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宗义:特朗普要印度“割肉”,喜欢得寸进尺的莫迪为何答应了?
编者按:美国当地时间2月13日,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待了印度总理莫迪。
两人数年未见,但拥抱依旧热情,握手依旧用力,对彼此的赞扬也依旧热烈奔放——特朗普直呼莫迪是自己的“好朋友”、是“伟大的领袖”,莫迪同样情绪价值拉满,欣赏“朋友”特朗普“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表示自己也要“让印度再次伟大”,还宣称“当印度和美国走到一起时,1加1等于11,而不是2”。
而当交流话题切入具体事项,谈及颇受外界关注的贸易、关税、移民、军事合作等问题时,现场的空气却难言“快活”,尤其是对莫迪而言。特朗普的施压直率明了,莫迪的表态绵里藏针。
如何看待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和莫迪的首次会晤?莫迪来访前就已向特朗普送上诸多“礼包”,一番交流下来,得失如何?双方在关税、移民等问题上的会谈“成果”,又将对印度带来哪些影响?此外,莫迪和埃隆·马斯克在过去几年间已多次见面,为何特斯拉至今仍未进入印度?围绕相关问题,观察者网连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宗义。
特朗普和莫迪时隔数年再次会晤
【对话/观察者网 李泠】
观察者网:在讨论特朗普2.0的美印关系时,我看到不少媒体会提到两点表现:一是印度外长苏杰生在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上,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二是强调莫迪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接见的第四名外国领导人。您如何看待这两点信息?
刘宗义:苏杰生之所以坐在第一排的中间,实际上是为了抢镜头。据说美方工作人员曾多次与苏杰生沟通,试图让他移到其他地方,但苏杰生坚决不肯离开,美方无奈,只能让他坐在那里。
苏杰生在特朗普就职典礼前的12月底曾访问过美国,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与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人进行交接沟通;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看到特朗普邀请习近平主席参加其就职典礼,所以希望特朗普也向莫迪发封邀请函。然而,特朗普并未邀请莫迪,按惯例,苏杰生作为印度外长就出席了就职典礼。
关于典礼的位置安排,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韩正副主席作为特别代表,坐在特朗普的后侧,面对观众,也就是坐在主席台上;而苏杰生是坐在台下。
红圈处为印度外长苏杰生所在位置
当然,典礼结束后,紧接着就举行了美日印澳四国外长会议,这确实也显示了特朗普及鲁比奥等人对以“四方安全对话”(QUAD)为标志的印太战略的重视。
莫迪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接见的第四位国家元首,而从特朗普的外交会晤排序来看,更像是在召集美国的“打手”和“跟班”,把他们叫过来,让他们更好地听从自己的指挥。这让我想起《让子弹飞》中黄四郎的一句台词:“请客、斩首、收下当狗。”特朗普对日本和印度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最后一个选项,希望它们在印太地区当好“看门狗”,发挥牵制中国的作用。
特朗普对印度的定位是非常清晰明确的,他希望加强与印度的安全和国防合作,推动印度大量购买美国的高价武器,让印度在印太地区协助美国牵制中国。
观察者网:在安全和国防合作方面,美印都想联手“遏华”,除此之外,印度还有其他诉求,比如想要加强自身国防建设。在这方面,美印怎么协调?
刘宗义:确实,美印在军事合作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尽管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印之间有很多合作,其中合作力度最大的就是安全和国防合作,像军事演习、情报分享等方面都在稳步推进,但一些跟军事有关的高科技合作是口惠而实不至,很难推动。
这其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双方战略互信并不强,印度不愿意成为美国的正式盟友,不想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排头兵”和“炮灰”,也不希望在武器装备上过度依赖美国,而是想借助美国技术实现武器的本土化生产。其次,防务合作的具体落实中面临许多技术性难题,包括两国政府之间的程序对接问题、国防技术转让的复杂性,以及印度对自身承接能力的低估,而印度也对美国武器的高昂价格以及技术转让的缓慢进度很有意见。
报道截自美国国防部官网,文章标题为:“美印迅速扩大军事合作”
观察者网:那在印太战略上,特朗普想要的和莫迪想实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您估计这方面接下来可能会有哪些走向?
刘宗义:这次有很多媒体认为莫迪访美主要是希望和特朗普商谈贸易、关税和移民问题,但实际上,“印太战略”才是这次会晤的重中之重。在莫迪政府的第二任期内,印度的大国战略就已经逐渐成型了:通过积极推动美国的印太战略成型,形成中美战略竞争的态势;再利用这一战略机遇,遏制中国的同时吸引美欧日的跨国公司将其在中国的产业链转移到印度,向印度转移投资和技术,尤其是高科技,进而推动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印度经济的腾飞和大国崛起。
尤其在拜登政府时期,印度更是积极推动印太战略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QUAD框架下。印度不仅希望让QUAD成为一个军事合作集团,还希望让经济和金融合作也成为印太战略的支柱,为此推动成立印太经济框架(IPEF)和Quad Plus等机制。实际上,正是在印度的积极推动下,拜登政府才提出并正式推动了这些战略议题,而印太经济框架的形成,也标志着印太战略的全面成型。
不过,特朗普上台后,他更关心的可能是如何在国防和安全领域让印度发挥更大作用,而不是推动经济合作。拜登政府希望印度能在高科技产业和其他领域替代中国制造,而特朗普似乎对此不太感兴趣。特朗普曾在上台前宣称将对中国加征60%的关税,但截至目前,他只加征了10%,个别领域关税高一些,但都没到60%。这一点让印度非常担忧,他们担心特朗普与中国达成某种“交易”,进而形成中美(G2)共治的局面。如果真是这样,它所设想的大战略就完全废掉了。
观察者网:在供应链方面,印度希望中国的一些产能能够转移到印度,但特朗普已经注意到“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现象,而他真正想要的是让制造业回流到美国。
刘宗义:没错,所以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与莫迪领导下的印度,在资本流动、工业制造,尤其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方面,甚至在中高端服务业发展方面,实际上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对此,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特朗普想让俄重返G7,佩斯科夫:无意义
2025-02-15 08:12 -
“如果中国不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如何保障14亿多民众的需求? ”
2025-02-15 08:09 乌克兰之殇 -
王毅:若美执意打压遏制,中国必将奉陪到底
2025-02-15 07:29 中国外交 -
缅甸逮捕29名涉赌涉诈人员
2025-02-15 07:16 打击网络诈骗 -
万斯猛烈抨击欧洲,全场目瞪口呆
2025-02-14 23:57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再次直呼“加拿大州长”:中国船有很多,你们需要保护
2025-02-14 23:11 特朗普 -
中国制裁打疼美企,“期待解除‘黑名单’”
2025-02-14 22:55 中美关系 -
“回流内地的顶尖海归科研人才,最多来自这里”
2025-02-14 22:50 中美关系 -
“若普京没诚意,就上军事杠杆”,克宫回应
2025-02-14 21:25 -
“拿补贴还去中国扩张”,特朗普又有新动作
2025-02-14 20:37 -
马克龙:欧洲总想依靠中美俄,遭“电击”了吧
2025-02-14 19:44 欧洲乱局 -
赖清德,这么快就“跪了”
2025-02-14 17:5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臭名昭著的美国“颜革推手”,也被马斯克锤了
2025-02-14 16:37 美国一梦 -
美俄关系可能改善,是否影响中俄合作?外交部回应
2025-02-14 16:05 中国外交 -
“不像样,拿我山姆大叔当傻子!”
2025-02-14 16:0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傅莹:中方不赞成用“竞争”定义中美关系
2025-02-14 15:32 中美关系 -
米价涨了一年了,日本政府终于放粮
2025-02-14 15:31 -
“菲律宾开门揖盗,十分危险”
2025-02-14 15:23 南海局势 -
想给特朗普露一手,但台企很焦虑:当初大陆说断就断了…
2025-02-14 13:5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马斯克动手了,“美国国税局危!”
2025-02-14 13:42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防长嘴硬,被最新公开的群聊原文“打脸”了
-
“美国人批评欧洲有道理,这不是侮辱”
-
被抗议后美方改行程,丹麦媒体:外交小胜
-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都拒绝了
-
“欧洲试图打破马斯克的星链霸权”
-
美国盟友都三缄其口,“五眼联盟”里有人跳出来了
-
算盘珠子崩一脸:跟中国争,得搞国有化
-
阻止中国采矿,美议员张嘴就来…
-
荷兰大臣劝民众“买中国货前三思”,结果…
-
西方媒体急跳脚:埃尔多安拿捏欧美软肋,没人管得住他
-
无罪!李在明可以竞选韩国总统了
-
华尔兹急眼:我全责,但他是败类
-
特朗普拟对中国下“毒计”,美国农民“被吓傻了”
-
又打压!美方扬言就是要“遏华”
-
这也能扯上中国?
-
“本国优先”?印尼前外长:各国政府要说服自己的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