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防控20条发布已半月,确保“不折不扣”“不走样”成当前关键
那么,二十条措施为何走了样?
一名公共卫生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一些地方既担心因层层加码被舆论声讨,又忧虑因防疫不及时被问责;基层防疫人员则需承接防疫政策调整后更大的管理压力。但毕竟疫情要防得住是最主要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疫情防控措施上,容易出现层层加码、“一刀切”等现象。
常荣山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二十条措施的颗粒度很细,但越细致,工作量就越得下沉社区,对于基层人员而言,工作就越繁复。“在严禁静默管理、让更多判定无疫情传播风险的人群回家隔离的顶层思路下,如此多类别且管理措施不一的居家人群,怎么管、谁来管、谁监督都是问题。”
而在对跨省流动人员的加码管控中,“此前,一些地区出现了持24小时阴性核酸证明者,在抵达后,再次核酸结果为阳性的情况,这无形中加深了区域间对彼此防控能力的不信任。同时,相比于防疫破防的代价,一些地区会更关注跨省人员进入被视为疫情放大器的公共场所后,带来疫情聚集性暴发的风险。故而,即使这类聚集性疫情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考虑到疫情暴发后的巨大防控代价,对跨省人员的管控措施加码,在地方层面就难以轻易改变。”上述公共卫生专家称。
多位专家都表示,二十条措施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更科学、更精准的措施,优化第九版防控方案,以减少地方防疫的压力和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但现实是,“要想20条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提升地方政府和基层部门的执行力。”该公共卫生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
常继乐在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曾表示,防控政策的调整,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更高的要求,在常荣山看来,基层的准备显然不足,且短期内也很难应对陡增的防疫需求。
11月24日0~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分别为3041例和29654例。
“当前正值流感高发的冬季,人口流动量大、交通枢纽型的多个大城市疫情又处于高位发展阶段,基层防疫的压力就越来越突出了。”常荣山称。
11月21日拍摄的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方舱医院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图
相较于经历过疫情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多名受访人士认为,中西部地区、小城市和城中村等地区的疫情防控问题更需要关注。
常荣山称,这些地区,疾控和基层人员的防控思路可能还没有转变。此外,根据二十条的“分级分类”的诊疗方案,在更大比例的无症状和轻症患者的收治上,当地医疗资源和经济能力是否可以匹配得上,也是问题。
加强监督,争取民众的理解和信任
11月25日晚,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主持召开第123次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商会。会议决定,为了既防止“层层加码”,又防止“层层打折”、跑偏走样,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探索实行“16个不得”负面清单管理。
“16个不得”包括了对居家隔离人员要运用门磁等科技工具,加强上门服务,不得贴封条、上锁、焊门等;对低年级小学生不得单独隔离,必须由家长陪护,原则上居家隔离;对农村封控区要精准管控,不得阻止农民下地种田、限制农机通行作业;必须“一企一策”制订疫情防控处置预案,不得随意要求企业停工停产等。
会议要求,负面清单要视情不断及时更新完善。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也通过视频会商、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落地。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地进一步加大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问题开展整治,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投诉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落地见效。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金冬雁表示,目前疫情防控的难点就是,越要求精准,对科学水平要求越高,对疾控部门第一手材料的精确性和及时性,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要做科学防控,要做精准防控,肯定是难过“一刀切”的。
除了要科学精准地控制住疫情,多位专家表示,争取到民众的理解和信任,既考验着防疫部门和基层管理者的智慧,也关乎二十条措施的落地效果。
“一是要坚持防疫信息的公开透明,二是要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满足其正常生活、就医需求。”前述公共卫生专家称。
他举例称,当前,在取消中风险区之后,一些地区因疫情发生后,传播链不清、疫情存在扩散风险,而将部分区域划定为临时管控区,这些区域的人员流动、经济社会活动因此受到限制。如果经疾控部门研判有必要,需要对公众告知划定依据,以及解封条件和时间,如果是加码行为,应该立即停止。
对于高风险区,要让居民有知情权,也要保护好感染者的隐私。他对此建议,当出现有居民因确诊而需要被闭环转运的情况,需要在保护确诊者个人信息的同时,明示确诊者是何时、何种情景下被发现的,是否属于“不纳入风险区域判定”的豁免条件等,以避免变相的层层加码和不必要的群众恐慌。
金冬雁表示,目前也需要呼吁民众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新冠病毒,在原始毒株流行时期,的确有不少患者出现肺炎,在早期的诊断标准中,也需要有影像学证据才能得到确诊。但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轻症或是无症状,临床症状也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消除新冠恐惧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也是必须要直面的任务。”
从公共卫生法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李广德认为,“防疫既要保护感染者个人信息,又要对公众透明公开。”一方面要保护个人信息和病人的隐私,一方面防疫部门的决策和措施要公开透明,要向公众解释清楚,尤其是现在的治疗过程和用药情况,要详细公布,以消解社会恐慌。
“消除社会大众的恐慌,也必须针对病毒本身及其治疗情况,让社会大众认清病毒。”李广德告诉第一财经。
为了进一步推进二十条措施精准落地,李广德建议,应当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扩大有效监督的途径。“在疫情防控中,行政权力被滥用,是因为没有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也没有有效的救济机制。此外,很多事关公民基本权利的管控权力被违规下放给社区组织,加剧了权力滥用的形势。应当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扩大有效监督的途径。”
(作者:吴斯旻 林志吟 葛慧)
- 原标题:优化防控20条发布已半月,确保“不折不扣”“不走样”成当前关键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知情人士:李铁被查,或与武汉任职经历有关
2022-11-26 18:28 中国足球 -
上海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服务延长至12月31日
2022-11-26 17:21 抗疫进行时 -
合肥疫情防控“16个不得”
2022-11-26 16:29 抗疫进行时 -
-
网传天通苑社区工作人员威胁居民,街办回应
2022-11-26 15:39 -
河南回应“困在地里的蔬菜”
2022-11-26 15:30 抗疫进行时 -
郑州大学生自述返乡经过:司机途中涨价,下车地距终点30公里
2022-11-26 15:25 -
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表态
2022-11-26 14:02 抗疫进行时 -
新疆日报:乌鲁木齐市火灾四问
2022-11-26 13:42 -
乌鲁木齐社会面基本清零后…
2022-11-26 13:36 抗疫进行时 -
我国成功完成空间燃料电池首次在轨实验
2022-11-26 13:34 航空航天 -
徐州:郑州26辆大巴未经提前沟通载客抵达我市
2022-11-26 11:56 抗疫进行时 -
哈尔滨市各类商业综合体、百货商场、家居商场暂停营业
2022-11-26 11:22 抗疫进行时 -
广州某小区15例阳性复查却是阴性,官方:严查
2022-11-26 10:41 抗疫进行时 -
国足原主教练李铁被查
2022-11-26 09:58 廉政风暴 -
乌鲁木齐社会面基本清零,将有序恢复低风险区生活秩序
2022-11-26 09:54 抗疫进行时 -
陕西高校启动省外师生提前返乡?官方辟谣
2022-11-26 09:22 -
27个省会城市规模划分:2个超大、10个特大,杭州超南京
2022-11-26 09:22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3405+31504
2022-11-26 09:08 抗疫进行时 -
即日起进入上海文旅场所,须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2022-11-26 08:56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