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浩:舌尖上的小龙虾
【文/冉浩】
馋人的小龙虾
我偶尔会从菜市场买点小龙虾回来自己做,这是家里孩子喜爱的食物之一,20元上下一斤,价格也算亲民。
近年来,市场上小龙虾的供应量很大,麻辣小龙虾也成为大众所熟知的菜品。我算不上擅长做菜,好在虾是活虾,只放盐来煮,也不至于无法下咽,倘若稍微上心一点儿,就更好吃了。
有人说小龙虾太脏,有细菌也有寄生虫。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其他各种食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目前市面上的小龙虾大多是养殖的,总体卫生状况还好,做菜的时候各个环节处理得谨慎一些,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小龙虾的另一个被长期诟病的问题是重金属污染。
小龙虾对重金属确实有富集作用,作为底栖动物,它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直接与生活环境相关。目前,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部分水体泥底的重金属锌、铅、镉和汞等超标150倍以上。但是,这种富集作用并非小龙虾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或者说,所有的底栖动物和水生鱼类都面临类似的威胁。所以说,污染严重地区的野生水产品都是需要谨慎食用的。
与传言说小龙虾都是从沟渠里摸来的相反,市面上大多数小龙虾都是人工饲养的,没有那么严重的污染。
近年来,针对公众对小龙虾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担忧,多个机构曾对多地的小龙虾进行了检验,除一些轻度污染外,总体上没有发现重金属严重超标的问题,应该是比较安全的。而且,小龙虾能够通过蜕壳的方式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抛弃,肉质的重金属含量会相对低一些。因此,只要我们购买渠道来源正规、明确的小龙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吃虾的时候要注意去除虾线,如果是买健康的活虾养上一小段时间,待其排净体内的泥沙,会更安全。
此外,小龙虾身体重金属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头部铅、镉等重金属含量高于尾部,有时会略超标。比如无锡曾检出小龙虾头部镉元素超标,但不严重,而且尾部没有问题。虽然小龙虾尾部汞含量高于头部,但并无超标记录。总的来说,小龙虾可以吃,但不建议食用小龙虾的头部,也不建议油炸后吃其虾壳。
至于说外国人不吃小龙虾,也是错的,美洲、欧洲和非洲的人都在吃,我国也有小龙虾出口贸易。小龙虾真正给我们带来的麻烦,是它养殖逃逸后引发的问题。说不定你已经有所耳闻,它们逃逸到野外后变成了非常不好对付的入侵物种。
从日本到中国
小龙虾的学名是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虽然长得有点儿像龙虾,但它是淡水虾类,与海洋中真正的龙虾亲缘关系较远。小龙虾的原产地在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地区,但就像很多入侵生物一样,小龙虾也不是直接从原产地入侵到我国的。
我国的小龙虾是从日本来的。有坊间传闻说,过去日本人为了用小龙虾处理人的尸体而引进了该物种,但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
根据两位日本学者的考证,小龙虾是在1927年首先引入日本镰仓市的,当时是用作饲养牛蛙的饵料,一共引入了大约20只,饲养在私人池塘里。当然,从那以后,小龙虾很好地适应了日本的环境,并且扩散开来。但是,也有一些资料将这个时间前推了9年到1918年,不过引入原因相同,这意味着这个时间可能还有进一步考证的空间。为此,我检索了关于小龙虾入侵日本的文献,发现还是1927年的提法更多一些。
后来,我从日本学者平井俊明200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找到了一条线索,即牛蛙是在1918年引入日本的。此后我又检索到了多篇论文,印证了牛蛙引入日本的时间其实是在1918年。这意味着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在日本某个地方,牛蛙饲养技术是“成套”引进的,也就是日本在引入牛蛙的同时引入了作为饵料的小龙虾;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是,一些文献将小龙虾和其高度关联的物种牛蛙在引入时间上弄混了。
但不管怎么说,小龙虾最终经由日本引入了中国。时间很可能是1929年,地点是南京,目的是观赏或食用。自此以后,小龙虾便依托长江水系,向长江上游和下游扩散,并且出于各种原因,逐渐向我国各地的水系、水体扩散。
目前,小龙虾已经扩散至中国的20多个省份,按照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在2010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所言,那就是“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西至新疆,东达崇明岛均可见其踪影,华东、华南地区尤为密集”。
小龙虾常见的防御威慑姿态
小龙虾以其强悍的生存能力闻名,它们在清水和污水中均能生存,可以耐受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也可以耐受40摄氏度的高温。虽然水体缺氧会对它们的生存状况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它们可以上岸或借助漂浮物在水面呼吸,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可以离开水体存活一周,这足以帮助它们进行短距离迁移。
小龙虾的食性也很庞杂,植物、藻类、水生昆虫等,不论死活都可以食用,甚至存在同类相食的现象。这些使它们具备了极限生存能力,在不利的条件下可以渡过难关,而在有利的条件下则可以迅速繁殖。
- 原标题:冉浩:舌尖上的小龙虾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中国同中亚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无意同其他机制竞争”
2023-05-17 07:48 中国外交 -
中国—中亚峰会为何有里程碑意义?
2023-05-17 07:42 中国外交 -
北京疾控:新冠病例连续两周超流感,重回第一
2023-05-17 07:42 抗疫进行时 -
模拟7.6级地震,军地联合举行高山峡谷地区地震救援演习
2023-05-17 07:06 -
山东舰“兵王”退休:由于练兵备战任务繁重,退役仪式一直延期
2023-05-17 07:01 中国海军 -
官方通报浮桥游览车坠河事件:5人死亡,景区暂停营业
2023-05-16 20:39 -
数字生活零距离,这场活动为百姓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注入新活力
2023-05-16 20:24 2023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
上海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今天开幕
2023-05-16 19:46 上海观察 -
北京疾控疫情周报:新冠病例连续两周超流感,重回第一
2023-05-16 19:42 -
富途牛牛、老虎国际APP将在境内下架
2023-05-16 19:07 中国经济 -
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深化口岸合作框架协议》
2023-05-16 17:24 中国经济 -
内地—澳门海关AEO互认安排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3-05-16 17:06 -
这合适吗?
2023-05-16 16:05 -
我国首船跨境人民币结算液化天然气完成接卸
2023-05-16 15:51 人民币国际化 -
国内首台自主研制!它实现“从无到有”重大突破
2023-05-16 15:20 科技前沿 -
纪国刚被双开:严重违背党的治藏方略
2023-05-16 15:12 廉政风暴 -
骨灰级程序员陈皓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7岁
2023-05-16 13:56 -
两官员涉不雅信息被双开,处分通报说明什么?
2023-05-16 13:53 廉政风暴 -
迪士尼将落户成都?官方回应
2023-05-16 13:53 -
安徽母女三人溺亡因婆家重男轻女?官方回应
2023-05-16 13:53
相关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924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56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8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7最新闻 Hot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