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楠楠:28.8万嫌高?另一家出38.8万!再看疯传的江西彩礼地图
2、女方市场下的婚姻竞争:“现在农村男多女少,一个女孩十几个人家争着看,那不就是谁给的多,谁有机会!”
受计划生育制度影响,在江西生男偏好下,江西婚龄男女比例失衡情况较严重,农村地区情况尤为显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江西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0:110.04。笔者老家所在的村小组,30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男性差不多有40个,这些男性的家人到处奔走为他们说亲,面对男多女少的婚姻市场,这些学历、工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男性,不得不通过彩礼展开婚姻竞争。
2021年初,笔者一位远亲相亲相中了一个女孩,两人颇有好感,但女方家庭彩礼要28.8万,综合算下来定亲要花将近50万,男方家庭最多只能拿出40万,因此希望和女方商量一下把彩礼金额降低。然而这边刚让媒人去说,女方那边就告知已经有人愿意出38.8万彩礼,和另一家谈成了,那位表亲因此错失了结婚机会,至今仍然没能结婚,一直很后悔。
这个案例有意思的是,38.8万的彩礼报价是另一个家庭为了赢得与笔者表亲的竞争而主动加码,事实上两者家庭条件相当,其彩礼远远超出了该家庭承受能力,是通过向亲友借钱支付的。而订婚之后,这对小新人一起外出务工,很快生育一子,双方情感和睦,男方也向女孩全盘托出家庭借钱付彩礼的实情,女孩也通情达理,拿出部分彩礼还上了借款,可谓皆大欢喜。得知这一情况的表亲更是后悔不已,“早知道当初就借钱答应了,现在结婚这么困难,先结婚比什么都重要!”
男多女少的人口性别比造成了婚姻市场中的女方市场,提高了女方议价能力,为了获取婚姻机会,男方家庭不得不迎合女方要价。而在要价远远超出男方家庭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男方家庭也有一些折中应对方式,譬如借钱支付然后由小夫妻自己偿还,或者用分批支付的方式,待生米煮成熟饭,夫妻关系稳定后再将这部分未支付的彩礼赖掉。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尽快缔结婚姻,但也无形中抬高了彩礼金额,同时为夫妻关系埋下隐患,婚后围绕彩礼纠纷可能成为婚礼破裂的导火索。
3、高价彩礼的展演与攀比:“不多要些彩礼,怎么表现我女儿被看重呢?”
作为男方向女方所纳聘财,彩礼具有展演性质。从女方家庭视角而言,彩礼展示了男方在婚姻关系中对女方的重视,也彰显着男方家庭财力,因此高额彩礼成为熟人社会中攀比的一环。
江西近年来狂飙的彩礼金额,深受村庄熟人社会攀比风气的推波助澜,其中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起到了极强的传播效应。一旦一个地区出现高额彩礼案例,往往推高整个区域的彩礼金额。而出于面子竞争需求,许多家庭将抬高彩礼要价当作一种攀比手段。哪家嫁女要到高价彩礼,一打开抖音同城,随便搜索便能看到某家儿女定亲桌子上码得整整齐齐的人民币的炫耀视频,无形中抬高了民众对彩礼金额的预期。一位母亲在谈及对女儿彩礼预期时这样表示:“今年某家嫁女彩礼给了28.8万,我女儿比那个女孩条件还好些,肯定不能低于这个数,要不然显得我女儿不被看重,被人笑话!”
在这样的攀比过程中,女性被极端物化,学历、身高、长相等等外部条件都成为彩礼议价的依据。研究生学历的姑娘彩礼得比本科生高,本科生又得高于专科生,若是村里谁家高学历的女孩彩礼还没辍学务工的高,就容易遭受非议:“辛辛苦苦供女孩读书那么多年,怎么还比不上没读书的?!该不会女孩本身有什么问题吧?”因此,嫁女的家庭争先攀比,互不落后。这种情况下,老家的彩礼在近10年间不断攀升,从2015年前后的8万左右涨到现在的18.8万起步。
除上述3个原因之外,彩礼金额的上升也与城镇化下青年一代家庭发展压力上升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高额彩礼会用于小家庭建设,在当代青年对于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体优渥生活的追求,以及农村青年自身积累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为争取女儿婚后生活的保障,女方家庭有抬高女儿彩礼、要求男方支付更高婚姻成本的动机。彩礼的“乡高城低”由此而来:越是农村家庭,要的彩礼往往越高,而城市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彩礼往往不会很高。
女方家庭的高议价,则在85-95这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最大的一代人口性别比导致的县域婚姻市场的性别挤压中,成为男方家庭为实现婚姻缔结不得不支付的成本。由此,彩礼的狂飙便开始了。
然而,这种超出控制的狂飙,已经成为新的社会矛盾导火索,近年来高价彩礼引发的纠纷乃至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彩礼原本所具备的保障功能也越来越被负面效应所取代。面对这种情况,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明确要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江西不少地方也开展了整治工作,譬如抚州发布了一系列农村彩礼治理的细则,如规定彩礼不能超过具体地区村民人均年收入的三倍;在村庄设置道德红黑榜,如果某户出现高彩礼情况,就会将其写到黑榜上,而像选择零彩礼这样的行为,就会放在红榜进行宣传表扬。笔者家乡也开展了“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活动宣传,但从民众反应来看,基本是抛媚眼给瞎子看——没用。
就笔者看来,面对结构性婚姻竞争,单纯依靠移风易俗的柔性宣传很难有效遏制天价彩礼,彩礼整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本文首发于腾讯新闻@新乡土。)
- 原标题:狂飙的江西彩礼:28.8万嫌高?另一家出38.8万,不借钱娶不到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台办:强烈谴责台方驱离福建渔船致两人遇难
2024-02-14 22:12 两岸关系 -
应对春运返程高峰,上海公交开通多条专线、临时专线
2024-02-14 16:51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出岛机票上万元?海南官方回应
2024-02-14 14:14 观察者头条 -
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欧阳奶奶去世
2024-02-14 13:33 “慰安妇” -
连续7天,17名党员、公职人员被公开通报
2024-02-14 08:49 廉政风暴 -
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钻井深度突破9900米
2024-02-14 08:41 能源战略 -
春晚幕后纪录片公布:每个走位都精心设计并被准确呈现
2024-02-14 07:48 春晚 -
喀纳斯景区:2名游客擅自滑野雪造成雪崩,致4人被埋
2024-02-13 21:20 节日谈 -
游西湖把车停到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停车场回应
2024-02-13 15:57 -
多地去年结婚登记量增长明显,部分地区出现近年首次回升
2024-02-13 14:50 婚姻故事 -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议论再起,海南回应:可行性有待论证
2024-02-13 11:20 -
南北方气温再冲高多地暖意堪比四月,但下一股较强冷空气将至
2024-02-13 10:08 -
1.23亿人次!“景区挤爆图”上新...
2024-02-13 08:48 观察者头条 -
新疆喀纳斯景区发生雪崩,当地导游:正排队等待下山
2024-02-13 07:28 极端天气 -
广西平南:父母春节购房,适龄子女入学就读优先安排
2024-02-12 18:46 观网财经-房产 -
大年初三人都去哪儿了?春运热力图带你看“流动中国”
2024-02-12 13:25 春运来了 -
-
交通网又受大雾考验,湖北调度会:坚决杜绝把发文了当落实了
2024-02-12 11:45 极端天气 -
香港去年出入境人次飙39倍,申请特区护照人数创97后新高
2024-02-12 11:13 香港 -
国家发改委:将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2024-02-12 10:30 中国经济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