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浩:为何越来越多“小强”进军北方?
最后更新: 2023-09-04 07:42:07更小更强的“小强”
近年来,另一种蟑螂——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在我国快速扩张。
德国小蠊在体型上比美洲大蠊小很多,它们虽然都是蟑螂类,但亲缘关系还是有点儿距离的。严格来讲,蟑螂应该是指蜚蠊类昆虫,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蜚蠊目,种类繁多,我国也有不少本土物种。在所有可以被明确地称为蟑螂的昆虫中,有大约不到1%,也就是不到40个物种,是生活在人类住所中的。目前在我们家里闹得很凶的那几种,其中多数都不是本土物种。
德国小蠊的来源问题可能比美洲大蠊还要扑朔迷离,以至于迄今为止生物学家都没有在野外找到德国小蠊的种群,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准确地知道它们的原产地。是欧洲的德国吗?很遗憾,这也是个乌龙事件。
事实上,德国小蠊被欧洲人所熟知是通过著名的七年战争。这场涉及全球殖民列强的战争主要发生在1756到1763年,虽然规模不及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但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殖民势力获得了大量好处,法国则遭到重创。俄罗斯的态度前后摇摆,在大部分时候,它与普鲁士(德国前身之一)处于敌对关系。这种关系也体现在对待这种蟑螂的态度上,俄罗斯人称其为“普鲁士蟑螂”,德国人则称其为“俄罗斯蟑螂”。但最终一锤定音的是生物科学命名法的创立者林奈。1767年,林奈描述了这种昆虫,并根据自己手中标本的产地赋予其种小名“germanica”(德国的),为它们正式贴上了德国标签。
但根据詹姆斯·瑞恩的推测,这种昆虫和俄罗斯有关——它们可能在俄罗斯南部潜伏了数百年,并且在另一场更早的从1618年到1648年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中被带到了西欧。至于德国小蠊是如何到达俄罗斯的,瑞恩认为源头可能还是非洲,主要是东北非地区。
唐乾(Qian Tang)等人在2019年发表的论文则认为,德国小蠊看起来和亚洲热带地区的一些蜚蠊物种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由此认为德国小蠊可能源自南亚,在18世纪前后入侵欧洲,并从那里快速向世界各地传播。
德国小蠊
德国小蠊的扩散势头非常凶猛,它们已经取代了一些地方原本的室内蟑螂物种,甚至是一些地方的美洲大蠊。相比之下,德国小蠊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优势。它们的产卵量更大,发育时间更短,因此具有更大的繁殖潜力。此外,德国小蠊的雌虫会将卵鞘携带在身上,这无疑增加了卵的安全性,提高了成活率。德国小蠊较小的体型也使得它们更容易隐藏,以及通过一些微小的通道进行转移。
从防控上讲,德国小蠊还有一个麻烦之处:很容易因为长期使用特定药物而表现出耐药性,且似乎比美洲大蠊更突出。根据武汉市铁路局的调查,由于列车内长期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测试中的德国小蠊对7种杀虫剂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性。贵州毕节的调查显示,当地不同区域的德国小蠊对不同的杀虫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这可能与当地使用杀虫剂的倾向有关。其他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的报道。
德国小蠊产生抗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行为和生理两个方面。
一些信息显示,具有抗性的德国小蠊似乎在行为上有规避相应药物的趋势。这些抗性行为往往也与毒饵的拌料成分相关联,也就是说,德国小蠊不只是在识别药物,也在识别与药物一同投放的诱饵。
这很好理解,对昆虫起到筛选作用、促进抗药行为产生的是药物与饵料的混合物,自然产生的规避行为也是针对整体成分的。因此,在投药一段时间后,改变饵料的成分有助于减少德国小蠊对毒饵的抗性。
不过,生理上的变化才是德国小蠊产生耐药性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在抗性德国小蠊体内,代谢活动也发生了变化,比如一些酶的活性提高。
酶是生物体内用来改变生命活动速度的物质,由生物体内的细胞合成,并作用于特定的生命活动过程。不同的酶能够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一些酶能促进一些物质的合成,另一些酶则能加速一些物质的分解。
水解酯酶的活力提高能够帮助对抗药物毒死蜱,事实上这类酶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甲酯类药物的抗性起关键作用,对除虫菊酯类药剂也有一定的作用。多功能氧化酶则可能与对抗除虫菊酯类药剂有关,事实上,它能够将脂溶性有毒物质转变为水溶性物质以加快其排出体外。除此以外,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昆虫体内主要的杀虫剂解毒酶。简言之,这些酶的活性的显著提高会增强德国小蠊的耐药性。
另一方面,一些抗性德国小蠊身体细胞表面的药物受体变得不敏感了。
受体是细胞表面的特定结构,能够接受来自细胞外的化学信号。当然,这些信号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些化学物质,被激活的受体会启动细胞的某些生命过程,其中一些是有利的,而另一些则可能是致命的。
比如,高毒性的接触性有机氯类杀虫剂狄氏剂会抑制神经兴奋,其实就是干扰神经之间的化学信号受体,但如果德国小蠊的γ–氨基丁酸受体发生突变,就会产生耐药性,这一突变往往发生在该受体的第302位氨基酸上。这一突变会同时产生对环戊二烯类和吡唑类、有机氯类、二环磷酯类和二环苯甲酸酯类等作用机理类似的杀虫剂的抗性。
除以上这些因素以外,近年来,还有研究表明德国小蠊肠道内的微生物等也有助于提高其耐药性。
总而言之,德国小蠊是一个因为化学杀虫剂的筛选作用而导致入侵物种局部种群产生耐药性的典型例子。鉴于此,如果使用化学药剂对德国小蠊进行杀灭,就应该定期更换药物,或者对药物进行交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德国小蠊的种群,同时保证药物的杀灭效果。此外,也可以考虑使用生物类杀虫剂,比如寄生菌粉等。
当然,对付德国小蠊,还得像对付其他入侵物种一样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改变室内起居环境、切断传播通路、定期清理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靠药物控制是很难将其彻底清除的。
- 原标题:冉浩:角落里的“小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海葵”路径预报为何这么难?
2023-09-04 07:30 极端天气 -
大熊猫“成功”死亡,成都大熊猫基地发布情况说明
2023-09-04 06:47 观察动物 -
事关高考!黑龙江发布新规
2023-09-03 21:32 高考 -
特校校长猥亵学生被判三年半,明日再开庭
2023-09-03 21:21 依法治国 -
“超5万微信号被提供给境外诈骗团伙”
2023-09-03 19:47 -
全市停课!“海葵”登陆
2023-09-03 17:27 极端天气 -
四川多地整治“挖矿”:一县191座小水电相关设备完成清理
2023-09-03 16:49 疯狂比特币 -
郭台铭要找林志玲当竞选副手?林志玲回应
2023-09-03 15:56 台湾 -
“海葵”已加强为超强台风级,5日下午或在粤闽交界沿海登陆
2023-09-03 14:34 极端天气 -
新生开学典礼上,华科新闻学院院长回应张雪峰言论
2023-09-03 14:12 中西教育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座谈会举行
2023-09-03 14:12 -
香港特区政府举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仪式,李家超出席
2023-09-03 11:47 香港 -
市民涌入干涸河道捡金粒?北京警方通报
2023-09-03 11:42 依法治国 -
-
秀才被大妈实名举报?警方回应
2023-09-03 09:14 -
网传重庆一小区母子3人在家中去世?警方通报
2023-09-03 08:34 -
解放军报:历史必须牢记,秩序不容挑衅
2023-09-03 08:34 中日关系 -
鸿海集团:郭台铭因个人原因辞任董事
2023-09-03 08:23 台湾 -
全国道德模范、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因病逝世,享年100岁
2023-09-03 08:10 -
广州一家医院增设核与辐射健康门诊,含辐射类特色检测项目
2023-09-03 08:10 福岛核泄漏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17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0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