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首座核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厂落子南昌?知情人士回应
人类终极能源,又在A股“突破”。最近几个交易日,可控核聚变板块大爆发,掀起涨停潮。这与标志性工程迎来可喜进展息息相关——位于四川成都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进入燃烧实验新阶段。除此之外,澎湃新闻注意到,一则“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首座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厂”的外媒报道也是此轮行情的直接催化剂。
“倒计时四年,见证奇迹!彻底改写能源史!”自媒体对此的描述更为浮夸。3月29日,据澎湃新闻多方核查,相关报道存在多处信息失真。目前,该项目处于前期阶段,以研究为主,后续能否走向商业电站存在很大不确定性。“2030年前将100兆瓦的世界首座聚变-裂变电厂并入电网”更是不可能的任务。
有文章称,该项目由中国核工业集团与江西联创光电联合推进,选址江西南昌瑶湖科学岛,目标在2030年前建成并实现并网。澎湃新闻梳理发现,项目信息最早可追溯至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11月在其官网发布的消息,称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和中核聚变(成都)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采用全新技术路线,联合建设可控核聚变项目,技术目标Q值大于30,实现连续发电功率100MW,该项目拟落户江西省,工程总投资预计超过200亿元。但该文并未明确提出“2030年前”这一时间节点。
公开资料显示,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公司创立于2019年6月,法定代表人伍锐。伍锐也是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6%。
伍锐为实控人的另一家企业联创光电(600363.SH)在资本市场聚变热潮中受益颇丰,从2024年9月的每股22元爆涨至最新收盘价62.68元。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半导体激光系列及航天微电子元器件、背光源及应用产品、光电通信缆、智能装备缆及金属材料、智能控制产品。
29日,联创光电向媒体证实了2030年建成聚变电站的说法,但表示公司不是该项目主导方,主要向项目提供高温超导材料。
近日,《中国核建-中核二三星火1号高温超导混合堆一期工程环境评价报告服务项目采购公告》在招标采购网站发布,也未明确项目的建设时间表。
一位了解项目细节的聚变领域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该项目仍处于前期阶段,以研究为主,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称西物院)参与了前期工作,但项目的后续商业化推进有不确定性。该人士称,纯聚变堆要实现大的Q值(聚变能量增益)难度很大,混合堆的能量增殖难度相对较低、聚变条件不像纯聚变堆那么严苛。
西物院官网显示,该院对实验聚变-裂变混合堆的设计研究可追溯至“九五”时期。
混合堆走向商业化电站的一大挑战来源于我国内陆核电建设尚无明确时间表,短期内预计不会放开审批。据澎湃新闻了解,各核电业主现阶段对于内陆核电还是以厂址保护、继续研究为主,内陆省份建商业核电站暂无可能性。
上述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称,实验电站和商业电站的厂址要求完全不同。在研究阶段,对厂址的要求相对少,若要进一步成为商业发电的项目,将面临极为严格复杂的选址和审批。
混合堆也面临多重技术瓶颈。仅在材料方面,聚变反应产生的高能中子流(14.1MeV)对结构材料的损伤强度是裂变堆的100倍。相关资料显示,现有钨合金在1亿摄氏度环境下只能维持数百小时,而商业化电站要求20年免维护。俄罗斯DEMO混合堆项目因无法解决液态锂铅合金对反应堆壁的腐蚀,已暂停建设;美国NIF实验室至今未找到能承受Q值30工况的材料。此外,氚作为聚变燃料,年产量受限,混合堆的燃料循环难以为继。ITER官方报告明确指出,氚自持至少需要TBR≥1.3,目前技术无法实现。
此外,从设计技术到制造技术与工艺的多次迭代、资金的筹集、新设备的研制、核能特殊的长周期建设,都决定了要在不足五年时间里建成全球首座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据澎湃新闻观察,近年来被称为“完美能源”的核聚变频频成为资本市场炒作的对象。但能源革命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中国在EAST装置403秒高约束运行、“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双亿度”等聚变基础研究领域确实取得瞩目进展,但实验室突破不等于工程可行,技术验证也不等于商业落地。
以“中国环流三号”为例,其目标是验证聚变堆物理与工程相关技术的可行性,还不是直接发电。按照我国核能发展战略,其应用预计在本世纪中叶(约2050年前后)实现,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有望在2050年前后商业化发电。后续还需突破稳态运行、材料与工程、经济性等瓶颈。
为了合力攻坚,除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这两支聚变研究主力军之外,真金白银大手笔投入、为未来聚变堆商业化应用打基础的国内可控核聚变“联队”也逐渐成形。
去年12月29日,由中核集团牵头,联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宣告成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筹)正式揭牌。截至去年底,该联合体成员单位增至33家。中国核电(601985)、浙能电力(600023)2月28日公告增资入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金额分别达10亿元、7.5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 原标题:人类首座核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厂落子南昌?知情人士回应
- 责任编辑: 陆远声 
-
亲姐妹“借腹生子”,姐姐反悔起诉争抚养权,法院判了
2025-03-29 22:03 婚姻故事 -
全球首艘,成功下水!
2025-03-29 21:24 中国精造 -
国资委: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
2025-03-29 21:24 车市快讯 -
云南曲靖市会泽县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5-03-29 19:06 地震 -
“关于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的5个认识”
2025-03-29 17:14 香港 -
好过最乐观预期!国产发动机传来好消息
2025-03-29 16:03 中国大飞机 -
宁波海事局通报两船碰撞致一船沉没13人落水:致1死3伤
2025-03-29 15:32 -
国台办:在缅甸及周边国家的台胞们可拨打这些电话求助
2025-03-29 15:17 地震 -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首台主泵成功验收发运
2025-03-29 14:53 能源战略 -
湖北警方:4名退休老人被刑拘
2025-03-29 14:46 依法治国 -
孔龙自美归国!曾在苹果公司任首席工程师
2025-03-29 14:32 中西教育 -
缅甸地震已导致云南瑞丽847户房屋受损
2025-03-29 13:30 地震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李良序被查
2025-03-29 07:30 廉政风暴 -
25人非法穿越团队在可可西里被抓获
2025-03-29 07:12 -
证监会发布!“拟罚款17亿,19人被市场禁入”
2025-03-28 23:09 -
为何没有收到预警信息?云南省地震局回应
2025-03-28 21:11 地震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审查
2025-03-28 19:44 -
习近平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2025-03-28 18:47 -
中科院院士马琰铭任浙大校长
2025-03-28 18:01 -
中国地震局启动境外地震应急响应机制
2025-03-28 17:42
相关推荐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52《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88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23“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335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评论 107最新闻 Hot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被控涉嫌受贿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
果然,“欧盟没硬起来”
-
美国达美航空一客机与军机差点又撞……
-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
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
“曾被马斯克嘲笑的中企,现在让美国人高攀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