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时报:美国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与华为竞争的公司?
关键字: 中国美国华为
FinMtl:很简单,让华为与美国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并向美方转让技术,中国人既然能那么做,我们应该也可以。
MiPOV:最终的现实是,与华为之间的博弈实际上变成了一场迟来的抗击人才流失的战争。当那些银行家和公司首席财务官们卖掉他们的研发部门并把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时,他们就已经打开了人才流失的闸门。
Reader:中国已经走在了技术前沿。他们将在人工智能、绿色技术、区块链、高能物理等诸多领域走在全世界的前面。很多人担心西方对中国的技术转移,可是中国人不可能拿走我们自己也没有的技术。随着中国扭转人才流失的趋势,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科技竞赛将更加激烈。大家还是适应这种新常态吧。
AK-47:如果中国政府控制了我们盟国的通信网络,那一切就都完了。我们还是投降吧,一切都结束了。美国的政治家们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如何修复美国有形的基础设施,然而真正重要的基础设施却是数字基础设施。
Tin Cup NYC:律师、政客、商学院里的精英和那些收入过高的公司高管们都没能正确理解全球化。没人注意到,我们似乎在二战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我们打不赢任何一场战争,我们去不了空间站,我们也无法建设5G网络。贝尔实验室被从AT&T拆分出去是非常短视的行为,不过花旗银行的那些投资银行家们却赚了一大笔钱。美国再也没有能够与贝尔实验室相提并论的科研机构了。现在只是想看看谁能先把6G搞出来。
Think with your head not feet:
“我们为什么在这个领域里无法与中国竞争?”
“因为他们偷了我们的先进技术,我对此确定无疑!”
“可是如果中国人的技术是从我们这里偷走的,为什么我们没有同样水平的技术呢?”
“呃……我才不管呢!我要吃双层吉士汉堡!”
Think with your head not feet:很喜欢一些评论的逻辑。如果美国公司有了一项先进技术,那是因为美国人脑子聪明、有创造力;可是如果一家中国公司有了比美国更先进的技术,那一定是中国人从美国偷走了那些技术……这套逻辑太有意思了。
Inspector Inquisitor:苹果公司上世纪80年代曾在美国建设过一座非常自动化的工厂,如今这家公司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已经外包给了中国的富士康。特斯拉也一直在美国制造电动汽车,不过中国新的超级工厂将改变这一状况。此外,美国的呼叫中心业务都外包给了印度人,通用电器也把自己的家电部门卖给了一家中国公司。这意味着在美国有一种观念,它认为我们只应保留上下两端的白领和低薪工作,我们不需要其他中等薪酬的工作岗位,然而恰恰是这些处于中间的工作岗位才能使美国再次伟大起来。这些政治决策实际上都是来自华尔街。如今特朗普希望把已经持续30年的局面扭转过来,他有可能做成这件事,不过其难度就像让一辆处于巡航速度的坦克突然调转方向。虽然已经晚了,可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
Top Cat:我们可以让华为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与我们公开分享自己的技术,让我们也抄一下。
Krish回复Top Cat:我觉得英国人正在这样做。
Top Cat回复Krish:我敢向你保证,华为可不像西方公司那么傻,脑子里只有利润增长,华为绝对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earl grey:用我们这些门外汉的话来说就是,贪婪、短视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自己设的局里被那些中国共产党人击败了。
RUM回复earl grey:而且电信产业还只是一个开始。
Kilgore.Trout:我们可以允许华为在美国建设5G网络,不过他们必须与美国公司合作并向美方转让所有相关技术。这么做很公平,对吧?
NewcastlePaddy回复Kilgore.Trout:的确,不过我觉得这局游戏的本质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供5G设备使用的先进微电子技术的研发成本是沿着阶梯函数曲线上升的,5G设备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零部件组装。换句话说,这就像苹果或索尼开了一家体验店,店里的员工可以近距离接触那些产品,可是他们完全无法获取那些产品里的技术。
naob回复Kilgore.Trout:是啊,然而还有专利权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就能抄袭所有你想要的技术。我们一直说“中国偷窃技术”,可从没有人提到我们也可以那样做。
LucasR回复Kilgore.Trout:等我们得到了中国的5G技术,他们应该已经搞出6G甚至7G了吧。
Burtonshaw:美国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与华为竞争的公司?简单来说就是有太多美国公司过于短视,他们觉得搞制造业难度太大,市场营销和金融操作比起在工厂里造东西要容易多了。本文的确从侧面含蓄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把中国人的技术抄过来为我所用呢?如果中国人希望把产品卖给我们,那么我们就可以压低价格,要求在美国生产,并且必须把所有生产技术转移给美方。
HL回复Burtonshaw:中国曾接受来自外国的技术转移,可美国不愿意那么做,因为美国人的内心还有优越感,美国人还没有为失败做好准备。
ukexpat回复Burtonshaw:并非如此。我曾听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在一场演讲中解释过这个问题。英国读者会觉得他的这番解释也适用于英国的情况。这位主席说,在投产最新一代芯片时,必须增加生产能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生产设备都是美国产品,无论工厂设在哪里,采购这些生产设备的价格都差不多。当你在美国建设这样一座工厂时,环评就要耗掉三年时间,而且还可能遇到要求停止建厂或转移到其他地方建厂的诉讼。可是当你在中国建厂时,几个月就能搞定,没有任何法律上的麻烦或支出。英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遇到了同样的问题,HS2高铁项目、发电厂项目等等……其实美国的“邻避症候群”与此类似。这个问题导致很多美国产业被转移到了中国,而且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产业还会继续留在中国。
DTMenace:根据《科学美国人》杂志的数据,美国在很多领域的地位都在下降。低质量的教育、可怕的婴儿死亡率、糟糕的医疗服务、破败的基础设施。美国是一个巨大的国家,这导致其人民看不到其他国家正在快速进步并把他们甩在身后。这与当年大英帝国开始收缩时是一样的症状。
Excolonial: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及其下属的贝尔实验室经营不善,这导致他们被卖给了阿尔卡特。而阿尔卡特也不是一家有竞争力的公司,所以他们又被卖给了爱立信和诺基亚。华为之所以能成为行业内的顶级公司就是因为其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最为重要的执行力。那些傲慢自满的公司终将丧失竞争力。为华为编造间谍罪名将适得其反。如果能把政治放到一边,美国绝对有技术能力建设世界上最好的5G网络。
King Alpha:这篇文章以及下面的评论似乎都认为朗讯、北电网络和摩托罗拉等北美公司的高管们都是能力极强的人物,导致这些公司陨落的一定是别的什么人。对,该负责任的一定是邪恶、无能的政府。这样说的确让人们听起来很舒服,然而真地没有人对获得人们盲目信任的私营部门产生任何质疑吗?我是做行业分析工作的,我的业务覆盖了所有那些电信设备制造商。我与他们的管理层都见过面,我也亲眼目睹了那些公司跌跌撞撞直到最后倒下。问题很简单,那些公司一直缺乏竞争力而且效率十分低下。他们做假账,他们在毫无意义的研发活动上浪费数十亿美元,他们的成本结构也禁不住认真的审查。如果他们是柏林墙倒塌后东德或前苏联的那些苦苦挣扎、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制度僵化的国有企业,给他们的失败找理由还是很容易的,其实这些北美公司的确符合这样的描述。不过我猜,把责任推给政府或别的什么人还是能让人们听起来更舒服一些。反应缓慢、贪婪、没有执行力导致了竞争力的丧失,给出这样的解释还是太简单了,还应该再加上什么“恶梦”之类的,我想。
Poorbuthappy:根据我对朗讯的了解,这家公司里到处都是胆小如鼠的公务员一样的人,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熬到顺利退休然后就可以每月领退休金了,他们都很怕做决策,都很怕冒风险。
DJG:美国和欧洲犯下的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对无线电频谱使用权的一次性拍卖。这种一次性的拍卖使得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从私营部门流入了政府的腰包。西方各大电信运营商都摩拳擦掌对竞拍成功志在必得,否则他们马上就得关门。各大运营商为了获得无线电频谱资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这导致他们在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少了很多,步伐也慢了很多。在电信资费的定价结构方面,他们锁定了一条原则——“就是这个价,要么付钱,要么到别家看看”。他们这么做就是希望能早日收回在频谱使用权方面付出的成本。这降低了各大运营商对网络设备的采购需求,也延缓了他们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如此一来,北电网络、朗讯、阿尔卡特、西门子、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和爱立信等端到端规模供应商的业务就少了许多。中国供应商在其中看到了机会,他们进入了我们的市场缝隙。中国公司开始向各大运营商打折销售电信设备。在全球范围内(当时美国还没有这种情况),各大运营商开始越来越多地把采购中国网络设备纳入他们的无线电频谱使用权竞拍战略(这种情况最近在意大利和奥地利非常明显)。对于一家电信运营商来说,使用中国的电信设备,它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频谱资源,它就可以挡住其他竞争对手的道路。西方的无线电频谱使用权拍卖真是一剂毒药。中国设备供应商看到了我们的弱点并采取了战略行动。西方的各大电信运营商成了中国设备供应商进入西方市场时可以利用的特洛伊木马。如今西方的电信运营商们看清了形势,可是他们已经对中国设备形成了依赖,西方设备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很难扩大。由于对中国设备的需求太大,诺基亚、爱立信和三星等公司的市场份额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另外,中国的数字“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制造2025”也是中国意图主导全球5G网络服务市场的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除非西方能消除问题的根源,否则失败是很难避免的。
Ojesten:20年前,为了争夺移动通信设备的市场份额,各大公司之间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不仅美国这样,全世界都是如此。所有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都在大笔融资,然而美国朗讯、加拿大北电网络、日本NEC和德国西门子的融资结构却一直是十分不健康的。融资的确让朗讯这些公司赢得了不少业务,然而当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这些公司开始拖欠债务时,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就变得非常难看了。当然,爱立信和诺基亚也未能幸免,不过这两家公司受到的损失较小。最终,这两家北欧公司的尖端技术成功主导了市场,他们至今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而朗讯和北电网络等公司早已出局了。至于我们该如何抗击华为,我认为存在一个有趣的方案,那就是把爱立信的5G网络技术和思科的数据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些年人们一直在讨论这种合并的可能性,我想现在合适的时机已经到了。
ghyu:西方公司的投资者们与中国做了一笔交易。他们把技术给了中国人,做为回报,他们在中国市场上获利颇丰,同时他们还为西方消费者带回了便宜的商品。中国并没有做错什么。西方公司廉价卖掉了自己压箱底的技术,然后股东们拿着用技术换来的钱购置资产、大肆消费。
Continental European:贝尔实验室(以及更名后在其基础上成立的其他公司)为了满足其股东的需要转向了一些短期项目的研究,因为那些股东在电信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利益。贝尔实验室为五角大楼搞出了电力线通信和其他一些技术,不过它在互联网领域没做出什么。
KKB:这还算新闻吗?在过去25年里,美国公司的高管们一直关注短期获利。为了将业务扩展到中国,为了能在中国市场上立足,他们把关键的底层技术转移给了中国人。这一定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一起将技术和制造工艺转移给竞争对手的事件。在美国,一切的落脚点都是资产回报率。在硬件研发方面的投资一直落后于在软件和服务领域的投资。可是不要忘了,服务业是可以在世界各地复制的,中国就是个典型例子(比如阿里巴巴、腾讯、淘宝等)。美国盲目地相信市场力量,而没有回头路的全球化进程已经掏空了我们在国内价值链和供应链培育方面所需要的投资。结果就造成我们失去了在可再生能源、电池、通信设备、个人电脑、电视机等很多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Tim:没必要在追究责任时把政府也卷进来,电信运营商太短视不愿进行投资,还有就是为进入中国市场付出了太高的代价,这两点已经足够解释当前的局面了。
Coleridgegilltony: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讲得很有道理。美国认为自己能够长期在世界上维持他的技术霸权,而如今美国需要面对现实,中国正在一些领域里走在美国前面。
Diogenes the Realist:正在崛起的力量总是会想办法从既有霸主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技术,可以搜一下弗朗西斯·卡波特·洛厄尔这个人。在过去30多年里,金融化浪潮席卷全美,美国最聪明的那些人(包括工程师和科学家)都流向了毫无价值的金融诈骗产业。据我观察,和我同辈的那些绝顶聪明的人很多都进入了对冲基金公司,他们甚至用所学到的高等数学和物理学理论去研究股价波动。至于特朗普政府,他们砍掉了太多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这是美国无法承受的!与此同时,像科氏工业集团这样的公司却在赚得大笔利润的同时仍能获得政府的补贴。面对当前的局面,如果你问我有何建议,我想我的建议就是大家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汉语普通话。美国缺乏意愿去做那些能够增强自己竞争力的事情。罗伊·科恩传授的那些打造自信形象的技巧也不会有什么用处。
tdal1moe回复Diogenes the Realist:你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当美国把精力都放在金融工程上的时候,中国等国家却在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技术。若要想继续参与国际竞争,美国就必须寻回自己的初心。在1982年之前,回购股票被认为是一种操纵股价的行为,是非法的。如果我们要回到原来的道路上去,可以先从禁止回购股票开始。
OldChinaHand:做电信设备需要对研发进行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它的技术是非常复杂的,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很高而且过程冗长复杂。华为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深耕了20多年,贝尔实验室和北电网络等同行的没落已经给华为好好上了一课。华为一直在不断进步,而且一直在以长远眼光进行投资。当北电网络2008年申请破产的时候,华为已经走在4G技术的最前沿了。北电网络把自己的知识产权拆分后廉价出售,但接手的买家无一愿意在其基础上继续进行4G研发或者为下一代技术做准备。北美的创新能力就是在那时衰落的。与加拿大的情况相似,在美国也很少有人愿意做制造业,因为人们认为把生产环节转移到低成本国家有助于自己获取更高利润。如此一来,发生下面的情况就毫不奇怪了——我们失去了制造能力,而那些对技术饥渴的国家捡起了我们的技术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把那些技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为了股东的利益,我们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如今中国公司在移动通信时代所取得的地位可以与当年贝尔实验室和北电网络在固定通信时代所取得的地位相比。当年我们被自己在固定通信技术上所取得的优势限制住了,没有人看到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没有人愿意为其投资。对于北电网络来说,最致命的一项决策就是,它认为“人们对在手机端进行数据传输是不会有需求的”。北电网络的这个观点实在是错得太离谱了。如今中国人暂时取得了领先地位,他们是绝不会为了短期利益牺牲掉自己的优势的。
200 meters: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不要再问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应该问一问我们该怎样与中国人合作以实现双赢,而不是给他们的发展设置障碍。在全世界看来,使用这样的手段无异于承认美国在中国面前已处于下风。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9年4月26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金融时报:美国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与华为竞争的公司?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力
- 最后更新: 2019-05-28 07:47:11
-
俄媒称华为手机在俄罗斯龙头地位可能被三星超越
2019-05-28 07:17 -
中国芯片人才缺口超30万:比做软件辛苦工资还低
2019-05-28 06:55 -
一个账号通全网全端,华为要打造综合视频窗口
2019-05-28 00:00 -
-
邬贺铨:华为已熟练掌握ARM架构修改
2019-05-27 17:28 大公司 -
还在逃离北上广?上海职场满意度最高!
2019-05-27 17:28 -
-
韩国去年信息通信技术生产额近3万亿创新高
2019-05-27 08:21 -
中芯国际:从纽交所退市与贸易战、华为无关
2019-05-26 19:22 -
杨元庆:联想可以提高美国和墨西哥生产能力
2019-05-26 09:29 -
中芯国际宣布将申请自愿从纽交所退市
2019-05-24 20:14 上市公司 -
大白兔跨界玩香氛,喷完秒变人间奶糖?
2019-05-24 15:35 消费 -
三星电视将北美销售冠军拱手让给中国企业
2019-05-24 14:02 -
北美地区半导体设备出货额时隔4个月再次上涨
2019-05-24 10:56 -
外媒:波音737 MAX预计将于6月底批准复飞
2019-05-24 10:22 大公司 -
业内人士:海思在淡季狂下台积电订单,终于知道原因了
2019-05-24 09:33 华为 -
微博月活跃用户达4.65亿,日活2.03亿
2019-05-23 20:22 -
杨元庆:“回归中国”说法不对,联想大本营一直在中国
2019-05-23 18:30 上市公司 -
华为荣耀20系列如期发布 外媒:美国禁止华为是一种耻辱
2019-05-23 18:21 华为 -
拼多多回应苏泊尔美的九阳齐撤店:不怪他们
2019-05-23 18:19 商业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59“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59“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10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41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
特朗普:我老婆觉得可爱
-
多地多层级启动“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集中在这5个方面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江苏、湖北等多地公告:发射火箭弹
-
特朗普政府:移民自愿遣返,奖1000美元
-
“非洲民间兴起人民币支付网络,减少美元依赖”
-
就中俄关系,普京最新表态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
“经济好的归我,坏的全怪拜登”
-
罗马尼亚大选重选:85后“极右翼”领先,反对援乌
-
文旅局局长回应“游客住家里”
-
大米、铁锅、足球……中国使馆为南苏丹2.2万流离失所者提供援助
-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东盟一致发声
-
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通报来了
-
野外烧烤遇卡式炉爆炸!7人受伤画面上热搜,回应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