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工力量:中国人均碳排放量高?看历史累积才有意义
最后更新: 2019-12-20 09:04:37导读正如美国《时代》周刊选中16岁瑞典“环保少女”格雷塔·通贝里作为2019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一样,世界各国目前都意识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但是“有多少,谁来减,减多少”一直是各国争议的焦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排”责任如何分担? 日前,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刊文称“当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05年增至世界第一的时候,中国的人均排放也开始超越全球平均水平”,并认为“排放总量大但人均排放低,这样的描述已经不适用于中国”。但是中国人均排放量升高,难道意味着这是发达国家推卸“减排”责任的借口吗?就能忽视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对当前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巨大影响吗?【文/科工力量 柳叶刀】
当地时间12月11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该杂志2019年的“年度风云人物”,16岁瑞典“环保少女”格雷塔·通贝里被选中,成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正如《时代》周刊所说的那样,虽然格雷塔·通贝里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灵丹妙药”,但她“成功引起了世界对这一问题的态度转变”。“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该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做到“碳减排”。
“人均历史积累碳排放”与“人均碳排放” 谁能理清各国减排责任
自18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工业时代。特别是自1850年以来,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规模迅速增加,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等)急剧增加。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报告,如果要在大于66%的概率条件下,将人为二氧化碳单独引起的升温限制在2摄氏度(相对于1861~1880年)以内,则需要将1861~1880年以来所有人为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限制在790GtC。
在历届的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方该承当多少“碳减排”责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从发展的动态过程看,发达国家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都已经过了峰值点,在近几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排放量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提高也在迅速增加,2010年升至G20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16年,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为8.8吨二氧化碳当量,比G20国家平均值高17%。可见,“排放总量大但人均排放低”已经不适合描述中国,但这并不是发达国家推卸“碳减排”责任的借口。
主要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2016年) 单位:吨二氧化碳当量
1997年,巴西政府提出的“巴西案文”给出了累计排放的概念,该案文估算了不同国家地区的排放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对贡献,强调由于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有一定的寿命期,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间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的。
美国学者Smith更是早在1992年指出,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变暖是因为地球暴露于这些气体之中造成的后果,但瞬时排放强度对于变暖的作用相对较小,讨论各国的责任最好是比较按时间累计的历史总排放量。(参考文章:Allocating responsibility for global warming:The natural debt index)
Smith还提出自然债务指数的概念,即将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数据以这些气体在大气的存留时间为权重加成,在平均分配到各国的人口,这是人均温室气体历史累积概念雏形。
与人均历史累积碳排放相比,发达国家提出的“人均趋同”、“祖父原则”、和按GDP比例分配等原则虽从不同角度量化了碳排放权益分配的理念,便于实际操作执行,却忽视了历史排放对当前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巨大影响。
中国、欧盟、伞形集团在1900~2010年化石燃料碳排放总量(a)、人均碳排放量(b)、人均历史累积碳排放(c)对比图 注:欧盟方面选择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五国;伞形集团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挪威
对比发现,在1990至2010年间,中国碳排放总量已经向伞形国家逼近,人均碳排放则与欧盟主要排放国接近。近20年来,欧盟主要排放国和伞形集团总量和人均都有缓慢下降趋势。但是从人均历史累积碳排放的角度看,从1900年起,欧盟与伞形集团一直高于中国。至2010年,我国每人历史累积排放只有0.406tC,伞形集团和欧盟达到3.989tC和1.813tC,通过人均历史累积碳排放对比,发达国家在历史排放问题上负有很大责任。(参考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君虎:《人均历史累积碳排放3种算法及结果对比分析》)
签订气候公约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成争议重点
目前,与气候有关的国际环境法,主要发端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文简称《气候公约》)以及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气候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的《京都议定书》,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条款。
《气候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该公约将各参与国划分为附件I和附件II国家,附件I大多以发达国家为主,而附件II则是发展中国家,规定发达国家应该率先作出减排承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柳叶刀 
-
龙芯3A4000处理器实测:28nm工艺不变 性能仍可提升100%以上
2019-12-19 19:54 -
法国Orange CEO:关于华为的担忧“完全是一派胡言”
2019-12-19 19:13 -
中国科学家邓宏魁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2019-12-18 13:13 科技前沿 -
美国提出在月球背面安装射电望远镜
2019-12-18 11:20 航空航天 -
737MAX停产,谁最受伤?
2019-12-18 08:45 波音危机 -
思科重申:无意进入5G RAN市场 聚焦核心与承载网
2019-12-17 13:38 -
《自然》年度十大杰出论文:中国两篇研究入选
2019-12-17 10:42 科技前沿 -
欧洲对撞机即将“王者归来”!
2019-12-17 09:21 -
中国空间站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019-12-17 08:10 航空航天 -
刷新纪录!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2019-12-16 19:14 航空航天 -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2019-12-16 13:20 中国精造 -
还需20亿元!俄企申请再拨款研发月球飞船
2019-12-16 12:02 俄罗斯之声 -
三星将首次向加拿大供应4G、5G设备
2019-12-16 09:34 5G -
杨利伟首次访日,与日本首位航天员对话
2019-12-16 08:52 航空航天 -
AMD:Intel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工艺落后问题迟早能解决
2019-12-14 14:33 商业 -
2019 Q3 各厂商RAN份额市场评估:华为5G NR蝉联全球第一
2019-12-14 14:22 产业万象 -
覆盖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 北斗将开启“全球时代”
2019-12-14 08:36 北斗照耀 -
挑战X86、ARM架构,RISC-V能否成为中国物联网时代赶超欧美的希望
2019-12-13 21:25 -
实力对比:中国光纤基础设施遥遥领先美国
2019-12-13 11:00 -
世界首次!高铁四电建设全部用上BIM技术
2019-12-13 07:22 高铁世纪
相关推荐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169“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评论 345“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评论 141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评论 70印度人把抵制矛头对准了这两国 评论 264最新闻 Hot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谋落网,部分赎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厦”
-
“我来到这里工作,因为中国是支持环保的超级大国”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让特朗普丢脸”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
英国也盯上了...
-
美国发生火车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踪
-
“苹果给了印度希望,结果中美谈成了……”
-
“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
议会选举落幕总理小胜,极右翼抬头:葡萄牙两党制结束了
-
拜登还能活多久?美专家预测
-
“飞车党”紧追小女孩将其吓哭?当地警方通报:两名初中生认错道歉
-
数学家赢下罗马尼亚大选,曾两次获得国际奥数满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