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冲:“汉魏革命”视野下的汉献帝:一个迟到的“复仇”
范晔《后汉书》中的献帝书写
前文从《献帝传》和《献帝起居注》的佚文中辨识出了曹魏王权与献帝朝廷两种声音。虽然后者在都许之后就逐渐被前者压制以至于销声匿迹,但二者无疑都从属于特定的政治势力。在他们为献帝设定的旅途中,献帝本人虽然戴着略有不同的假面,穿着略有不同的华服,重复发出略有不同的话语,作为“道具”的身份却是一致的,可谓另一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我们有机会听到献帝自己的声音吗?纵然他无法选择自己的旅行路线,可是否有人能在途中记录他个人发出的声音,而非类似“玉音放送”的台词?
答案似乎是现成的。建安十九年(214),献帝皇后伏氏家族谋反事发,曹操派尚书令华歆勒兵入宫收捕伏后。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脑中大概都能立刻浮现出相关画面。事实上其时伏后与献帝间的对话,早已在范晔《后汉书·献帝伏皇后纪》中长久回荡:
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
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顾谓郗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
一个极具冲击力和画面感的告别。在这里,献帝不再是那个为曹魏王权或献帝朝廷尽责表演的完美傀儡,而是发出了面对悲剧命运的挣扎之声。短短三句话,在为献帝博得无限同情的同时,也将“汉贼”的十字架牢牢钉在了曹操的背上。
感动之余,还是应该想想这声音来自何方。毕竟范晔撰《后汉书》已在献帝之后两百余年。如刘知几《史通》评论所言“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范晔的独断体现在他的取材整合,而非凭空杜撰。上述伏后诀别段落,事实上一见于东晋袁宏《后汉纪》,二见于西晋张璠《后汉纪》,三见于吴人所撰《曹瞒传》。追溯史源的结果,居然来自曹魏的敌国孙吴一方。
同样性质的声音,在《后汉书·献帝伏皇后纪》中还出现过一次。在叙述献帝都许“守位而已”、“其余内外,多见诛戮”之后,献帝对入殿中朝见的曹操说:
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
以天子之尊对曹操如此言说,即使只是傀儡,分量之重可想而知,何况地点是在许都献帝宫中。曹操听后果然“失色,俛仰求出”,出宫后“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这段文字尤其是献帝之语凸显了为曹操所挟的天子之窘迫,但又残存些许自尊,与其后伏后诀别之际的无奈悲愤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叙述,应是出自同一种立场的书写。显然,作为当事人的曹魏一方和献帝一方,都不是作者。前者不会如此黑化自己,后者即使想写或者已经写了,也没有机会留下来。
范晔的上述文字可能袭自习凿齿《汉晋春秋》。《太平御览》卷九二《皇王部·孝献皇帝》保留了一段与范书所述(自“献帝都许,守位而已”至“自后不敢复朝请”)几无差别的文字,注明来自《汉晋阳秋》。如所周知,习凿齿在东晋中期撰作的这部作品,一反西晋时陈寿《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蜀吴为僭伪的立场(这也是西晋的官方立场),以蜀汉为继承东汉的正统,曹魏则变成了非正统政权。上述文字背后的政治立场与习凿齿这一是蜀非曹的正统观正相一致。
实际上《汉晋春秋》也是有所本的,即《献帝春秋》(相关佚文见于《说郛》卷五九)。此书为孙吴袁晔的作品,因多载传闻,被裴松之斥为“凡诸云云,皆出自鄙俚,可谓以吾侪之言而厚诬君子者矣。袁暐(晔)虚罔之类,此最为甚也”。可以想见,这种借献帝之口渲染曹魏王权之非正统的小道故事,最为敌国朝野所津津乐道。看似出之于献帝个人,不过是另一版本的“台词”而已。
颠倒之旅
对“献帝旅行记”的梳理暂告一段落。可以看到,旅程自献帝即位就同步开启,由士人精英创制的《献帝起居注》,陪伴了献帝的西迁与东归。建安元年(196)与曹操合流后,一方面献帝朝廷的声音被逐步压制,一方面曹魏王权开始主导对献帝时代的历史书写,汉魏禅代后更是以修撰国史的方式加以强化。《献帝传》即诞生于这一进程中,与明帝青龙二年(234)献帝死后谥曰“孝献”、陵曰“禅陵”互为表里,共同组成了谱写曹魏王权正当性的庄严和声。
然而魏晋禅代之后,虽然西晋官方仍以曹魏为正统,情况却开始起了变化。陈寿《三国志》将魏、蜀、吴三国并置却为朝野精英所接受,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西晋灭吴完成南北统一,又为孙吴时代以敌国立场写下的诸多传闻之辞提供了流通舞台,使其逐渐进入主流视野。至永嘉南渡,在建康精英对中州往昔的频频回顾中,形势终至彻底倒转。习凿齿《汉晋春秋》发其端,范晔《后汉书》定其谳,我们目睹了曹魏王权在历史书写中的跌落;献帝本人则以一种戏剧化的悲剧形象,被献祭于这场迟到的“复仇”。
搁笔之际,不禁玄想,若可造访过去,你希望去看看哪个历史时刻的献帝呢?我的答案兴平二年(195)十二月庚申。在那个寒冷冬夜,东归的献帝朝廷于弘农曹阳亭为李傕、郭汜军所追及,惨遭屠戮。献帝一行狼狈爬下十余丈的黄河高岸,方得登船北渡。其余不得渡者甚众,争相赴水攀船,据说“船上人以刃栎断其指,舟中之指可掬”。面对一船公卿、后妃与残指,回望渐行渐远的高岸屠场,那个惊魂未定的少年天子,或曾有过转瞬即逝的本色流露。
(原载《带献帝去旅行: 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题目为编者所加)
- 原标题:徐冲:曹魏是如何让汉献帝为自己正名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武守哲 
-
朝鲜三池渊将向外国旅行者重新开放
2024-08-15 12:4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相关推荐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51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9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