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 | 传承传播并举,让古籍走出“深闺”,成为文化自信的源头
最后更新: 2023-07-19 10:23:30“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还将持续。
“传承、传播,这两个‘传’,是古籍修复保护的两条‘腿’。我们古籍修复师的工作不再只是埋头修书。”6月5日下午,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副主任王晨敏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间会议室,录制徐汇区教育局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光启讲堂”新一课,谈中华古籍装帧的演变。
近日,作为“古籍修复与装帧”培训授课教师,王晨敏刚为上海中等职业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们上了一课;5月的“2023年上海学生职业体验日”,他的学员是参加职业体验的中小学生。在上纸、上墨、揭纸的一个个步骤中,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用纸墨留形的风采。
“80后”王晨敏2005年进入文献保护修复部工作,近20年时间里,身边同事从老师辈居多,到“80后”“90后”渐成主力。如今,文献保护修复部近30名工作人员中,不仅有古籍修复师,还有设计、策展等多方面人才。去年建成开放的上图东馆美术文献主题馆,成为古籍修复和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这两项非遗技艺展示、传播和市民体验的窗口和阵地。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尤其是要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让古籍、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图书馆人、古籍工作者要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修书懂书,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结合
上海地区是古籍资源收藏重镇,“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就有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等七家,上海档案馆、方志办、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图书公司等纸质文物收藏也很丰富。
上海图书馆是全国古籍保护修复的龙头单位之一。79岁的上图专家赵嘉福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古籍修复师,在他的传授下,一代代“良工”接续着守护中华传统典籍的使命。他们中有上图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主任张品芳——新中国“第二代”、上图“第三代”古籍修复从业者;也有出生于1995年的王欣——目前团队中最年轻的修复师。
2013年6月,国家图书馆成立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并在湖北、重庆、上海等6个省、直辖市成立传习所。2014年11月,复旦大学成立全国首家“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并设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年届古稀的赵嘉福担任特聘教授。2015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揭牌。
面向社会招生、重视“口传心授”的传习所,与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结合,形成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复合模式,让古籍修复领域传统的“师父带徒弟”有了与现代教育结合发展的新的实践可能。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说,古籍保护是一项长远的工程,涉及人文、科技、非遗、审美等诸多领域。“在学校打基础,要真正上手、独立‘上路’,可能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本科学财务,因为对古籍修复的兴趣“改行”的王欣说。
“现在不仅有图书馆、博物馆专业的学生来学古籍修复,还有古汉语、外语专业的,甚至有化学、生物等专业的。”赵嘉福解释,以前看纸张、鉴定版本,单凭肉眼、手感,现在有了现代化仪器、高科技的助力,“学古籍修复,同样要知晓古籍编目是怎么回事,能懂石刻、碑拓、书法技艺更好。”他回忆,“上图从顾廷龙馆长时代起,从来就不是单纯培养技术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句读,版本要能搞清楚。”
王欣是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2019届硕士毕业生,上图的“第四代”古籍修复师。如果按赵嘉福授业来说,她与“60后”张品芳似乎也能算“平辈”。模糊的“第几代”背后,足见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希望培养不光会古籍修复,也懂书的人才。”杨光辉说。
汲古慧今,让中华优秀古籍“活”起来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我们不仅要把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保护、保存好,还要让它们为社会所用。只有服务读者,才能体现这些传统文化物质载体的价值。”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周德明说。
古籍修复不只是为古籍“续命”,大家还有一个心愿——不让古籍在库房里“冷掉”。2005年起,上海图书馆以“揭示馆藏精品,弘扬中华文化,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在国内图书馆界开创馆藏文献年度精品展服务,以每年一个主题的形式将馆藏历史文献进行公益性展示。仅最近五年,观众就能数出“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等多个“爆款”。上图古籍修复团队承担大展作品修复及装裱工作。目前,团队正为下半年要举办的“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忙碌,这将是国内外首个以汉碑善本为专题的展览。
在上图东馆美术文献主题馆,眼下正在举办的新展“游目骋怀——北宋书家的人文之旅”以宋四家的碑帖为基础,为读者开启跨越时空的北宋山水行旅。王晨敏介绍,美术文献主题馆开放以来,传统技艺体验很受欢迎,尤其是“拓古传新——碑帖传拓非遗体验”活动名额总被一抢而空。
上海图书馆与万代南梦宫(中国)合作的“非遗技艺体验课”系列公益活动已连续三年举办,去年走进苏州图书馆,联动长三角,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传统文化。
亲手制作一本线装书后,西南位育中学初一学生姜懿宸体会到“跨过困难、枯燥之后的甜”。就读于上外附中的于漪湉写道,“这一拆一装、一刻一拓的手艺下,并非暗藏什么玄机,而是一代代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热爱和坚守。”
“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新方式。”陈超介绍,“图书馆员做了一个小尝试,在网上开一个平台,让古籍研究的专家、馆员说善本、讲碑帖、说稿本、讲家谱。”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这档名为“观止讲堂”的节目已更新328期,播放量最多的“仲威讲碑帖”今年作为“观止丛书”第一种出版。讲座视频与图书联动,进一步推动古籍普及化和大众化,向大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汲古慧今”,让书写在故纸堆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中华优秀古籍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和文化自信的源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还将持续。
- 原标题: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 | 传承传播并举,让古籍走出“深闺”,成为文化自信的源头
- 责任编辑: 黄涛 
-
广州通报:高度可能为鸭眼球巩膜结构
2023-07-19 09:39 -
男子将妻子割喉被判1年6个月,妻子:打算放弃上诉
2023-07-19 08:42 -
经济日报金观平:物价稳定并非通货紧缩
2023-07-19 08:39 中国经济 -
教育局回应“中考成绩被偷质疑”:确认无误,但考生及家长不认可
2023-07-19 08:11 中西教育 -
驻美使馆致信美媒,严正驳斥赖清德卖台行径
2023-07-19 07:38 台湾 -
后人为烈士新建墓碑疑因“风水问题”遭破坏,汕头警方正调查
2023-07-19 07:34 -
涉案流水4000亿!全国“虚拟货币第一案”告破
2023-07-19 07:27 -
中国科学院“高能”预告:这个项目将上中国空间站
2023-07-19 06:50 航空航天 -
为了这件大事,陈吉宁率上海市代表团深入西藏日喀则察看对口支援项目落实,与农户亲切交流
2023-07-18 23:35 上海观察 -
董经纬任驻港国家安全公署署长
2023-07-18 22:34 高层人事 -
中国和阿尔及利亚联合声明(全文)
2023-07-18 22:03 中国外交 -
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
2023-07-18 22:02 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财政部长刘昆:G20应推动多渠道动员发展融资
2023-07-18 21:39 G20 -
习近平: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2023-07-18 20:18 -
今年中考11万考生有4万回流生?西安市教育局:只有3608人
2023-07-18 19:57 中西教育 -
滞留德国的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已回国
2023-07-18 19:23 -
“鲲龙”AG600已具备执行灭火任务能力
2023-07-18 18:07 航空航天 -
孙国相被判无期:受贿9765万,有重大立功表现
2023-07-18 18:06 依法治国 -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星被查
2023-07-18 17:55 廉政风暴 -
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举行,李书磊出席并发表演讲
2023-07-18 16:22
相关推荐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151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13“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5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32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7最新闻 Hot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辛杜尔”是什么意思?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
结巴、颤抖、不知所云…美财长被彻底问崩了
-
绕开美国中间商,“找商品,直接和中国谈”
-
巴方:印度已“越过界限”,当然会进行报复
-
“形势变了,加拿大过去那么对中国,太蠢”
-
巴西豆农笑了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
特朗普拒不付钱,加州又扯中国
-
欧洲最后一家关键抗生素原料商@欧盟:让你不打钱,我们去中国了…
-
黄仁勋:错失中国市场,损失巨大
-
印巴交火,特朗普:很遗憾
-
“加拿大永远不卖”“永远别说永远”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