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克斯·布特:里根没有赢得冷战,这导致了共和党对中国的误解
译者注:本原文发布在美国《外交事务》评论网站,原标题:“里根没有赢得冷战。”翻译内容有删改,本文仅做读者参考,不代表观察者网观点。
【文/麦克斯·布特,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
如今,当美国共和党人谋划应对中国的战略时,许多人都把罗纳德·里根总统对抗苏联的路线视作值得学习的榜样。特朗普政府前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R. McMaster)认为:“里根有一份在全球竞争中战胜苏联的明确战略。里根的路线——对超级大国对手施加猛烈的经济和军事压力——构成了美国战略学说的基础。它加速了苏联政权的灭亡,推动持续数十年的冷战以和平的方式结束。”
三位保守派外交政策专家——薛瑞福(Randy Schriver)、卜大年(Dan Blumenthal)与乔什·扬(Josh Young)提出,下一位总统“在主持对华政策时应该借鉴前总统里根的做法”,并举例称“在冷战中战胜苏联”是“贯穿”里根时期国家安全文件的主旨。
在“外交事务”网站上,特朗普的前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 Pottinger)与共和党前众议员麦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也引用里根的观点,提出“美国不应该管控与中国的竞争,而应该赢得竞争”。
如果没有花了10年时间研究里根的生平与遗产——并发掘了与围绕第40任美国总统多年的神话截然相反的历史事实,我本会对上述说法抱有更多同情。外界最盛传的神话之一就是里根确实有一份打倒“邪恶帝国”的计划,正是他施加的压力令美国赢得冷战。事实上,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垮台主要拜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所赐——这两个结果均是他激进的改革政策(前一个结果是有意为之,后者则是无心插柳)所导致。
里根的巨大功绩在于,他认识到戈尔巴乔夫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共产主义领导人,可以同对方共事,从而通过谈判来和平结束一场持续40年之久的冲突。但里根并没有促成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更不用说通过施压导致苏联的解体。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对今天美国的对华政策所能实现的目标产生危险且不切实际的期望。
里根究竟做了什么
可以肯定地说,“里根打垮了苏联、赢得冷战”这一论点看上去相当具有说服力,因为这就是里根不时挂在嘴边的话。他的第一任国家安全顾问理查德·艾伦(Richard Allen)向我回忆了在1977年同这位前州长的一次谈话,当时里根正为参加1980年的大选做准备。“你介意我谈谈自己对冷战的看法吗?”里根说。“我的主张是我们赢,他们(苏联)输。你觉得怎么样?”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任期1981-1989),一直被保守派人士视作推动美国“赢得”冷战的代表人物资料图
一上任,里根就宣布提高国防开支——推动了美国在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军事建设计划——并发起“战略防御倡议”(SDI),旨在打造一个抵御核导弹的“空天屏障”。他还向阿富汗、安哥拉和尼加拉瓜的反共叛乱分子提供武器,秘密地向波兰的团结工会组织提供非致命性援助。
里根经常对苏联发表态度强硬的讲话,直言不讳地批评苏联的人权问题。1982年,他预测“朝自由和民主的迈进将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中”。在1983年的一次演讲中,他给苏联贴上了“现代世界的邪恶中心”标签。
关于里根曾制定击败苏联的战略这一说法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源于两份如今已解密的国家安全决策指令,分别由里根的国家安全顾问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在1982年和1983年发布。今天,主张美国采取强硬对华路线的人也引用了这些文件。NSDD 32号文件主张美国“阻止苏联的冒险主义”,“迫使苏联承担其经济弱点带来的后果,鼓励苏联及其盟友内部长期的自由化与民族主义倾向”。NSDD 75号文件进一步阐述了,美国有必要“在我们所能发挥的狭小空间内,促进苏联朝更多元化的政治与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特权统治精英的权力将逐渐削弱”。
人们很容易将这两份文件中阐述的政策与接下来几年发生的划时代事件直接联系起来,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事实上,克拉克的传记作者,保罗·肯戈与帕特里夏·克拉克·多纳将这些政策称为“赢得冷战的指令”。
内部冲突
然而,现实比这种高度简化的叙事逻辑要混乱得多。里根的国务卿乔治·舒尔茨(George Shultz)曾对我说:“现在很容易回过头来说,‘你知道吗,当初我们就是有一份伟大的战略,所有问题都已经想清楚了’,但我认为这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是,当时普遍存在一种‘以实力求和平’的态度。”
事实上,那些只关心里根在第一任期采取对苏强硬态度的叙述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背景。里根对苏联的态度既不是一贯的强硬也不是持续地妥协。相反,他的外交政策常常是由鹰派与鸽派争相主导、令人费解的混合体,一方面来自里根本人那自相矛盾的直觉,另一方面则基于幕僚中强硬派(如国家安全顾问克拉克、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与务实派(如国务卿舒尔茨、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麦克法兰、国防部长弗兰克·卡鲁奇以及国家安全顾问科林·鲍威尔)的对立建议。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以军持续扩大,他说得到美国“保证”会缓和
2024-10-16 09:11 观察者头条 -
尼加拉瓜总统称:这俩人,是希特勒和魔鬼之子
2024-10-16 07:40 巴以恩仇录 -
以军:黎真主党高级军事领导层仅剩两人
2024-10-16 06:41 -
伊朗:以色列对伊朗的任何攻击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
2024-10-16 06:36 伊朗局势 -
“我们需要中国技术来发展稀土产业,但美国抵制”
2024-10-15 22:45 观察者头条 -
“新加坡人对华态度并不令人惊讶”
2024-10-15 22:09 新加坡 -
美英空袭也门荷台达省
2024-10-15 22:04 -
“痛苦是没有区别的,我谴责哈马斯,你敢谴责以色列吗?”
2024-10-15 20:59 欧洲乱局 -
被传失联的伊朗“圣城旅”指挥官卡尼在德黑兰现身
2024-10-15 20:26 伊朗局势 -
以色列给德国提供了一份“书面保证”
2024-10-15 19:55 巴以恩仇录 -
国防部:60余国驻华武官赴东部战区方向参观访问
2024-10-15 18:34 -
“以色列拦截弹奇缺,美国也快供不起了”
2024-10-15 18:09 巴以恩仇录 -
美媒称德国车已被中国车甩远,“软件系统糟透了”
2024-10-15 18:02 -
韩国将韩朝边界多地设为“危险区域”,禁止散发反朝传单
2024-10-15 16:49 三八线之南 -
“乌克兰早就提出合作,以色列没接受”
2024-10-15 16:40 乌克兰之殇 -
“中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目前安全,将提高自身安全防卫能力”
2024-10-15 16:02 巴以恩仇录 -
菲方炒作中国船只撞击菲公务船,中方公布真相
2024-10-15 15:53 南海局势 -
朝韩间连接通路被部分炸毁,中方回应
2024-10-15 15:53 三八线之南 -
“中俄伊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
2024-10-15 15:39 金砖国家 -
“阿波罗时代以来,太空领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2024-10-15 15:39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199“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75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93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81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