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浩:舌尖上的小龙虾
资源化的困局
在某些策略中,人们会设想将入侵物种资源化,从而通过可持续的、有利可图的捕获行动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
对于虾蟹类,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消耗途径就是吃。小龙虾真的很适合食用,包括在欧美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对于此,坊间甚至笑称要靠吃货们来消灭小龙虾,但这当不得真。我们不妨以湖北潜江为例来解读一下。
这是一座被小龙虾改变了命运的城市。
潜江在古代属于云梦大泽一隅,是一片湖泊水系纵横的区域,水土丰饶,之后历经冲积和演变才变为今天的样貌。尽管当年的云梦大泽已经不复存在,但潜江依然是一个水利资源丰沛的地方,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最开始的时候,小龙虾给潜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稻田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小龙虾在潜江已经泛滥成灾。
那时小龙虾是潜江人喊打喊杀的对象,完全被当作害虫处理。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每年都有来自欧洲的商人到江浙一带收购小龙虾,对其进行加工和冷冻后出口。于是,商人们开始把潜江的小龙虾倒腾到江苏等地去售卖,自此小龙虾给潜江人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
与此同时,也有人开始琢磨人工饲养小龙虾了。2001年,积玉口镇的农民尝试水稻和小龙虾“连作”的饲养模式,就是在水稻收获后向稻田里放养小龙虾,让小龙虾以稻庄为食,然后在水稻播种前捕虾,此举大获成功。由于使用的低湖田常常被水淹,每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小龙虾养殖恰好填补了稻田荒废的时间,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潜江有大约40万亩低湖田,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收益。
2002年的湖北旱情更是助推了“虾稻连作”一把。这一年,潜江的“野生”小龙虾产量锐减,来潜江收购小龙虾的商人们抢起了货,收购价格也水涨船高。在需求端的压力下,小龙虾养殖热了起来。由于小龙虾对农药比较敏感,“虾稻连作”的稻田只能给水稻使用低毒农药,降低了稻田的农药残留污染,这反过来又提升了潜江大米的品质。这一技术向全市、全省的推广,树立了潜江乃至湖北在中国小龙虾市场上的地位。
可以这么说,潜江的老百姓用自己的智慧探索出了一种符合当地情况的“绿色农业”模式,尽管其中的关键一环是生态破坏性很强的入侵物种。
小龙虾试图反击捕捉他的人
把小龙虾从出口贸易推向全国市场的另一个关键事件是小龙虾在烹饪方法上的创新。油焖大虾的推出是一个重要转折。2003年,这种从油焖仔鸡的厨艺改良而来的菜品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到2005年已经风靡湖北。之后,以麻辣小龙虾、蒜蓉小龙虾和油焖小龙虾为代表的小龙虾菜品,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火遍大江南北,以至于今天去湖北,你可能还想尝尝当地的全虾宴。
有意思的是,尽管小龙虾是淡水水产,但它们已经火爆到能够在沿海城市的夜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程度了,尤其是在盛夏。一盆小龙虾,再配上大杯啤酒,成为一种社交模式。关于其火爆的原因,有一种说法虽然带有几分调侃,但也确有几分道理:吃小龙虾得剥壳,不仅要使用双手,还得戴上一次性手套,于是人们便从手机上解放出来,可以专心致志地聊天、看比赛和沟通感情,用户体验很好。
今天,潜江乃至湖北仍然是小龙虾养殖和烹饪的中心。2017年,湖北小龙虾养殖占据了全国55%的份额,加工业更是占据了80%的份额。但这显然已经不是一个省的事情了,安徽、江苏、湖南、江西也都占据了相当份额,甚至远到黑龙江都有小龙虾养殖中心。2020年,我国小龙虾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3491亿元。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原初的问题:靠把小龙虾端上餐桌,我们解决了小龙虾入侵的问题吗?
不,我们催生出养殖业,而且是遍及全国很多省份的养殖业,仅潜江市2015年就向省内外输送了20亿尾虾苗,2020年全国小龙虾养殖的单项产值更是达到了791亿元。但是,向全国扩张的养殖业也必然伴随着养殖逃逸问题,这无疑增大了小龙虾入侵的地域范围。
那我们应该对小龙虾产业报以什么样的态度?
大概是内心充满了矛盾吧?面对这么大的产业和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令行禁止恐怕行不通,自己肚子里的馋虫大概也会提出反对意见。所以,眼下我们对小龙虾的态度大概只能像《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建议的那样,一方面支持养殖业进行技术升级并加强监督以减少逃逸,另一方面则尽可能地对已经逃逸到野外的小龙虾进行捕捉、清除。至于成效如何,只能等待时间的检验。
面临类似问题的物种还有不少,仅是淡水水产养殖就有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大口黑鲈、淡水白鲳、革胡子鲇等。类似小龙虾这样的案例,在入侵物种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上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至于说靠吃货来消灭入侵物种之类的话,可不要再说了。
(本文节选自中信出版集团于2023年4月出版的新书《物种入侵》,作者冉浩。)
- 原标题:冉浩:舌尖上的小龙虾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中国同中亚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无意同其他机制竞争”
2023-05-17 07:48 中国外交 -
中国—中亚峰会为何有里程碑意义?
2023-05-17 07:42 中国外交 -
北京疾控:新冠病例连续两周超流感,重回第一
2023-05-17 07:42 抗疫进行时 -
模拟7.6级地震,军地联合举行高山峡谷地区地震救援演习
2023-05-17 07:06 -
山东舰“兵王”退休:由于练兵备战任务繁重,退役仪式一直延期
2023-05-17 07:01 中国海军 -
官方通报浮桥游览车坠河事件:5人死亡,景区暂停营业
2023-05-16 20:39 -
数字生活零距离,这场活动为百姓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注入新活力
2023-05-16 20:24 2023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
上海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今天开幕
2023-05-16 19:46 上海观察 -
北京疾控疫情周报:新冠病例连续两周超流感,重回第一
2023-05-16 19:42 -
富途牛牛、老虎国际APP将在境内下架
2023-05-16 19:07 中国经济 -
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深化口岸合作框架协议》
2023-05-16 17:24 中国经济 -
内地—澳门海关AEO互认安排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3-05-16 17:06 -
这合适吗?
2023-05-16 16:05 -
我国首船跨境人民币结算液化天然气完成接卸
2023-05-16 15:51 人民币国际化 -
国内首台自主研制!它实现“从无到有”重大突破
2023-05-16 15:20 科技前沿 -
纪国刚被双开:严重违背党的治藏方略
2023-05-16 15:12 廉政风暴 -
骨灰级程序员陈皓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7岁
2023-05-16 13:56 -
两官员涉不雅信息被双开,处分通报说明什么?
2023-05-16 13:53 廉政风暴 -
迪士尼将落户成都?官方回应
2023-05-16 13:53 -
安徽母女三人溺亡因婆家重男轻女?官方回应
2023-05-16 13:53
相关推荐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