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冲:“汉魏革命”视野下的汉献帝:一个迟到的“复仇”
【文/徐冲】
从“山阳公”到“汉献帝”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三月庚寅,山阳公刘协死了。享年五十四岁。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记载的禅让过程
此时,距离他将天子之位“禅让”给魏王曹丕的延康元年(220),已经过了14年;距离他从关中辗转回到洛阳,又为曹操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安元年(196),已经过了38年;距离他在中平六年(189)八月的洛阳之变后被董卓强立为皇帝,则已经过了45年之久。人们很少意识到,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他成为了东汉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
曹魏王朝为刘协举办了盛大的葬礼。葬礼规格极高,由一系列具有严格等级意义的环节构成。包括明帝本人素服发哀,司徒、司空持节吊祭护丧,大赦天下,太尉以太牢告祠文帝庙,向山阳国赠以册书,等等。其中最有象征意义的,无疑是“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葬以汉礼”。如同山阳国的刘协之陵被命名为“禅陵”一样,“孝献皇帝”这一谥号,也有着明确的政治指向,即汉魏禅代。曹魏王权寄希望于谥号这一古老咒语的魔力,当人们口中念出“汉献帝”三字时,他们权力来源的正当性会再次得到肯定。
然而,从刘协“被即位”的中平六年(189),到他“被退位”的延康元年(220),其间历史脉络之丰富复杂,岂是“献帝”二字能够轻易覆盖?汉魏禅代是这“三十年战争”最后的历史结果,但这一结果是由其间无数人们以无数行动交汇互动而成。曹魏王权以“献帝”谥号象征的皇帝权力起源过程,仿佛从历史尽头回打的探照灯柱,不失庄严耀目,却必辅之以其他历史参与者的黑化方能成就。
在之后的岁月里,“献帝”成为了刘协永恒的头衔。翻看《隋书·经籍志》和中古史注、类书所引,除了一部《山阳公载记》,《献帝纪》《献帝传》《献帝起居注》《献帝春秋》,乃至袁宏《后汉纪》和范晔《后汉书》中的《孝献帝纪》,触目皆是“献帝”。事实上,其中有作品成于刘协得谥“献帝”之前,甚至成于汉魏禅代之前。换言之,这些作品都因“献帝”之称的流行而失去了原来的名字。
但是,就像《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给千寻改名也未能让她失去内心一样,这些作品也没有因为被戴上“献帝”的帽子就改弦易辙。尽管同样“因彼之名”,其实每部作品都有特定的书写立场充盈其中,背后则是作者作为历史参与者的特定时空经验。换言之,这些作品又何尝不能看成是作者带着献帝去经历的一场时空之旅呢?只是焦点并非刘协个人的旅行体验,而是旅程本身的路径与风景。如同那些老套的剧情,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抢人大战中,曾经的强者最后只是赢了一块“献帝”的招牌,原本微弱的声音却变得喋喋不休起来。
《献帝传》:曹魏国史配方
还是先从曾经锣鼓喧天的主旋律作品开始吧。
我们说的是《献帝传》。这部作品不知何故未见载于《隋书·经籍志》,但在《三国志》裴松之注等中古史注中多有佚文留存。因为书名中有一“传”字,多被学者归入魏晋时期繁盛一时的“杂传”之列。可是现存《献帝传》佚文很容易看到不符“杂传”特征之处。面对这种矛盾,持“杂传”说者只好认为《献帝传》是一种没写好的“杂传”,诸如“叙事冗长,结构散漫,也分散了对人物个性品格的传写与刻画云云”。
问题在于,或许《献帝传》本就无意于刻画献帝的个性品格。换言之,《献帝传》这一书名,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部献帝的个人传记。从现存佚文来看,这部作品的记事范围大致在中平六年(189)献帝即位至青龙二年(234)以山阳公身份去世期间,与献帝生平相始终。内容涉及多方面的史事,但这些史事与献帝的个人经历未必有直接关系。
举例而言,《献帝传》佚文中多次出现类似个人小传的文字,传主包括马腾、沮授、秦朗等人。马腾与献帝陷于关中期间的活动稍有关联,不过另外两位可谓全无干系。沮授为袁绍谋士为人所熟知。《献帝传》所见沮授相关文字,并非偶然言及,而是从“沮授,广平人。少有大志,多谋略”这样类似列传起首文字,到官渡之战前后向袁绍建言的详细内容,再到为曹操所擒后二人的往复对话,一篇完整的《沮授传》呼之欲出。这些文字显然对献帝“个性品格的传写与刻画”并没有任何帮助。
让问题更为复杂的是,《献帝传》的部分内容,又采取了编年体的形式。试看如下佚文:
兴平元年(194)正月甲子,帝加元服,司徒淳于嘉为宾,加赐玄纁驷马。延康元年(220)十月辛未,魏王登坛受禅,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燎祭天地、五岳、四渎。青龙二年(234)八月壬申,葬于山阳国,陵曰禅陵,置园邑。这种以干支记日起首的叙述方式,无疑属于编年体。三条佚文涉及的年代,从陷于关中的兴平,到汉魏禅让的延康,再到死后安葬的青龙,贯穿献帝一生的主要时段。换言之,这一形式在整部《献帝传》中亦当贯彻始终。
《献帝传》中编年体内容的存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纪传体史书中的“本纪”。而前述若干个人小传则与“列传”相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献帝传》就必然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以编年体的基本体例与插叙的人物小传组成复合文本,同样可以容纳这两种基本结构。
类似复合的文本结构并非无前例可循。荀悦作于建安年间的《汉纪》即是如此。《后汉书·荀悦传》称献帝令荀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荀悦自己在《汉纪序》中则说“约集旧书,撮序表志,总为帝纪”,似乎《汉纪》纯为编年。实际上其行文中往往有插叙的人物小传。这一结构亦为东晋袁宏的《后汉纪》所继承。在这一意义上,《献帝传》可以说是名“传”而实“纪”。
由此看来,《献帝传》这部作品兼具严谨体例与丰富内容,颇有整体时代史的气象,与“献帝的个人传记”这一来自书名的表面印象,其间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延康元年(220)冬十月“汉帝以众望在魏云云”一段后,裴松之注引“《献帝传》载禅代众事”值得仔细分析。所谓“禅代众事”,并非仅指对汉魏禅代过程的史事叙述,还详细记录了在这一过程中魏国臣僚、魏王曹丕与献帝朝廷三方之间所发生的文书往来,几近万言。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以“禅让”模式实现的王朝更替的诸多细节,赖此方知。感谢裴注。
如表所示,当时正式的禅代进程分为A-H八个阶段,每一阶段内部又包括次数不等的若干回合。少则二、三,最多达到十三回合,很是考验后世读者的耐心。阶段A、B是魏国臣僚先后据谶纬、符瑞劝进,魏王曹丕均辞让;阶段C是汉献帝第一次册诏禅让,魏国臣僚劝进,魏王一让(“十三回合之战”即发生于这一阶段);阶段D是魏国臣僚再据符瑞劝进,魏王辞让;阶段E是汉献帝第二次册诏禅让,魏国臣僚劝进,魏王二让;阶段F是魏国臣僚再次劝进,魏王态度松动;阶段G是汉献帝第三次册诏禅让,魏国公卿劝进,魏王三让,随后表示接受;阶段H是汉献帝第四次册诏禅让,魏国臣僚上奏典礼安排方案,魏王令曰:“可。”
- 原标题:徐冲:曹魏是如何让汉献帝为自己正名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武守哲 
-
朝鲜三池渊将向外国旅行者重新开放
2024-08-15 12:4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