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丹媚:一个法国超市的塑料袋,如何变成二噁英进入印尼儿童的鸡蛋中?
第五部分:国家矛盾的应对——政策、政治与实践
法律的“精神分裂”
在应对“洋垃圾”危机时,印度尼西亚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内在矛盾,甚至可以说是“精神分裂”。问题的核心在于国家最高法律与政府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印尼2008年颁布的第18号国家法《废弃物管理法》在第29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禁止任何人将废弃物进口到印尼境内。从法律层级上看,这为禁止“洋垃圾”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
然而,另一方面,贸易部等政府部门后续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却为废弃物进口打开了方便之门。例如,2016年第31号贸易部长条例允许进口“非危险和有毒废弃物”形式的“残渣、边角料和碎料”作为工业原料。这种规定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法律灰色地带。什么是“废弃物”,什么又是“工业原料”?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此外,诸如“受污染”或“环保处理设施”等关键术语在法规中缺乏明确、可操作的定义,也为进口商规避法律和执法部门选择性执法提供了空间。这种法律上的矛盾并非偶然,而是不同政府部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博弈的结果,最终形成了一个漏洞百出的政策网络。
执法:表演与现实
面对国内外日益增长的压力,印尼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高调的执法行动。媒体上充斥着印尼海关查获并退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发达国家污染集装箱的新闻。这些行动,如将装满废旧尿布的集装箱退回美国,或将数百吨受污染的废纸退回澳大利亚,无疑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强硬的信号:“印尼不会成为世界的垃圾场”。
2019年,一名印尼海关官员截获一个装满非法进口塑料垃圾的集装箱
然而,这些引人注目的“表演式执法”与系统性失控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批评者认为,这些行动更多是政治作秀,而非旨在根除问题的真正举措。
一个关键的细节是,政府在宣传这些行动时,使用的印尼语词汇是“再出口”(re-export),而非“退回原出口国”(return to sender)。这意味着,许多被高调“退回”的污染集装箱,实际上只是被转移到了另一个监管同样宽松的发展中国家,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这种做法更像是在维护国家主权的面子,而非真正履行环保的里子。
真正改革的障碍
实现真正改革的道路上布满了障碍。首先是执法能力的严重不足。印尼作为一个庞大的群岛国家,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全面有效的监控本就困难重重。海关等一线执法部门普遍存在检查设施落后、专业人员匮乏、以及由来已久的腐败问题。前线官员的“小费”文化使得非法货物得以通关,严格的执法标准也时常因各种原因而时紧时松。
其次,强大的经济利益集团构成了改革的主要阻力。正如前文所述,纸浆与造纸业、以及塑料回收行业是印尼的重要经济支柱,这些行业依赖进口废弃物作为廉价原料。任何旨在严格限制或禁止进口的政策,都会直接触动这些行业的利益,从而遭到它们强有力的政治游说和抵制。
因此,尽管印尼政府已宣布计划在2025年全面禁止塑料废料进口,但环保团体对此普遍持“谨慎乐观”甚至深度怀疑的态度。他们担心,这项禁令可能会因执法不力而沦为一纸空文,或者成为一种“洗绿”(greenwashing)的公关行为。更关键的是,只要作为主要污染渠道的“废纸进口”漏洞依然存在,仅仅禁止“塑料废料”进口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包装很清楚地展示了洋垃圾来自何方
结论:超越“垃圾桶”——通往主权与可持续之路
这里最后还要再强调一次,中国的“国门利剑”政策并非全球废弃物危机的始作俑者,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早已破碎、充满剥削的全球体系。镜子中反射出的,是一个发达世界长期以来心安理得的模式:享受过度消费带来的便利,再将随之产生的环境代价轻松地出口到他国。当中国这扇最大的“方便之门”关闭后,这个体系的内在矛盾便暴露无遗。印度尼西亚,因其自身的经济结构和监管弱点,不幸地成为了承接这个系统性失败的新洼地。
从美国说唱歌手引发的舆论波澜,到东爪哇村庄里刺鼻的毒烟;从全球贸易数据的急剧转向,到当地鸡蛋中超标的致癌物,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论:印尼的“洋垃圾”危机,是一场由全球不平等、国家政策失灵和企业逐利行为共同导演的环境与人权悲剧。要走出这场危机,需要的不仅仅是头痛医头的临时措施,而是一场从国际到国内、从政策到产业的系统性变革。
行动呼吁与多层次建议
对印度尼西亚政府:
弥合法律漏洞:必须立即解决2008年第18号法案与各部门规章之间的根本性矛盾。应以国家法律为准绳,明确全面禁止所有形式的废弃物进口,堵死“工业原料”的灰色地带。同时,采纳环保活动家和中国的经验,对确需进口的极少数高纯度再生资源,强制执行不高于0.5%的杂质含量标准。
强化铁腕执法:大规模投资于海关的检测技术和人员培训,建立一支专业、廉洁的环保执法队伍。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并严格执行“退回原出口国”政策,而非“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让出口方承担全部责任和成本。
发展国内循环经济:从根本上减少对进口废弃物的依赖。政府应将战略重点转向国内,大力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基础设施。同时,为特罗波多等受害社区提供切实的经济转型支持和清洁能源替代方案,切断对“毒物经济”的依赖。
对废弃物出口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
承担生产者责任:必须从根本上摒弃“废弃物殖民主义”的思维和做法,对自己国家产生的废弃物负起全部责任。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垃圾产生国和唯一未批准《巴塞尔公约》的发达国家,应立即批准并遵守该公约。
推动国内变革:将政策焦点从“出口”转向“内销”。大力投资本国的回收产业和技术创新,建立真正的国内循环经济。通过强有力的“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迫使企业从产品设计源头就考虑其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
对国际社会:
加强全球治理:强化《巴塞尔公约》,堵住现有漏洞,建立具有约束力的争端解决和惩罚机制,防止成员国滥用双边协议绕开公约规定。推动建立一个透明、可追溯的全球废弃物贸易监控体系。
转变发展范式:必须认识到,对于绝大多数低价值的混合塑料而言,“回收”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国际社会应将努力的重心从处理末端问题,转向控制前端生产。通过国际合作,鼓励和推动旨在从源头削减(source reduction)的创新,彻底重新设计产品和商业模式,以摆脱对一次性塑料的依赖,迈向真正的“零废弃”未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家庭主义者”卢特尼克,把欧盟鸽了
2025-07-05 12:31 -
通话通了个寂寞?特朗普不满,克宫回应
2025-07-05 11:53 乌克兰之殇 -
特朗普又给日本背后捅刀,逼得台积电没法了…
2025-07-05 10:5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要想访华,先把台湾问题说清楚”
2025-07-05 10:52 台湾 -
观察者网联手巴西247举办金砖国家可持续峰会,聚焦全球南方气候话语权
2025-07-05 10:12 金砖国家可持续峰会 -
“对以色列感到愤怒和警惕,沙特将与伊朗保持和解”
2025-07-05 09:55 -
哈马斯接受停火框架,特朗普:好事
2025-07-05 09:51 巴以恩仇录 -
法国外长:法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没有任何变化
2025-07-05 09:45 中国外交 -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2025-07-05 09:28 中美关系 -
“大而美”法案通过,马斯克表态
2025-07-05 08:46 美国政治 -
关于中国,马克龙最新表态
2025-07-05 08:25 -
美国空军暂停SpaceX在太平洋环礁的火箭项目
2025-07-05 07:22 -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2025-07-05 07:08 特朗普 -
美国得克萨斯州“灾难性”洪水已致13死约23失踪
2025-07-05 07:08 -
英F-35“趴窝”印度机场20天,快被“玩坏”了…
2025-07-04 23:46 不列颠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2025-07-04 23:02 美国一梦 -
欧洲学者:现在,中国能不能反过来帮帮我们?
2025-07-04 22:16 -
涉及中国,韩企与美国“一拍即合”
2025-07-04 22:16 -
“中欧谈判,只欠临门一脚”
2025-07-04 22:01 中国外交 -
印度“硬刚”:将报复美国
2025-07-04 21:5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评论 134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评论 129“美国人,真正该担心的时候到了” 评论 180“美国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挥霍,直到…” 评论 144最新闻 Hot
-
哈马斯接受停火框架,特朗普:好事
-
江苏: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
-
“家庭主义者”卢特尼克,把欧盟鸽了
-
通话通了个寂寞?特朗普不满,克宫回应
-
“盯上”西非矿产,特朗普将会晤非洲五国
-
英前防相挑衅:台湾问题上,西方对中国简直怂包…
-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
“特朗普要想访华,先把台湾问题说清楚”
-
“对以色列感到愤怒和警惕,沙特将与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给日本背后捅刀,逼得台积电没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过,马斯克表态
-
朱时茂自曝被骗钱,“我还是反诈大使”
-
英F-35“趴窝”印度机场20天,快被“玩坏”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
“美国人,真正该担心的时候到了”
-
涉及中国,韩企与美国“一拍即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