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帆:每一个在巴黎生活的人都是巴黎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孔帆】
马克龙最近很郁闷。
马上就是法国国庆了,参加国庆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向巴黎周边集结,全国却爆发了因一名北非裔年轻人纳赫尔在警察枪下死亡引发的骚乱。马克龙本想借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势头,在国庆阅兵上再展现一下法国的领导力,这下算是泡汤了。
不仅如此,法国还被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补了一刀。6月30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言人拉维娜-沙姆达萨尼(Ravina Shamdasani)说,“现在是法国认真解决警察中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问题的时候了”。
这下算是刺到了法国的痛处。
法国遭洗劫的商店(作者供图)
街道上被烧毁的汽车(作者供图)
要知道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是法国最敏感的话题,一般的政客都不敢触碰。举个例子,两年前,有几个年轻的歹徒暴力袭击了一名在法华人,华人律师以种族歧视罪名起诉了这几个歹徒,因为他们针对华人实施暴力,这几个歹徒遭到了重判。律师解释说,如果仅仅是以暴力袭击他人对歹徒们起诉,估计这几个未成年歹徒当场就被释放了。但是,一旦涉及种族歧视,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联合国人权高专这番言论一出来,法国政府马上就炸锅了。6月30日,法国外交部在一份新闻稿中回应说:“对法国执法机构的系统性种族主义或歧视的任何指控都是毫无根据的。”
法国外交部强调:“法国最近接受的普遍定期审议使我们能够证明这一点”。法国外交部还说:“法国及其警察部队正在坚决打击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歧视。这一承诺毋庸置疑”。
虽然我也不支持联合国人权高专的所有观点,但是,法国警方,或者说整个法国社会,到底有没有种族歧视想象?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社会制度和法制层面,法国以“自由、平等、博爱”立国,当然是不存在种族歧视的。经常有国内的朋友问我,法国到底有多少华人?我还真没有办法回答。因为政府严禁所有机构统计各个族裔在法国的具体人数,为什么?因为这涉嫌种族歧视。当然了,法国内政部还是掌握这个数据的,但是绝对不能公布。所以,我们所看到的“生活在法国的华侨华人已超过40万”等数据,都是一种估算。
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每一个在巴黎生活的人,都是巴黎人,这是海明威时代的美好故事。而如今,随着几十年内大量移民的涌入,大巴黎圣丹尼地区已经出现了贫民窟。大量北非裔青少年在街头流窜,而他们,也是这次法国骚乱的主力军。马克龙苦劝家长们管管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些家长都感到疑惑:我们的孩子天天不回家,怎么管?社会都不管他们,你让我们管?
暴乱过后,街道一片狼藉(作者供图)
法国社会真的不管这些移民后代吗?当然也不是。各种福利政策,这些人一点儿没少,反而因为多子女或者没工作,享受的福利更多。那么这些人不愿意工作吗?也不完全是,著名球星姆巴佩就是93省贫民窟出来的,当然了,他的家庭条件算好的。
但问题是,大部分法国企业在招工的时候,看到带有穆斯林色彩的姓名,一般都会过滤掉。即便一些优秀的移民后代通过努力学习,从名校毕业后进入好的企业,也会面临职场天花板,也就是说,升到中层管理位置,已经是尽头了。这种情况,华裔也经常会遇到。
于是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北非裔移民后代本来就不太愿意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有经济原因,也有家庭问题),当看到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龄人也不过如此,就更加心灰意冷了。这些移民后代不走进学校,就只能走向社会。让他们从事底层劳动工作?年轻人当然不会愿意。于是,他们就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这些年轻人,偷盗抢劫、贩卖轻毒品是正常操作,形成团伙、流窜作案也成了趋势。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中未成年占了一定的比例。更糟糕的是,这其中有不少人最终加入恐怖分子团体,这才是法国最大的隐患。
如果说,法国政府抛弃了这些年轻人,那也不全对。为了改善移民聚居区大巴黎93省的经济、治安状况,政府花了大把的钱在那里建商业中心和大学校区,2024年巴黎奥运的主要场馆,也是在这个区域。但是,那里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善。
自1921年起到2018年,移民人数不及法国总人口的10%。图中黄色线条表示移民数量变化趋势,白色表示外国人数量变化趋势。(图片来源:法国全国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2017年~2018年临时数据)
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7月1日,法国的盟友美国也补了一刀。《纽约时报》以“种族、权力和身份认同”为话题开辟阅读专栏,试图用族群的问题来解读整个事件。该报刊出多篇文章,介绍了被射杀青年纳赫尔的出身、警察的子弹以及总统马克龙面临的新挑战。
报道注意到:与示威抗议者一样,纳赫尔也是一名具有北非血统的法国公民,大批的抗议者中,有各种族裔的法国公民:既有阿尔及利亚裔的法国人,也有摩洛哥裔的法国人;既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法国穆斯林,也有非洲裔法国人,他们生活在一个以白人为主的国家,一个声称没有肤色差异的国度。
《纽约时报》的指向很明显,法国号称没有种族歧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同一天,德国《世界报》(DIE WELT)指出,类似情况已在法国重复数十年。暴力事件是法国各种典型问题的产物,法国应该围绕种族歧视以及警察暴力问题展开一场辩论。
西班牙《国家报》则指出,在经历了一个冬天的政治危机和反对退休体制改革的示威活动之后,法国“旧的裂痕”(即郊区问题)似乎再次显现。该报将主要由移民居住的郊区描述为“多元文化和贫困”的空间,这些移民及其后代常常被视为“二等公民”。纳赫尔之死再次引发了紧张局势。
马克龙解决了退休体制改革的难题,但是法国的深层矛盾其实是移民问题。这也将是他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想他会继续求教于他的隐形顾问,法国前总统萨科齐。
自从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台以来,就实行“选择性”的移民政策,即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或者拥有技术资格证书的人才能在法国定居,但当时遭左派严重争议,该法案在提交给国民议会审议时没有通过。为了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萨科齐还推出了孩子违法,家长减少福利的政策,但是,也没有通过国民议会的一读。
雄心壮志的马克龙,是否会重启这一政策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中国旅客被索贿近3万元,这位部长机场“救人”
2023-07-02 23:42 -
塞尔维亚前总统米兰·米卢蒂诺维奇去世,终年81岁
2023-07-02 22:39 -
至少两家银行被炸毁!巴西警方紧急发布公告
2023-07-02 21:51 -
美媒密切关注“法国陷落”:美国并不孤独
2023-07-02 21:50 欧洲乱局 -
屈冬玉连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
2023-07-02 21:02 -
“源于某个国家的政治模式,一度被提升为世界唯一标准并被强制推行”
2023-07-02 18:13 观网财经-宏观 -
-
为证核污水安全,韩议员组团去海鲜市场喝养殖池海水
2023-07-02 16:12 三八线之南 -
美军参联会主席:任何人都不应对反攻抱有幻想
2023-07-02 15:24 乌克兰之殇 -
“只有恢复1991年边界,才考虑谈判”
2023-07-02 15:00 乌克兰之殇 -
外交部提醒在法中国公民
2023-07-02 12:04 -
骚乱蔓延邻国,马克龙推迟访德
2023-07-02 12:00 法国见闻 -
中情局长都不说“脱钩”了?
2023-07-02 10:57 中美关系 -
中国和泰国将举行“鹰击-2023”空军联合训练
2023-07-02 10:11 -
是否袭击伊朗核设施?以方称将做好准备
2023-07-02 09:55 伊朗局势 -
“还有黑衣人跑进车里,再也不来了”
2023-07-02 09:26 中国游客 -
我驻英使馆发言人:英方没有资格,应该好好反省
2023-07-02 07:28 中国外交 -
联合国结束马里维和行动,美国把矛头指向瓦格纳
2023-07-01 22:56 非洲之窗 -
美国务院报告痛批阿富汗撤军,拜登仍“嘴硬”
2023-07-01 22:42 美国一梦 -
在法国马赛遇袭中国游客已前往瑞士并提前回国
2023-07-01 20:57 法国见闻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05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