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仁湘:明明有分餐制传统,中国人为何最终选择了围桌会食?
其实古代的分餐制转变为会食制,并不是一下子就转变成了现代的这个样子,还有一段过渡时期。这过渡时期的饮食方式,又有一些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会食成为潮流之后,分餐方式并未完全革除,在某些场合还要偶尔出现。例如南唐画家顾阂中的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就透露出了有关的信息。据《宣和画谱》说,南唐后主李煜想了解韩熙载夜生活的情况,令顾闳中去现场考察,绘成了这幅《夜宴图》。
南唐顾阂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夜宴图》为一长卷,夜宴部分绘韩熙载及其他几个贵族子弟,分坐床上和靠背大椅上,欣赏着一位琵琶女的演奏。他们面前摆着几张小桌子,在每人面前都放有完全相同的一份食物,是用八个盘盏盛着的果品和佳肴。碗边还放着包括餐匙和筷子在内的一套进食具,互不混杂。这里表现的不是围绕大桌面的会食场景,还是古老的分餐制,似乎是贵族们怀古心绪的一种显露。其实这也说明了分餐制的传统制约力还是很强的,在会食出现后它还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晚唐五代之际,表面上场面热烈的会食方式已成潮流,但那只是一种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人们虽然围坐在一起了,但食物还是一人一份,还没有出现后来那样的津液交流的事实。这种以会食为名、分餐为实的饮食方式,是古代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发展阶段。
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宋代的会食,由白席人的创设可以看得非常明白。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说北方民间有红白喜事会食时,有专人掌筵席礼仪,谓之“白席”。白席人还有一样职司,即是在喜庆宾客的场合中,提醒客人送多少礼可以吃多少道菜。陆游以前,白席人已有记述,《东京梦华录》就提到了这种特殊的职业,下请书、安排坐次、劝酒劝菜,谓之“白席人”。白席人正是会食制的产物,他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食客行动、掌握宴饮速度、维持宴会秩序。现代虽然罕见白席人,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主席(东道)一人,他的职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他要引导食客一起举筷子,一起将筷子伸向同一个盘子。
在传世宋代绘画《清明上河图》上,我们看到汴京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在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我们也看到不少夫妇同桌共饮的场景。在17世纪日本画中描绘的清代船宴中,我们看到官员们围着一张桌子猜拳行令,桌上摆放着美酒佳肴。这都说明会食传统经过千多年发扬光大,已是根深蒂固了。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当我们现在用力倡导分餐制时,会遇到传统观念的挑战,也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会食制在客观上是促进了中国烹调术的进步的,比如一道菜完完整整上桌,色香味形俱佳,如果分得零七八碎,不大容易让人接受。难怪有些美食家非常担心,担心改革了会食制,具有优良传统的烹调术会受到冲击,也许会因此失掉许多优势,分餐与会食对馔品的要求肯定会有很大不同。其实,这也没什么要紧的,丢掉一些传统的东西,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创造新的东西。
分餐制是历史的产物,会食制也是历史的产物,那种实质为分餐的会食制也是历史的产物。我们今天正在追求的新的进食方式,看来只须按照唐代的模式,排练出—套仿唐式的进食方式就可以了,不必非要从西方去引进。这种分餐制借了会食制固有的条件,既有热烈的气氛,又讲究饮食卫生,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
(本文原刊于《文物天地》2003年第11期。)
- 原标题:古代中国的分餐与会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战“疫”说理】完善社区治理,彰显制度优势
2020-03-14 12:1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欧洲疫情“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
2020-03-13 17:49 欧洲乱局 -
追个星怎么就追成了“互黑互撕”的“宫斗”?
2020-03-11 07:14 -
我为什么想写下日本主妇的“思秋”?
2020-03-08 09:20 节日谈 -
担心舆情杂音扰乱“军心”?怕是担心错了地方
2020-03-06 07:1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们发掘了两处史前瘟疫遗址,得出了一些启示
2020-03-04 07:23 考古 -
洛阳汤馆复工,喝出了高考的感觉
2020-03-01 09:1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东城出现近日武汉来京病例
2020-02-26 16:0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新冠中药方过多过杂,会让百姓和基层中医师迷茫
2020-02-25 07:4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什么是社会进步的标准?
2020-02-24 07:31 -
非常时期,让我们谈谈“低级黑”和“高级红”
2020-02-21 11:07 -
北大人民医院现确诊病例 已对142名肾透析患者进行观察
2020-02-20 18:5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警惕“文牍政治”成为滋生官僚主义的温床
2020-02-17 07:48 -
刻意隐瞒、吐口水致医护人员感染,患者出院即被警方带走
2020-02-15 19:5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袁隆平院士的“硬核”支援,到达武汉!
2020-02-14 18:3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澳门采购口罩主要来自海外:不想增加国家负担
2020-02-14 18: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风月同天”是中国人贴的,龙应台和奥斯维辛又是怎么回事
2020-02-14 07:53 -
《寄生虫》摘得奥斯卡,韩国电影真成“亚洲之光”了?
2020-02-14 07:31 三八线之南 -
最质朴的坚守,是党员医护工作者的精神本色
2020-02-13 20:53 -
蝙蝠曾代表“福气”,但现在没人这么说了
2020-02-13 08:11
相关推荐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20“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66《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96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26“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338最新闻 Hot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
离大谱!美防长“迷惑行为”再+1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被控涉嫌受贿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
果然,“欧盟没硬起来”
-
美国达美航空一客机与军机差点又撞……
-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