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举吊瓶赶地铁的女生发声:不想浪费钱打车,行为不妥勿模仿
最后更新: 2024-05-08 21:34:51近日网上有一段“女子举吊瓶乘地铁”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
5月28日,有网友在上海地铁站内遇见一名女子,她右肩上挎着包,右手高举吊瓶,吊瓶里还有一半的药剂。
29日,拍摄这段视频的熊先生告诉编辑,当天晚上10点多,他吃完夜宵换乘地铁,下扶梯时看到该女子。刚开始他以为是饮料瓶,仔细一看,发现另一只手还扎着针。
他猜测女子是在医院打针,有重要的事情去做,才会举着吊瓶坐地铁。
“就感觉在上海生活挺不容易的,看了挺难受,有点心酸、心疼。”熊先生称,幸好这位女子旁边有一个朋友帮她拿东西,不然这种左手打针、右手举吊瓶的情况下,真不好用力。
5月28日,有网友称在上海地铁站内遇到一女生手上扎针高举吊瓶下扶梯
视频发出后,有网友认为无论什么事,都没有健康重要,爱惜身体应该放在第一位。
但熊先生表示,非常能理解她的行为,女子肯定是权衡之后,认为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去做。他还说,如果自己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可能也会这样做。
他称,自己的工作比较辛苦,目前也面临着买房买车、娶妻成家等现实压力,能理解该女子的选择。
“有一些不好的揣测或评论,不想过多回应,每个人经历不一样,认知就不一样。拍下的时候,我就是感觉大家都不容易。”
编辑注意到,网络上有疑似视频中举吊瓶的女生“东东”现身,留言称“赶最后一班地铁,住的(得)太远了”。
疑似视频中打吊瓶的女生“东东”现身。网络截图
澎湃新闻编辑注意到,网络上有疑似视频中举吊瓶的女生“东东”现身,留言称“赶最后一班地铁,住的(得)太远了”。
5月29日晚,“东东”发帖称“真的是怕没地铁了”,并附上前一天(5月28日)的朋友圈截图:一名身穿灰衣的女生在某工作室内打着吊针,配图文字为:“最拼打工人,忙到十点怕没地铁,还带着输液瓶上了地铁,好丢人。”
“东东”发布了朋友圈截图
5月30日下午,澎湃新闻编辑与“东东”取得联系。她告诉编辑,5月28日晚上10点左右,在地铁站内举着吊瓶的女生就是自己,最近生病高烧了三天,目前已经退烧。
“我第一天是在医院打吊针的,打到了凌晨两点,就让医生开药签字带回家了。”“东东”告诉编辑,目前是一家舞蹈工作室负责人,创业初期每天下班很晚 ,如果去医院输液要折腾到半夜,第二天一早又要起来去工作,“工作室我必须盯着,所以没办法再去医院输液。”
“东东”在工作室输液的画面。受访者提供
“东东”透露,因为以前从事过医护工作,之后两天她都是给自己输液,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是前天在工作室给自己输液以后赶地铁的画面。她住的地方距离市区20多公里,当时不想浪费钱打车,也不想浪费药水,又不是很清楚地铁到几点结束,夜里怕赶不上,于是举着吊瓶直奔地铁站。
视频在网上传播后,“东东”注意到很多网友在关心她,称她很努力,很不容易,“我很感谢网友的关心,很温暖也很感动。”东东坦言,没有任何一个职业是容易的,工作都很辛苦,“大家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
“东东”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她表示,输液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太多,大家千万不要模仿,“生病就应该去医院,健康最重要。”
网友:生活不易
网友纷纷表示心疼 感叹生活不易
输液时要注意什么?
为防止发生发热、空气栓塞、过敏反应、跑针等输液突发状况,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留在病房或输液室。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能看到患者在输液时“坐不住”(尤其是儿童患者,被家长带出去),四处走动,有的甚至走到室外。这样脱离监管的“自由”存在危险。
有些药需要避光。让输液瓶暴露在阳光下,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硝普钠、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等需要避光的药物成分容易受到破坏,药效降低,甚至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输液时要注意避光,更不宜走到室外阳光强烈的地方去。
妨碍对输液过敏者的观察和抢救。患者体质及病情不同,对于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即使皮试阴性,也应在静滴过程中严密观察。过敏体质的患者和儿童,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较大,若在远离医护人员的地方出现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能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
增加感染风险。如果输液时离开医务人员巡视,一旦发生输液针头脱出、移位、漏液等现象,会导致药物外渗,皮下肿胀、疼痛甚至静脉炎,增加患者的痛苦,延误治疗。
输液本是无菌操作,自己挂着吊瓶或家长带输液患儿出入医院的各个角落,一是空气中含有粉尘、微粒及细菌,如果没有达到完全封闭式输液,四处走动可能导致环境中的致病菌及过敏原进入体内,引起感染,增大过敏的风险;二是医院作为公共场所,随意走动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本来是来医院治病的,结果又增添了新的疾病,得不偿失。
此外,输液中如果有胰岛素等特殊药物,更应严密观察,患者不宜走太远。若因为发热、肝炎、肠道传染病等需要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应隔离输液,以防止交叉感染。
(观察者网综合澎湃新闻、东方网、北青网)
- 原标题:上海地铁里,“女生深夜举吊瓶赶地铁”引全网关心,本人发声
- 责任编辑: 邵婧 
-
习近平:中塞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徐徐展现
2024-05-08 18:33 观察者头条 -
为防攀比,学校拟统购600元一双的运动鞋?校方回应
2024-05-08 17:06 -
福建舰首次航行试验现场视频来了!
2024-05-08 15:53 中国海军 -
年轻干部妄想赌球“一夜暴富”,巡视期间仍顶风作案
2024-05-08 13:40 廉政风暴 -
近月“第一脚刹车”!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08 10:20 航空航天 -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今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2024-05-08 10:10 钓鱼岛持久战 -
广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秀隆被逮捕
2024-05-08 10:06 依法治国 -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2024-05-08 08:51 观网财经-汽车 -
中国新型储能开启“黄金赛道”,直接推动超千亿元投资
2024-05-08 07:56 能源战略 -
有自媒体账号仿冒国安与粉丝互动,国家安全部提醒
2024-05-08 07:12 国家安全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执法巡查
2024-05-07 22:34 两岸关系 -
警方通报:无业男子发表“辱华”言论并编造公职人员身份,已刑拘
2024-05-07 22:29 依法治国 -
云南镇雄致2死21伤案嫌犯已落网:被抓时手中还拿着矿泉水面包
2024-05-07 21:21 依法治国 -
中国央行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2024-05-07 20:42 观网财经-金融 -
全球首次!中国团队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患者
2024-05-07 18:05 -
云南镇雄警方通报医院持刀行凶案:2死21伤,嫌犯为一村民
2024-05-07 17:28 -
中国联通原总经理李国华一审被判16年
2024-05-07 17:25 廉政风暴 -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凌成兴被逮捕
2024-05-07 17:15 廉政风暴 -
云南镇雄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初步了解逾10人伤亡
2024-05-07 14:19 -
一次挂号管三天,江苏省率先施行
2024-05-07 11:02 医疗改革
相关推荐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16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97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2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25“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82最新闻 Hot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