔡徐坤那点事
2019-02-25 06:47 网络战线 -
那个用一生追索中华文明根脉的人走了
2019-02-24 10:13 -
-
人民日报用两个版面评《流浪地球》:体现中国电影文化自信
2019-02-21 17:09 流浪地球 -
奈飞签下《流浪地球》,28种语言面向190多国观众
2019-02-21 16:08 流浪地球 -
“九二”是帮国民党?改开哪些不能改?张维为这期对答太精彩
2019-02-21 14:16 这就是中国 -
“老佛爷”数亿遗产继承者,是它?
2019-02-21 11:19 明星那点事儿 -
中国是怎样从“一盘散沙死中国”变成“血肉长城活中国”的?
2019-02-20 11:21 这就是中国 -
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其实……
2019-02-19 19:07 中西教育 -
二战“胜利之吻”男主角去世
2019-02-19 10:38 -
被一万台行星发动机碾过去的张艺谋
2019-02-19 10:04 -
600岁的紫禁城 昨晚亮了!
2019-02-19 07:31 节日谈 -
卡梅隆对话刘慈欣:想看《三体》拍成电影
2019-02-19 07:24 中国电影 -
《流浪地球》登顶IMAX中国最高票房
2019-02-18 16:43 流浪地球 -
凌晨故宫网站崩了,被众多人“围攻”!留言亮了
2019-02-18 08:41 节日谈 -
“双方争议焦点早和《流浪地球》本身没太大关系了”
2019-02-18 06:58 中国电影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17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1“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2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