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月之:解读早期中共的特质,需置身于这“四重空间”
最后更新: 2021-07-13 09:56:01为什么是江南?这跟它在全中国的文化地位有关,跟当地的思想创新能力有关。其实自明代以后,江南地区一直是整个中国思想创新最活跃、最前沿的地区。江南相对富裕,读书人多,知识分子多,思想自然比较活跃。我常讲江南文化才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两晋以后历史上一直如此。比如我们讲“士农工商”,把“商”放在最后,但宋代以后江南就是“士商农工”,“商”已经排到很重要的位置。明清时期江南的很多家族,会在自己的小孩里面安排一人读书,一人经商,经商的人首先要求是儒商,第二要反馈家庭;读书的也是如此,好好读书,好好做官,然后反馈家乡。再比如江南过去有不少社田/公田,也是为了资助贫困家庭的小孩读书,明清时期江南成才的人很多都是依靠这个途径。
以前我一直讲明代西学东渐,接受西学最积极的就是江南人,比如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徐是上海人,杨、李是杭州人,还有安徽人梅文鼎、方以智等。
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像冯梦龙的作品,李渔的作品,三言两拍之类,很多是彰显人的本性的。过去称之为市民文化,其实就是挣脱传统封建礼教的进步思想。只要稍微有点地域意识,可以去看几个问题,明清小说谁写的、小说在哪印的、卖给谁的,都是在江南。新文化新思潮起来时,强调尊重人的自由、人的权利,其实这些东西中国文化本身就有;也足以见得这个地方相对宽松,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的东西。近代以后,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再到辛亥革命,江南一直走在前面,自然接受马克思主义也相当正常。
马克思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突然一下子就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都是同时存在的,也正因如此,才能显示出我们是在历史的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中的道理才能说得清楚。
第三层,就是大空间。在南方习以为常的东西,到了北方就是洪水猛兽。新文化运动提倡三条,第一批判封建纲常礼教,提倡人的解放,第二男女平等,第三倡导白话文。事实上早在1870年代,上海的妇女就开始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到1890年代,白话文在上海已习以为常,很多白话文报刊。辛亥革命前,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上海已是司空见惯。
五四运动中,上海学生举行总罢课宣誓典礼。图中为爱国女学学生队伍,蔡元培是爱国女学创始人之一。
那时候的人都认为上海是一个奇怪的城市,喜欢不喜欢,骂不骂,上海都无所谓,所以在上海很正常的事,搬到北京就是洪水猛兽。像蔡元培、陈独秀,原来在上海时,做的就是这些方面的活动,这些东西很平常,但到北京就很难了。蔡元培到北大搞改革,思想理念主要来自欧洲和上海,他原来在上海搞过“爱国学社”,办过革命刊物宣传等,后来他和他的那班人马到了北京。大家在《觉醒年代》里面看到的那批人,很多是上海过去的。即便蔡元培当北大校长,也是因为浙江人的推荐。
在南方没有问题,到北方就有问题,跟城市差异有关,跟区域差异有关,也跟那时候南北交往不便有关,人员交通一不方便,互相差异就大。从上海小的空间,到江南中等空间,再到全国范围的大空间,存在很大冲突是自然的。也正因如此,陈独秀在北京待不下去,跑到上海来就没问题。
观察者网:确实,当时的上海,东西方文化都有,很早就办教会学校,有些留学生出国也是借助这些渠道出去,接受的思想来源也就非常丰富,比如在一大会址附近有法租界办的震旦大学,有一些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会到这里读预科后出去留学,自然又与住在这里的这些知识分子有所往来。
熊月之:不光是震旦大学,公共租界还有圣约翰大学,一般课程都是外文教学,各个地方的学生、知识分子到这里来,与周围的人交流,各种思想流派并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上海在当时就是一个特大城市,北京是无法等量齐观的,再加上北京的工商业基础太薄弱,因此城市的元素很少。
年轻共产党人旅欧足迹 图自大公报
观察者网:熊老师,您前面提到《觉醒年代》,最近这部影视剧非常受欢迎,关于它的讨论甚至可能已经超出了影视剧的范畴。从历史学者的角度来看,作品本身它当然会有艺术化的成分,跟真正研究党史或是相关历史研究工作时,存在“缝隙”;但问题是影视文艺作品在大众传播领域的效果非常大,远远超出一般历史研究,甚至反过来影响历史研究,所以您怎么看待这两者的关系?
熊月之:今年《觉醒年代》这部剧影响太大,为此,我们还专门开过一个《觉醒年代》和红色文化传播的报告会,是江南书院主办的。我当时谈了从《觉醒年代》来看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很明确的是,《觉醒年代》在宏观层面上的分寸感把握得很好,和建党100年的红色主题很契合。剧本身是七实三虚,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真的和假的是放在一起的。如果剧本的东西都是人为虚构出来的,你就不会跟历史相联系,但是这个剧里面大多数的人都是真实的,跟历史人物一样的名字,也是在那段时间。
《觉醒年代》有其特殊的贡献,特别是将陈独秀作为一个主要正面人物来展现,过去因为政治原因,从来没有这么塑造过,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冲击,有思想解放意义在里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早就认为以往对陈独秀的评价不公,应该要为他正名,这也是建立在学术界已经有了非常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关于陈独秀的问题已经有了很多讨论。这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觉醒年代》正是将陈独秀这个人物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呈现出来,是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很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讲得不多,就是陈独秀和毛泽东的关系。毛泽东对陈独秀是不错的,毛泽东在七大时有长篇讲话,《毛泽东文选》中都有收录。他有两次很长的讲话,谈到陈独秀。第一,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总司令,他是我们的老师,主要谈陈独秀的贡献。第二,历史上把陈独秀开除出党,对我们党是不利的。原话讲得很清楚,那时候把陈独秀弄到党外去,以为对党好,有什么好处呢?我看没什么好处,弄到党内来又有什么坏处呢,应该是比较好。
因为那时毛泽东想把王明留在党内,增强党的团结。这是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心胸,王明排挤他,他不记私仇,从全党利益出发,有更多的人,这对党更好。所以,他反复做工作,让大家投票的时候要投王明的票,以陈独秀作为例子,站在全党的角度来谈话,当然为陈独秀讲了很多肯定的话。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科兴将向COVAX国家提供3.8亿剂灭活疫苗
2021-07-13 09: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31省份新增29例:云南江苏各1例本土确诊
2021-07-13 09:4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工信部通报下架趣看点等48款侵害用户权益APP
2021-07-13 09:24 -
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关联
2021-07-13 09:1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南京一中学报告厅漏水如瀑布,当地回应
2021-07-13 07:55 -
网上评论带来压力吗?弃港大选北大马院的女孩这么说
2021-07-13 07:28 高考 -
商务部: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2021-07-13 07:24 中国经济 -
云南省新增本土确诊1例
2021-07-13 06:5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觉醒年代》今起全港首播
2021-07-12 21:04 香港 -
邱毅在厦门接种科兴疫苗
2021-07-12 20:07 台湾 -
“港独”组织策划炸弹恐袭案再有5人落网,含2名“金主”
2021-07-12 19:35 香港 -
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名单公布
2021-07-12 19:32 -
再救出一人!苏州酒店坍塌已致1死,9人失联
2021-07-12 19:20 安全生产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2021-07-12 18:28 -
台湾最新民调:抗疫不力,民进党流失近300万支持者
2021-07-12 18:28 台湾 -
冯小刚新剧这波讽刺拉满了
2021-07-12 18:11 -
港大医学会站出来了!
2021-07-12 17:39 香港 -
布林肯就“南海仲裁案五周年”发声明,外交部强调六点驳斥
2021-07-12 16:46 中国外交 -
北方工业大学原副校长被双开:20余次匿名诬告,涉8名局级干部
2021-07-12 16:40 依法治国
相关推荐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63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86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