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冠:一些美国同学甚至分不清台湾和泰国
最后更新: 2020-07-20 08:53:39导读7月9日上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观察者网也受邀参加此次论坛。以下是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前央视驻美首席记者王冠在论坛上的演讲全文。
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前央视驻美首席记者王冠
王冠:
谢谢主持人,很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过去十多年,我在华盛顿和北京两地近距离观察和报道了中美关系。我认为中美目前最大的障碍之一是双方许多民众对对方社会的了解过于简单化。这很危险,因为这将使他们容易被操纵和控制,被一些政客的反复无常和权宜之计所蛊惑,被一些人不断鼓吹中美必须对抗的言论所煽动。而在塑造民众认知过程中,媒体、评论员和意见领袖“功不可没”。
例子有很多,美国人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我聆听了美国亚洲协会举办的一场学术研讨会。台上的嘉宾是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和他当年在纽约大学的恩师杰罗姆-科恩教授。两人谈到两岸关系时,科恩教授给马英九讲了一个故事。他说自己前段时间在学校开了一门东亚安全课,开课第一天问班里同学: “你们都知道关于台湾的哪些事情(What do you know about Taiwan)?”一位美国同学迫不及待地回答道:“天啊,教授,我超爱吃泰餐!(Oh my god, professor. I love Thai food!)”。显然,这个同学把泰国和台湾两个英文前缀相同的地方搞混了。
这其实反映了一部分美国人对台湾问题的认知。根据美国皮尤民调显示,76%的美国人认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和中国大陆没什么关系。他们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仔细研究过两岸关系历史。他们的信息很多时候来自美国媒体。我写书过程中所做的研究发现,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流媒体对两岸关系的报道可以概括为“两国叙事”,所谓的“红色中国”vs“自由中国”(red China vs free China);而80年代后期后至今,美国主流媒体对两岸关系的报道以“去中化”为暗线,演变为“威权中国”vs“民主台湾”(authoritarian China vs democratic Taiwan) 叙事。
普通美国民众对台湾问题的无知为决策者把台湾问题当筹码对抗北京奠定了民意基础,而美国决策精英对台湾问题其实是心知肚明的。美国军舰目前以大约每月一次的频率通过台湾海峡,《台湾旅行法》和《台北法案》获得通过,这都挑战了北京的底线。而这些政策的另一个危害是:它印证和加深了中国国内一些保守人士对“美国死心塌地要遏制中国崛起”的刻板印象,这些国人呼吁对美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来捍卫核心国家利益。
于是,这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美国媒体塑造对华民意,民意继而被决策层“绑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南海、一带一路、新疆反恐、中非关系等议题。
但我们也要承认,美国记者同行对中国的一些报道是深入而有见地的,一些报道是有建设性的。中国人其实是能够接受建设性的意见的。此外,我们也要承认,中国民间对美国社会也有误解和刻板成见。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三点。时间关系,我简单说一下。
首先,善待记者。我们在国际舆论场已经听到了很多西方驻华记者的抱怨。他们提出了很多关切,一些合理的关切需要被倾听也正在被倾听。但与此同时,西方舆论场上却很少听到对中国驻美记者遭遇的描述。作为一个前驻美记者我想简单说两句。在美国的这些年,我们中国大陆记者一直被美方签发单次入境签证,也就是说每次离开美国就要重新申请签证,手续繁杂。假使我们想去巴哈马或其他加勒比地区度个假也要重新申请美签。有一次我被迫放弃了前往关塔那摩监狱的报道计划,因为那里是古巴领土,我们被告知没有美国使领馆可以给我们签发返美签证。
前不久,许多中国媒体记者被要求离开美国,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我都认识。他们一些人拖家带口,需要在几周内卖掉自己的车,缴纳很高的房租违约金,把所有的东西打包带走。即使现在留在华盛顿的记者也面临一些困难,比如美方威胁对中国记者签证每三个月审批一次。他们的随任家属怎么办呢?一些人的小孩刚刚在当地安排入学,难道每三个月就要面临和父母可能分开的情况?就像西方驻华记者的关切应该被倾听一样,许多中国驻美记者的关切也应该得到重视。
其次,记者和意见领袖应避免“妖魔化对方”的惯性和冲动。过去怎么报现在继续怎么报、过去如何迎合民意现在继续迎合。这样的惯性使然固然很“方便”,但它无助于两国民众对对方形成真实的认知。没错,双方都有国内的现实,都有固有的激励和反馈机制,都有以偏概全讲故事的惯性思维,但作为记者、编辑、评论员、意见领袖,我们应竭尽所能,拓展报道的维度。
此外,我们还应该增强1.5轨和2.0轨对话。创造机会让双方民间人士、记者、意见领袖多多互动,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倾听彼此的故事,建立个人关系。
最后,两国应该在双边关系中建立一个“停火区”(a “de-militarized zone” of China-US engagement),包括文化交流、教育交流和记者交流都应被囊括在内。
的确,缺乏对彼此了解的民意容易被“中美必须脱钩”的言论所蛊惑,但深入了解彼此后的民意可以推动打造一个富有建设性、着眼未来的中美关系。
谢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倩藜 
-
佛州州长这时候想起专注疫情了?
2020-07-19 17:06 观网看片 -
特朗普大厦前BLM标语又双叒遭泼漆
2020-07-19 17:05 观网看片 -
美国示威者遭匿名“警察”当街“绑架”
2020-07-19 15:52 美国黑人血案 -
侄女上CNN猛批特朗普:害死数万人
2020-07-18 15:19 美国一梦 -
总统小儿子要返校吗?特朗普顾问开始打太极
2020-07-18 14:45 美国政治 -
为了对付佩洛西 特朗普儿媳这招都使上了...
2020-07-18 13:29 观网看片 -
当特朗普遇到华莱士,败下阵来…
2020-07-18 10:4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特朗普疫情言论翻车全过程
2020-07-17 23:08 观网看片 -
爱尔兰绿党党魁投票时睡着了,然后…
2020-07-17 16:57 观网看片 -
CNN主播痛骂特朗普:这时候忙着卖豆子,在开玩笑吗?
2020-07-17 16:53 观网看片 -
忍无可忍,福克斯把特朗普声音掐了
2020-07-17 16:40 特朗普 -
他抱怨淋浴喷头不出水:我的头发一定要完美的啊
2020-07-17 14:57 观网看片 -
“特朗普让美国失败”,登上推特热搜榜首
2020-07-16 23:07 特朗普 -
美主持人迷惑发言:要适应疫情,就像移民探险者为了生存而吃人
2020-07-16 17:33 观网看片 -
太开心!智利女议员火影跑庆祝新冠救助法案通过
2020-07-16 16:11 观网看片 -
奴隶贩子“倒下”后 英国黑人抗议者成雕像主角
2020-07-16 16:05 观网看片 -
女主持正直播,门牙突然掉了…
2020-07-16 15:55 观网看片 -
-
礼貌中透着诡异…俄罗斯市政中心迎来女机器人职员
2020-07-16 15:02 观网看片 -
国庆日遭“黄背心”示威者围堵 马克龙:冷静点
2020-07-16 15:01 观网看片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17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0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