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放映电影36年,他再一次迎来忙碌“春节档”
最后更新: 2023-01-24 13:19:011月22日,大年初一,潘强和往常一样,八点左右来到影院,为影片放映做好准备,“早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设备全部启动好,然后对当天要放的电影进行一个试放映,这个过程大概要花个三四十分钟。”
57岁的潘强,是上海朵云轩杜比全景声影城的放映总监,从事电影放映已有36年。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一个人待在银幕背后的狭小工作间,与监控画面、各种放映设备打交道,及时排除异常状况。
经历了三年疫情,2023年春节,对潘强来说既平常又不同寻常。据猫眼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1月24日零时,兔年电影“春节档”新片总票房超过29亿。
“大家出来相聚看看电影,热热闹闹过大年,这种观影体验才是最原汁原味的。”在潘强看来,到影院去看电影这件事,本身就是看电影的乐趣之一。随着新春电影市场升温,他和同事们又到了最忙碌的时候。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上的朵云轩杜比全景声影城。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徐祯曜 图
“春节档”电影开始了,他守在放映间
“老规矩,年初一工作是最忙的,因为很多新片都是这天早上九点才能放,在正式放映前,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好。对我们的工作来说,节日与否没有太大差别,因为影院基本上一年到头都是对外营业的。通常我们的排班是三个人做一休二地轮休,不过大年初一这天我总归会到岗,要确保一切运转正常。”潘强说。
潘强正在放映间里工作。
潘强负责影院全部5个影厅的电影放映。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一般早上八点就到岗,起码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如果排片多,最后一部片子放到凌晨两三点结束也是常有的事。而在结束一天的放映后,他也不能马上下班——因为还需要冷却机器,做些收尾工作。
放映间的监控画面。
在大部分时间里,潘强都一个人待在大银幕背后的狭小工作间,与监控画面、各种放映设备打交道。除了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做好日常维护和清洁保养外,他还需要时刻关注影片放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状况,第一时间排除。
1月23日下午三点,朵云轩影城1号影厅内坐满了观众。
澎湃新闻记者从朵云轩影城主管人员石逸飞处了解到,年初一、初二两天里,影院客流量相较节前有所提升,五个影厅共610个座位的上座率可达75%以上。
“从2022年12月份疫情放开以来,我们线下影院的人气就有所回暖了,这两天会更热闹一些,因为‘春节档’有新影片上映,不少人都等着来看,感觉上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春节时的盛况。”石逸飞说。
今年春节期间,朵云轩影城上映了《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交换人生》等新片,其中,《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的人气最高,是这两天的热播电影。上午8点左右,影院的人就已多了起来。澎湃新闻记者看到,影院各处已布置起了红灯笼、红福字等新春装饰,年味十足。
影院各处布置了新春装饰。
从业36年,曾用技术创新推动电影全自动数字放映
潘强的电影放映员生涯从21岁就开始了。据其介绍,他从1986年起就在部队担任放映员,1991年进入上海影城工作,2015年来到朵云轩,从事放映工作已有36年。
回忆起上世纪80、90年代的电影放映,潘强表示,早先的放映设备还是流动放映机,用的是16毫米胶片。1996年,长沙全国电影工作会议后,数字电影逐渐开始在国内兴起。那时,全国的数字播放设备可能都不超过三台,其中,潘强当时所在的单位——上海影城就拥有一台,而他也有幸承担过数字电影的放映工作。
2009年,在上海世博会前夕,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在上海世博演艺中心建设了世博国际影城,并在全国首次应用了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数字放映和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放映、音响、场内照明、多厅内容互相传送等功能的集中控制管理。
作为该项技术创新项目的主创人员之一,潘强全程参与了影院控制管理系统(TMS)和网络系统的开发,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出了一份力。2011年11月及2012年6月,他分别获得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1年度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后来,该系统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已发展成较为成熟的产业,潘强说,目前国内院线基本均已采用了类似的自动化数字电影放映管理系统。
潘强参与研发的全自动化数字放映和网络化管理系统。
不过,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电影的热情。
潘强说,这么多年,也算是见证了院线电影一路的发展与变迁。在他的记忆中,每到节假日,前来看电影的人都很多,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尤其多。而在人们过节、放假的时候,往往是潘强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
因观众的快乐而快乐,因热爱的情怀而坚持
“我今年57岁了,干这个行业也干了一辈子了。可以说我对电影、对放映工作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一直以来也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工作里。每当看到观众看完电影,开开心心地走出影院,我自己也会感到高兴。”潘强说,在休息的时间里,他偶尔也会挑一些特别感兴趣的片子,坐到观众席上欣赏,自己当一回观众。
近两年来,因为疫情的关系,片源减少,加上线下院线又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停滞,让潘强直观地感受到影院的人气不如从前了。“记得2022年,我们影院从1月23号起就全部停掉了,一停就是6个月。即便后来恢复对外营业了,在头两个月里也没多少人来看电影,一是因为人们觉得不安全不敢来,二是也没什么新片子,好多片子都不上了。”
他还补充道,这些年来,其实许多观众的观影习惯都已悄然发生了改变。“以前大家看电影基本都要到电影院看的,一边看还可以吃个爆米花、喝杯饮料,现在可能有的人更愿意在网上看了。”对于这一趋势,他感到很无奈,但也无可避免。
在潘强看来,到影院里去看电影这件事本身就是看电影的乐趣之一,其包含了声音、画面、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沉浸感;而每年春节大家出来看电影,也更有喜气洋洋的氛围。
“我称作一种影院的‘大餐’,或者叫‘集中看片日’。大家出来相聚看看电影,热热闹闹过大年,这种观影体验才是最原汁原味的。”潘强说,他作为一个放了36年电影的老电影人,在新的一年里也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也希望人们能够更多地走进影院,来到线下欣赏新春新电影。
标签 上海- 原标题:过年|放映电影36年,他再一次迎来忙碌“春节档”
- 责任编辑: 张仲杰 
-
过年 | 今年退休的社区民警,“年初一”放假的他依旧坚守岗位迎新春
2023-01-24 13:01 爱申活·暖心春 -
过年丨工地小伙新春不回家,日行三万步值守重大工程!文汇视讯·新春走基层
2023-01-24 12:57 爱申活·暖心春 -
《深海》像是一场梦,有遗憾但依旧感动
2023-01-24 11:37 -
辛明花:我有幸在中国感受到了美好的生活
2023-01-24 10:06 老外讲故事 -
方腾:来到上海是我最好的决定,在这里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热潮涌动
2023-01-24 10:03 老外讲故事 -
过年|老人可回家团聚、家属可预约探视,这家网红养老院春节很安静
2023-01-24 09:53 爱申活·暖心春 -
过年|上海科学家海南玉米地里授粉忙
2023-01-24 09:48 爱申活·暖心春 -
过年|上海博物馆新年首日客流同比增长逾73%,啥魅力让参观者早早来博物馆排队?
2023-01-24 09:45 爱申活·暖心春 -
-
江西为“天价彩礼”降温:零彩礼,不丢人
2023-01-23 14:35 婚姻故事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去世,他以笔为刀“刻”下真相
2023-01-23 13:44 -
大年初二,云南继续曝光公职人员涉嫌酒驾、赌博问题
2023-01-23 12:42 基层治理 -
河南三门峡发生人员溺水:2人死亡,7人失联
2023-01-23 12:32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月球上中国人应该留下脚印
2023-01-23 10:42 航空航天 -
中央广电总台2023年春晚全媒体触达110亿人次,两项数据创新高
2023-01-23 09:14 春晚 -
-53℃!突破历史极值
2023-01-23 08:17 极端天气 -
大年初一电影总票房突破16亿元
2023-01-23 08:11 中国电影 -
厦门金门举办海峡两岸春节焰火晚会
2023-01-23 07:11 节日谈 -
“一个上班的老百姓能为春晚拍个片,真是不敢想象”
2023-01-22 23:03 节日谈 -
广电总局全面排查清理,222个账号因炫耀服刑等被处置
2023-01-22 19:59 依法治国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