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利伟《太空一日》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披露大量惊心动魄的瞬间
最后更新: 2021-06-27 17:36:46【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痛苦到极点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时隔近5年,神舟十二号作为我国最新一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正在太空平稳飞行。伴随着祖国科技飞速发展,中国人对于自己的载人航天工程感到越发自信和从容,这也让人再次回想起18年前杨利伟首次飞天时的那一“未知时刻”。
近日,有网友发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篇课文名为《太空一日》, 其中的细节描写清晰,内容触动人心、扣人心弦,作者正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
杨利伟在文中透露,自己在升空时经历了“黑暗26秒”,身体的极度不适让其感觉“就快要牺牲了”,回到地球后,他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后续其他战友安全进入太空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利伟还以第一视角,描述了在太空中听到“神秘敲击声”以及俯瞰美丽地球等重要一手信息。文章不仅写得生动,还让网友为之动容,纷纷在评论区表达对于中国航天员的敬佩之意——“刺激”、“震撼”、“看完才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之为英雄”。
资料图: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 图自新华社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近日,伴随着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一篇名为《太空一日》的课文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而该文的作者正是“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由于教材是近几年新修订的,因此不少人都没学过,此前并未引起关注。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驾乘着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天地间。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飞天之年,他38岁。如今,18年过去了,人们可能还记得他成功返回地球并着陆的画面,却很少知晓那次任务背后的故事。
课文的第一个小标题,就叫做——“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003年的那次发射,初期十分顺利,但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黑暗26秒”,却让杨利伟感觉到了“死神”的逼近。
《太空一日》课文段落截图
当时,火箭在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突然与飞船产生了强烈共振,舱内的一切,连同杨利伟自己都开始急剧振动,更可怕的是,这个震动叠加在了一个大约6G的负荷上(指约6倍于人体自身体重的负荷),他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五脏六腑似乎都要被震碎了,这是在地面上成百上千次训练中从未经历过的。
共振持续26秒后,一切才恢复正常。杨利伟后来写道:“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刚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杨利伟透露,在空中那难以承受的26秒,不仅让他自己感觉很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从飞船传回的画面是定格的,杨利伟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是不是出事了。
直到飞行器整流罩打开,刺眼的阳光从舷窗外照射进来,才让杨利伟忍不住眨了眼睛。这时,地面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
飞行回来后,杨利伟详细描述了这一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于火箭的振动。随着工艺技术的改进,这一问题被解决,此后的飞船再上天,其他航天员表示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振动。
咚咚咚……“神秘敲击声”不断传来
除了经历“黑暗26秒”,课文中,杨利伟还描述了其他诸多在太空中经历的常人所无法经历到的事情。
在此后的飞行过程中,一切都较为正常,但杨利伟还曾遇到过一个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会在飞船内听到“神秘的敲击声”。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毫无规律……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咚……咚咚……咚……”
对于当时的这一情况,杨利伟事后是如此描述的,飞行过程中,他也曾试图寻找原因,但未能找到答案。此后,网上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莫衷一是。甚至有网友脑洞大开,认为是“外星人”的回应。设身处地想一想,真的有些令人毛骨悚然。
杨利伟称,此后的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也出现了这个声音,但他告诉其他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资料图: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返回舱着陆地球 图自新华社
直到后来,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在一篇科技专栏文章中称,月宫一号在105天长期实验前,2013年10月19日至2014年1月23日系统的启动实验期间,人员在舱内就听到了与上面描述类似的咚、咚敲击声,以为是有人在外面敲舱,外面的人员找了一圈,没有人敲。大家都很紧张,开始分析检查。
最后发现,是舱体内壁材料在舱内压力变化时发生微小变形所产生的声音。
刘红指出,太空飞船是气密性很高的密闭的舱室,为保障人在密闭舱室里正常生活,舱内温度是进行调控的,因此舱内压力也会发生波动。飞船在太空中环境复杂多变,比地面要复杂很多,舱体材料形变发出声音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第一观察|建党百年前夕,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有何特别之处
2021-06-27 16:40 建党百年 -
林郑月娥明日将赴京出席建党百年庆祝活动
2021-06-27 16:00 建党百年 -
香港财政司长:将就数字人民币在香港使用进行技术测试
2021-06-27 15:35 香港 -
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
2021-06-27 15:22 建党百年 -
曾求“一间陋宿供母子济身”的清华学生,毕业了
2021-06-27 14:40 -
台湾新增89例确诊、9例死亡病例
2021-06-27 14:37 台湾 -
缉毒一线民警戴着墨镜出席发布会,遮得严严实实
2021-06-27 13:02 禁毒战争 -
李家超:维护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会利用每个机会去做
2021-06-27 11:50 香港 -
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明日并网发电
2021-06-27 10:54 能源战略 -
统计局:5月工业近7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但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2021-06-27 10:40 中国经济 -
人类首次!祝融号火星表面移动视频发布
2021-06-27 09:23 航空航天 -
31省份新增确诊14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1-06-27 09:0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从设计制作到样品出来,将近用了一年时间”
2021-06-27 09:02 建党百年 -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将于29日举行
2021-06-27 08:18 建党百年 -
外交话语体系如何构建?可以学学周总理的智慧
2021-06-27 08:10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庆祝建党百年大会第二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2021-06-27 07:25 建党百年 -
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新闻中心26日正式运行
2021-06-27 07:21 建党百年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2021-06-26 21:44 建党百年 -
任正非:华为还不是“正规军”
2021-06-26 19:31 华为 -
《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最后的电文,原来是这句!
2021-06-26 19:27 建党百年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87“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81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5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1“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