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冠:驻美八年,算是见识了“美国话术”
最后更新: 2021-09-07 15:34:45【“新疆集中营”:炒作人权话题背后的“恐怖”双标】
西方政客和媒体无视新疆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反恐治理和人口增长,在国际舆论场频频热炒“新疆集中营”和“强迫劳动”话题。中国和欧美在这一问题上的认知分歧已经演化为政治上的制裁与反制裁,欧洲议会甚至借此暂停批准中欧投资协定。
炒作所谓的“集中营”,却极少提及中国的反极端化和治理边疆的努力,这背后是西方政客和媒体对中国前些年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的选择性忽略。
在《让世界听懂中国》一书中,我们将西方媒体对2015年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和法国《查理周刊》恐袭事件的报道做比较。对于昆明火车站暴恐案,谷歌新闻排名靠前的30篇西方报道中,只有2篇文章不加引号的使用了“恐怖袭击”(或“恐怖分子”)一词,而对巴黎《查理周刊》事件有25篇在标题或开篇段落不加引号的使用了“恐怖袭击”(或“恐怖分子”)。报道的潜台词经常是中国只有少数民族受“压迫”问题,没有极端主义威胁问题。
中国不是唯一被西方以“恐怖”双标对待的国家。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肖恩-哈蒙德(Sean Darling-Hammond)2016年的一个调查显示,对“法国《查理周刊》袭击”共有超过22000篇西方媒体报道,而对同一天在也门发生的更大规模的恐袭却只有565篇,前者是后者40倍。哈蒙德还发现,2015年全年,每位逝去的西方生命背后有665篇故事和报道,而每一个非西方生命只有60篇。
美国知名战略咨询公司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分析了过去半个世纪的全球恐怖袭击事件数据库,以及《纽约时报》对这些案件的报道。在对恐怖袭击的“发生地点”和“报道概率”做了回归分析后发现:《纽约时报》对沙特、以色列、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及其盟国的恐怖袭击报道数量是俄罗斯、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索马里等非西方国家的6—10倍。
【立场预设:“阴间滤镜”如何修炼成型】
国际新闻报道一般分为新闻(news)和评论(op-ed)。评论体现了编辑部的立场,立场容易判断。新闻不总带有立场,但很多新闻起始也有立场预设。
借嘴说话。采访哪位当事人?引用哪个专家?记者在动笔动嘴前常常会打个腹稿。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我们分析了2018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后的30篇在谷歌新闻中排名靠前的报道。其中,被采访专家对“一带一路倡议”表达的负面看法共有121次,比如“地缘政治扩张”、“输出过剩产能”、“债务陷阱”、“环境污染”等;正面表述有58次,比如“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拉动经济”、“缓解贫困”、“有利于反恐。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矮化引述。在西方新闻写作中,如果一种表述或概念与编辑部思路相去甚远,或者记者觉得真伪无从查证,常常在表述前加引号。典型的例子是外媒对中国遭遇的“恐怖袭击”的引号。如果西方记者并没有打心眼里认同中方的说法,但为了让新闻看上去平衡,在引述前加上修饰语(hedging qualifier),也称矮化引述。所选30篇报道中半数使用了矮化引述,比如“标榜为”“描绘成”(branded as,portrayed as,《华尔街日报》2017年5月14日)、“宣称为“(billed as,《英国卫报》2017年5月15日)、“歌颂为”(hailed as,《华盛顿邮报》2017年5月15日)等等。
巧设靶子。新闻的倾向往往包裹严实,正负表述的出场安排成了预设立场的技巧。西方记者常常先把中国官方表态进行敷衍引述,设为靶子,然后用西方专家更加详实的表述去反驳。在我们调查的70%的报道中出现了这样的设计。
窥叶知秋的“华尔街日报体”。美国媒体擅用以小见大、窥叶知秋的文学手法来讲故事。开篇或者结尾一大段充满人情味的“人的故事”来体现其价值观,放大到毛孔的人物特写颇具情感杀伤力。这种体裁被称为“华尔街日报新闻文体”。比如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一篇外媒报道结尾聚焦一位老挝百姓:“在施工渐入佳境时,附近的社区却开始抱怨……记者在当地一家面馆找到了一个名叫西巴瑟特 (Sipaseuth)的顾客……他一边喝着一杯冰镇老挝啤酒,一边琢磨着这个项目,这个铁路项目对老挝有利吗?我们需要文明,老挝太穷,但会来多少中国人?太多了总不是好事。”随机偶遇的路人竟代表了全体老挝人民,发出吃瓜群众的疑问,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带着强烈的盖棺定论的意味。只是稍具思辨精神的读者会问:单帧放大的人物表情,能代表一幅完整图片吗?
【“自由”偏见:美国媒体的左右之争】
新闻机构里都是自由派!美国右翼经常这样讽刺他们眼中的主流媒体。这样的看法不无道理。
2017年10月的一份皮尤民调显示,美国主要媒体对特朗普执政前60天的报道中有62%的负面新闻,5%的正面消息;而对奥巴马执政前60天的报道中只有20%的负面新闻,正面新闻多达42%。此外,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美国三大综合台NBC、CBS和ABC员工的政治捐款记录曝光,1160名员工为民主党候选人捐款102万美元,为共和党候选人捐款14万,前者是后者的7倍。
这也是福克斯新闻台和Breitbart网站等保守派媒体后来崛起的重要原因:抗衡主流媒体集体“偏左”。他们认为主流媒体明里暗里都在附和民主党那套说辞:支持控枪和同性恋、支持少数族裔、同情外来移民、支持全球化。
美国媒体的“左右”对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美国媒体有时会一致对外,尤其在涉及战略安全的问题上,这个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但也有时候,美国左右各派对彼此的厌恶超过了一切,反而会拿中国当“正面典型”来敲打对方。比如特朗普执政初期疯狂“退群”和反全球化政策就招来左翼媒体的一片骂声,而中方关于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支持国际组织的表态就获得了美媒的积极引述。过去两年里,“崔娃”、比尔-马赫等美国脱口秀明星还时常拿中国政府的高效和抗疫成就来嘲讽美国政府的低效和抗疫失败。如今,民主党再次执政,美国右翼媒体又开始对拜登发起疯狂共识,“福克斯女主播大骂拜登整整八分钟”的视频最近上了热搜,而之前福克斯男主播卡尔森赞赏中国批评“白左”的视频在美国也刷了屏。
我们无法控制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角度。但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地研究美国的媒体业态和舆论生态,少送给对方一些负面材料,多让对方关注到一个立体、真实的中国。
关于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这六大套路和我们的应对策略,我在《让世界听懂中国》一书中做了详细阐述。当然,书里还有我在美国八年的生活感悟和我眼中真实的美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美战地记者:美国公民在喀布尔机场外等撤离,美军就是不开门
2021-09-07 15:04 美国一梦 -
中国大使:日本必须在邻国人民面前作出回应
2021-09-07 14:11 中日关系 -
-
阿塔发言人:新政府组建的准备工作已完成
2021-09-07 13:54 阿富汗 -
民间团队撤出4名在阿美国人,美国务院“摘桃子”
2021-09-07 13:51 阿富汗 -
外媒:中国国歌每天播10次
2021-09-07 13:43 东京奥运会 -
时隔一个月,日本单日新增确诊数降至1万人以下
2021-09-07 12:04 日本 -
“中国产业规划升级,美国担忧”
2021-09-07 11:42 中美关系 -
“虽然看不到转折点,但抗疫成功可以不等于病例清零…”
2021-09-07 11:30 美国一梦 -
遭联合国严厉警告,澳大利亚仍坚持:要满足中国
2021-09-07 11:06 全球变暖 -
阿塔想参加“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提对华态度
2021-09-07 10:25 阿富汗 -
德外交部澄清“驻华大使去世原因”
2021-09-07 10:12 德意志 -
塔利班:欢迎默克尔访问阿富汗
2021-09-07 09:56 阿富汗 -
“和平使命-2021”中方参演部队抵达俄演习地域
2021-09-07 08:40 中俄军演 -
印度:11人出现感染尼帕病毒症状,1人死亡
2021-09-07 08:17 印度惊奇 -
美国务卿访卡塔尔,不与塔利班会面
2021-09-07 07:49 阿富汗 -
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4000万例
2021-09-07 07: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在重塑一个国家的问题上,是我们这代领导人天真了”
2021-09-06 22:58 阿富汗 -
在立陶宛,波兰外长明确表态: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2021-09-06 22:54 台湾 -
几内亚政变领导人承诺成立民族团结政府,要求矿业公司恢复生产
2021-09-06 22:40
相关推荐 -
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0“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25“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2“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4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