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威:越南承接不了“中国制造”,东盟就能行?
最后更新: 2022-08-25 10:14:33观察者网:在谈及生产替代时,我们常常是进行国与国间的对比,比如把中国和越南相比较,然后得出越南体量小,无法取代中国的结论。考虑到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若我们把中国和整个东盟比,您觉得东盟有无可能一点点取代中国的生产地位?比如,我有个外企朋友认为,把总部设在新加坡、把工厂设在越南,好比在中国国内把总部设在上海、工厂设在江苏等地。
吴威:部分取代是事实,完全取代没可能。这个部分取代,也可看成是中越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有的企业比如服装鞋帽大厂已不太适合当今中国的形势了,而在越南的适配度还不错。
资料图来源:越通社
东盟适合做大规模生产的国家和地区不多。我们在全世界都转了一圈做调研,其实适合做大规模生产制造的国家真的有限。这需要一个综合系统的强大支撑与契合,包括基础设施完备、供应链实力强、专业人才储备充裕、文化价值观匹配、安定安全的大环境等。
转移过去3000个生产项目可以,转3000万个就是不行。真没这能力。世界很大,但有能力从事大规模生产制造的国家和地区真不多。
制造业的利润是偏低的,但搭建的系统却很复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工厂要满足各种体系的审核要求,还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技术投入。同时,行业的碳排放也会给环境造成很多压力。
制造业本身的这些特质,包括必须承受的负担,注定它并不适合在多数国家大力发展,而且多数国家也不具备经营大型制造业的条件和能力。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现在对于大规模的制造业,需要什么样的金刚钻,很多国家其实是没有概念的。我认为制造业项目在东盟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都流动一圈很有意义,让众多客户实地比较一下,到底哪里更适合做什么类型和规模的项目。
我们有经理人在泰国做过工厂。他们的感受是每天鸡同鸭讲,你要白菜他给你萝卜,还告诉你这个也挺不错。关键项目是肯定不敢交给他们的。在美国也做过两个生产项目,合作方是代工厂跨国巨头,项目从物料到制成全没有理顺过,天天救火不说还成本奇高,最后实在没办法就撤掉了。有个经理人从美国制造的项目逃出来,总结了一句就是“It’s nothing but trouble” (“除了麻烦,啥也不是”)。
有钱都想赚,但制造业真不好干。打螺丝、贴标签看起来简单,但制造业运营的专业门槛还是挺高的。
观察者网:作为中国经理人,您对现在的“中国制造”有什么担忧吗?根据您对国内舆论场的观察,您认为公众对于制造业有什么误解么?
吴威:制造业直接创造新的价值,它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需要一代代从业者持续的传承与发展,这个行业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商务和技术人才。据报道国内今年5月16-24岁人口失业率升至18.4%,这是非常让人担心的现象。制造业产量大幅缩减造成招聘岗位减少,年轻人进入制造业的机会就越来越少。
我们这里的来料加工组装测试行业其实并不低端,并不是很多外人在媒体上看到的只是拧螺丝、组装屏盖、贴标签。只能说,这类成品的制造过程相对标准化,有的步骤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是工程师把流程分解到几乎人人都可操作的程度,这背后涉及很多的专业设备和技术的投入。
比如外人看模组的测试,就是用鼠标点一下,然后操作工就开始等待测试完毕,几乎人人能做。但如何定制测试程序、涉及的测试条件和参数的定义与取舍、多个技术变量之间的均衡调整、如何编程让测试过程高效运转,这些就涉及多个复杂的专业领域。
再说组装,外人看起来类似拼乐高模型,比如手机框架安装、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安装,全是中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工作。从看似简单的设计转化到可以按千万数量级加工复制还保持指标性能的一致性,这其中有多少精密设计和验证,专业设备的投入很多都是百万级的。小小的一个组装件,技术含量并不低。
我这是举例,告诉大家来料加工制造业真不是简单的低端产业,大家表面看到的并不是全部的事实。
如果缺乏足够的年轻人加入,那对于制造业的后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制造业里所有的商务和技术岗都需要新一代接棒,希望无论是中学毕业的操作工还是本科硕士毕业的专才,都能在制造业找到相应的岗位。
制造业是一个尊重专业知识与经验的行业,有实力的工厂能提供很好的职业稳定性。我们的大陆工厂甚至有退休后被返聘的优秀员工。制造业有很多40岁、50岁的老员工,他们都是积累多年专业经验的优秀人才。多数并不需要做到管理岗,就是日常的运营操作岗位也需具备产品知识和经验才能做好。
去工业园区运营超过20年的老厂了解一下就知道了,制造业内对专业和资历的尊重、还有专业岗位的长久稳定性,都是互联网和金融等高薪行业所不能比的。
制造业目前面对的舆论风评很不乐观,很多人把进工厂作为最绝望的一条谋生路。这很值得我们工厂经理人深刻反省,如何营造一个专业高效且具有人性关怀的工作环境。基层员工同样是公司的宝贵财富,基层员工队伍的稳定能大大降低人力招聘和培训成本,有效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
中国拥有世界顶级的市场和超大规模的产业链,这是大力发展制造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智能制造的新时代,必须致力于推动高新技术的实战运用,我们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他们成长于网络数码时代,能快速适应工业互联网,学习新技术的能力非常强。
制造业对于简单重复劳动力的需求会日趋减少,但对于技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很多优秀人才是通过生产实践培养出来的。制造业依然存在基层草根逆袭的机会,尤其智能制造会给年轻一代提供新的变道发展机遇。有专业价值的人在制造业里不存在中年危机,这里非常适合善于持续学习提升的职业马拉松选手。
(若想对“越南制造”有更多了解,可阅读吴威前几篇采访;欲继续探讨,也可联系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吴威:越南承接不了“中国制造”,东盟就能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美国新增感染162351例、死亡970例
2022-08-25 10:14 美国一梦 -
佩洛西窜台的若干事实
2022-08-25 10:08 中美关系 -
首次回应特朗普被“抄家”,拜登否认四连
2022-08-25 09:56 美国政治 -
乌独立日拜登送上204亿“礼包”,但“两三年后才能送达”
2022-08-25 09:55 乌克兰之殇 -
-
夏宝龙会见即将离任的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
2022-08-25 08:01 中俄关系 -
张军:决不允许世界滑向“新冷战”
2022-08-25 07:36 乌克兰之殇 -
王毅谈中韩相处之道:君子信以成之
2022-08-25 07:13 中国外交 -
加外长:应德国要求,将还给俄方北溪1号所有涡轮机
2022-08-25 06:58 观察者头条 -
英首相现身基辅,宣布新一轮对乌军援
2022-08-24 23:39 乌克兰之殇 -
俄罗斯被曝与多个亚洲国家接触,讨论长期售油折扣
2022-08-24 22:54 俄罗斯与世界 -
北约秘书长:支持乌克兰的确会付出代价,可我们别无他法
2022-08-24 22:32 乌克兰之殇 -
俄乌战争半年,在普京眼皮底下搞暗杀,世界站在刀刃上
2022-08-24 22:28 乌克兰之殇 -
希拉里和卡戴珊battle法律知识,输了
2022-08-24 22:17 -
美媒:仅存几个“太平洋友邦”至今都没声援台当局
2022-08-24 21:54 中美关系 -
马克龙:好日子快过完了,但捍卫自由需要有牺牲
2022-08-24 21:27 法国来信 -
他后援会会长也与“统一教”有关?
2022-08-24 21:17 日本 -
缅甸选举委员会:各政党会见外国组织和个人需经批准
2022-08-24 20:56 缅甸局势 -
官邸又流出不雅照,这次芬兰总理道歉了
2022-08-24 20:10 欧洲乱局 -
“若不取消安倍国葬,下一个死的就是岸田文雄”
2022-08-24 19:45 日本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