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点名的经济大省:国家财力从哪里来?
最后更新: 2022-08-14 10:00:38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构成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的版图。
这是中国最具活力、最强劲的经济版图。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51%的上市公司、科创板及创业板60%的市值来自5省市。5省市的市场主体吸纳了全国70%跨省农民工就业。长三角、珠三角进出口占全国的近60%。
它们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但在国际国内环境出现超预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这些省份的经济增长也在放缓,甚至上半年经济增速落后于全国平均值。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确要求。
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东南5省市如何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如何努力稳增长稳财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透露的数据,引发了互联网上又一轮对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的关注和讨论。
7月7日,李克强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上,福建省领导发言,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领导通过视频发言。李克强说,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努力稳增长稳财源。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确要求。
这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的热议:什么是经济大省?为何是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这5个省市(以下简称“东南5省市”)?这些经济大省对中国经济究竟有多重要?
东南5省市经济实力有多强?
GDP连续多年占全国35%以上
东南5省市占我国国土面积1/20,全国人口1/4,合计GDP占全国35%以上,其中的广东、江苏和浙江,是国内GDP的翘楚。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GDP达5.95万亿元,继续处于全国第一。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增速比全国平均低0.5个百分点。江苏省以5.69万亿元的成绩,夺得第二,同比增长1.6%,增速比全国平均低0.9个百分点。从绝对值看,这两个省在全国各省份2021年GDP排名中,处于冠亚军。并且,还是“蝉联”,从2010年开始,这两个省连续11年半是全国GDP的冠亚军。
浙江今年上半年实现GDP 3.62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高居第4名。自从有完整统计数据的2005年以来,浙江一直稳稳处于第4名。今年上半年浙江GDP同比增长2.5%,和全国平均增速持平。
和浙江、广东同属东南沿海的福建,地域面积排在全国第23名,人口数量排名约在第15名,今年上半年创造的GDP,排在全国第7名,达2.46万亿元,相比2021年的位次,前进了1名。
和江苏、浙江相邻的上海,论人口数量、地域面积,与一些大省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但经济实力雄厚。上海今年上半年实现GDP 1.93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在第13名,比2021年的排名下降了3名;今年上半年GDP增长-5.7%,增速比全国平均低8.2个百分点,上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是上海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原因。
东南5省市GDP合计起来更可观。
今年上半年,东南5省市GDP合计达19.66万亿元,占全国35.13%。
近10年来,东南5省市GDP占比一直在32%以上。2014年,东南5省市GDP占全国比例是32.25%,那是近10年的最低值。2021年1季度时,占比高达36.2%。今年上半年占比是35.13%,从图形趋势看,有从高位开始下降的态势。
东南5省市体量大,人均数量也可观。
人均GDP是衡量一地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说,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976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东南5省市人均GDP全部超越全国平均。2021年,全国31个省份中有11个省份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其中,北京和上海人均GDP分别是18.4万元、17.36万元,两倍于全国平均。江苏、福建、天津、浙江、广东的人均GDP,分别是全国人均的1.69倍、1.44倍、1.4倍、1.4倍和1.21倍。
东南5省市财政贡献有多大?
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
除了在全国GDP中占比高,近年来东南5省市税收收入占比也较高,每次统计数据一公布,“几省几市养中国”的提法就会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发东南沿海经济大省和内地省份网友的激烈争论。
各省份今年上半年税收收入数据,目前尚未公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税收收入是各地区地方本级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能占到6成左右。根据各地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能对当期各地的税收收入有个大概判断。
东南5省市税收 合计占全国4成以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3名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和江苏,分别是6730亿元、4984亿元和4639亿元。
如果看已经公布的往年数据,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位居全国2020年税收收入前5名。
国家税收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税收收入16.6万亿元,广东(含深圳)、上海、江苏、北京和浙江(含宁波)进入税收收入前5名省份,分别是2.36万亿元、1.59万亿元、1.54万亿元、1.33万亿元和1.27万亿元,福建(含厦门)是0.47万亿元。东南5省市税收收入合计占全国42.06%。这一比例,相较2016年43.35%有所降低。2017年至2019年占比分别是43.18%、43.09%和42.56%。
充沛的税收收入也让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担起了保障国家财力的重任。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税收返还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集中的财力主要用于增加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动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贯彻落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支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据财政部数据,202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数是8.32万亿元。按省份看,对中西部省份给予较多,对东部省份稍少。
2020年中央对东南5省市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数占国内总量8%,这一比例,比2019年的8.05%稍低,更低于2017年(8.89%)。
2018年至2020年,税务部门从东南5省市征税合计分别是7.32万亿元、7.32万亿元和7.24万亿元。中央对这5个省市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金额分别是0.61万亿元、0.6万亿元和0.67万亿元。
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那样,东南沿海5省市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
- 原标题:被点名的经济大省:国家财力从哪里来?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国家卫健委:昨新增本土623+1844 其中海南494+846
2022-08-14 09:10 抗疫进行时 -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聚焦上海经济:发力新赛道锻造新优势
2022-08-14 08:03 中国经济 -
四川彭州山洪灾害已致7人死亡
2022-08-14 08:03 -
新疆:目前滞留游客2003人,已启动跨省旅游“熔断”机制
2022-08-14 08:03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0+5
2022-08-14 07:55 抗疫进行时 -
6天154例感染,拉萨卫健委主任等3人被免职
2022-08-14 07:52 抗疫进行时 -
三亚新增367+721
2022-08-14 07:42 抗疫进行时 -
孙春兰海南调研:确保8小时内完成追阳工作
2022-08-14 07:28 抗疫进行时 -
黑龙江首次发现唐至辽代女真族聚落遗址
2022-08-14 07:15 考古 -
四川江油:持续高温致电网负荷超过设备承载能力,多片区出现停电
2022-08-13 23:09 核电 -
美国这项保持23年的纪录被中国打破
2022-08-13 21:52 科技前沿 -
四川乐山一男子因感情纠纷坠楼砸中路人,两人当场死亡
2022-08-13 20:54 -
这是什么“数学大聪明”啊…
2022-08-13 20:19 -
-
四川彭州突发山洪:已致4死9伤
2022-08-13 19:31 -
上海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9月30日
2022-08-13 16:28 抗疫进行时 -
港星拍短片暗讽“台独”,过于高能
2022-08-13 16:08 -
今年高温综合强度将为1961年来最强,还要热多久?
2022-08-13 13:42 极端天气 -
郸城公交停运后又恢复,工作人员:拖欠工资还没付,未来仍不确定
2022-08-13 11:15 -
高温红色预警:江浙沪等10省市部分地区今天可达40至42℃
2022-08-13 10:31 极端天气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