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卡马克之冠:美对俄亥俄事故的掩盖,除了冷嘲热讽,我们还应学到一点
最后更新: 2023-02-20 09:10:32另外,不同的污染物在泄露后互相混杂,高温燃烧,二次反应,各种中间产物和衍生产物与当地的自然化学环境产生交互作用,再加上俄亥俄州属于美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排放和沉积物多如牛毛,在这种多方面作用之下,那里的有机化学环境复杂程度已繁若星斗,堪称一场微观层面的世界奇观,是任何抽象派或者印象派艺术家穷尽思维都难以想象的绚丽画面。有人说这是美国版的切尔诺贝利,要我说看不起谁呢,这比切尔诺贝利厉害多了,至少可以称之为“福岛加强版”。
2月7日,美国俄亥俄州,工作人员准备进入事故现场(图/俄亥俄国民护卫队)
而其间很长一段时间,你几乎看不到关于氯乙烯之外其它危化品的任何信息,那些比氯乙烯更危险的东西似乎从来就不存在一样。据说最近当地政府经过检测后认为“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已经下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并组织此前疏散的民众分批返回家园。
这让笔者想起了老家的一句谚语:如果锅破了,那就赶紧摔个碗,这样大家就会把注意力放在碎碗上,没人管破锅。
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太过缺德,笔者几乎要为美国方面高妙绝伦的舆论驾驭能力和信息操作水平拍案叫绝: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声东击西、李代桃僵的组合拳,这种层层抵抗、环环相扣、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梯次布局,这种全频谱信息阻塞式的宣发水平,这种总体战式的执行力,完全可以称之为艺术了。
真正高妙的舆论操作水平不是“封删禁”,那叫道路以目;正确的办法是引导潮汐,驾驭洪流,在波涛中翻飞,于海啸中蝶泳,让你知道你想知道并且我也希望你知道的部分事实,让你明明没得选却还以为是自己做出了选择,让你身处囚笼却以为自己无拘无束,让你看似横冲直撞实则每一步都早已被安排的巨细靡遗。
简而言之,耍猴,且让猴被耍而不自知。
·西方真正的价值观,是将“双标”当武器
西方对世界的统治太强大了,这种强大,已经到了能把普遍道德和公序良俗像面点师对待面团一样随意取用、搓圆揉扁的地步。
他们让世人关注土耳其,世人就盯着土耳其,继而忽略了已经一片丘墟的叙利亚;他们让世人盯着一个失控的破气球,世人就忘了俄亥俄州冲天的毒气黑云;他们告诉世人液态氯乙烯在燃烧,世人就忘了那里正在上演一场微观化学层面的启示录。
他们一边对土耳其的灾难声嘶力竭,嚎啕大哭,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边对叙利亚的孤立无援、贫瘠残破冷面以对,还能在同时做到以上两点的时候实现悲悯和冷血的平滑过度,期间毫无滞涩。
笔者无意讨论这种行为所透露出的双标和虚伪;笔者认为,在这么多年这么多事情的洗炼下,西方的虚伪和双标应该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基本共识,或者说,这属于老生常谈了。
笔者真正想要阐述的,是这种行为模式背后所表露出的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工具性使用,以及频繁对外使用此类工具的攻势思维。
人道主义是西方国家卖力宣传的价值观,但对于价值观,西方更多的是工具性使用,而非理念式信仰,于我有利时则用之,于我不利时则弃之,决不让价值观变成枷锁,作茧自缚,束手束脚,并且在弃之和用之两者之间可以平滑过渡,游刃有余。
实际上外界对西方国家双标虚伪的指责已非一日,然而他们什么时候改变过?没有。西方被骂倒了吗?也没有。
西方从发家的第一天起就在顶着这种斥责,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展壮大并掌握世界秩序的主导权,在这种成功的战果下,外界的指责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因为双标本身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之一,在他们看来,如果双标能变成一件趁手的武器,那就应该双标,如果不双标,那才是犯了组织错误;而且一旦双标,就不要在乎外界对此的评价,那些评价无非乱风过耳。
这,才是西方真正的价值观。
正所谓谋杀异教徒不算谋杀,而是通往天国的阶梯,大抵如此。
其次是攻势思维。
西方可不讲战略定力那一套,在他们眼里,所谓战略定力和被动挨打是一回事。他们的原则是:对于敌人,有条件要反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反对;能够如何进攻,就要如何进攻,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用尽一切手段向任何可能的方向进攻——进攻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进攻本身就是目的,时间和机会只是限制他们进攻的外在条件而已。
并且,他们可以一边向你进攻,一边和你做买卖。因为进攻你对他们有利,和你做买卖也对他们有利,既然都是有利的事情,那为什么不一起做呢?在他们看来这一点也不矛盾。
对于这种行事方法,笔者无意进行道德层面的批评和价值方向的判断,因为相关批评和揭露已经太多太多了,对西方的道德挞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了,不是一两个人,不是一两个国家了,笔者揭批得再深刻,也很难有大的突破,骂不出什么新意来。毕竟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路人皆知,骂得再深刻又有什么用呢?
禄禄朝臣,衮衮诸公,昼哭夜哭,终究是哭不死董卓。
要想对付西方的这种进攻,或者至少是让他们收敛一下、别那么过分,我们或许应该从他们的行为方式或者成功经验中学到点什么,正如我们的先祖也曾经为了获得胜利,克敌制胜而从敌人那里汲取经验教训一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孔铉佑辞行拜会日本朝野政党主要负责人和日本友人
2023-02-20 08:39 中日关系 -
泽连斯基签署命令,“将向欧美通报”
2023-02-20 07:31 乌克兰之殇 -
韩军称朝鲜发射一枚型号不明的弹道导弹
2023-02-20 07:28 三八线之南 -
马克龙:希望俄罗斯战败,但不是被彻底击垮
2023-02-19 23:16 法国见闻 -
王毅会见日本外相:单边主义、脱钩断链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2023-02-19 22:19 中日关系 -
王毅应约会见乌外长:不愿看到乌克兰危机长期化扩大化
2023-02-19 21:32 中国外交 -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不考虑封禁TikTok,但...
2023-02-19 19:56 大公司 -
金与正最新发声,谴责美韩破坏地区稳定
2023-02-19 18:25 三八线之南 -
“若美方执意扩大事态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2023-02-19 17:45 中美关系 -
《纽约时报》与LGBT人士吵起来了
2023-02-19 16:18 -
“气球事件”发酵后,世界气象组织表态了
2023-02-19 15:10 -
以色列抗议代表团被逐出非盟会场,称非盟“受伊朗控制”
2023-02-19 14:44 非洲之窗 -
德国外长:普京必须“360度大转变”
2023-02-19 12:12 -
印度进口俄油激增近400%,美国不怒反赞
2023-02-19 11:27 -
俄亥俄州污染视频疯传,州长承认了
2023-02-19 11:09 美国一梦 -
匈牙利总理:欧盟已经与俄罗斯“间接交战”
2023-02-19 10:52 -
王毅会见欧盟外长:可积极筹备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2023-02-19 10:36 中国外交 -
乌克兰延长战时状态,我使馆提醒
2023-02-19 10:30 乌克兰之殇 -
王毅:希望荷方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开放合作传统
2023-02-19 09:02 -
地震创伤未平,叙利亚遭以色列空袭致5死
2023-02-19 09:01
相关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465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4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4“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1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