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栋良:明代的“九边”是怎样一种存在?
关键字: 九边明代元朝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同镇和山西镇
“是时,俺答诸部强横,屡深入大同、太原之境,晋阳南北,烟火萧然。巡抚都御史陈讲请‘以兵六千戍老营堡东界之长峪,以山西兵守大同。三关形势,宁武为中路,莫要于神池,偏头为西路,莫要于老营堡,皆宜改设参将。雁门为东路,莫要于北楼诸口,宜增设把总、指挥。而移神池守备于利民堡,老营堡游击于八角所,各增军设备。’帝悉许之。”
行政地图:
地形图:
“镇守大同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大同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旧为左副总兵,万历五年去左字,驻左卫城。)分守参将九人,(曰东路参将,曰北东路参将,曰中路参将,曰西路参将,曰北西路参将,曰井坪城参将,曰新坪堡参将,曰总督标下左掖参将,曰威远城参将,万历八年革。)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九人。
镇守山西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二十年改设,驻宁武关。防秋移驻阳方口,防冬移驻偏关。协守副总兵一人,(嘉靖四十四年添设,初驻偏关,后移驻老营堡。)分守参将六人,(曰东路代州左参将,曰西路偏头关右参将,曰太原左参将,曰中路利民堡右参将,曰河曲县参将,曰北楼口参将。)游击将军一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十三人,操守二人。”——明史 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
大同镇所辖长城东起镇口台(图中红黑线交界处,也是今天晋、晋、冀蒙三省交界),西至鸦角山(今清水河县东部,山西和内蒙古的省界),也就是外长城的西半部分。
山西镇又称太原镇,所辖长城东起真保镇长城,西至黄河边的偏头关,大部分内长城都属于山西镇防守。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内外长城围成的区域就是大同府全境,大同府的范围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大同市+朔州市,山西整个省的边界和现在也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比较明显的不同是,蔚州和涞源现在是河北省的。由于这块地区位于雁门关以北,所以古时又称之为雁北地区。
先来说外长城,也就是大同镇。攻打外长城的敌军主要就两个选择,走阳和口或杀虎口。位于长城以东的阳和口防御来自北部草原的敌人,阳和卫及高山卫处在第一线(阳高县的名字貌似就是这么来的)。位于长城以西的杀虎口防御来自河套的敌人,长城内沿河设置了三个卫所作为阻击敌人的工事。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杀虎口,杀虎口是衔接中原农耕文明和河套游牧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大同镇的核心区就是大同盆地,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大同盆地是个比较狭长的盆地,所以历代政府又会把这里分成两块区域,即北部的大同和南部的朔州,形成了一定的纵深,有利于防守。桑干河流经大同全境,前面说过,敌军攻陷大同后就可沿着桑干河河谷绕过宣府镇的正面防守直达居庸关。
当然他们也可以不打居庸关,而是往南抵达蔚州,再取道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陉抵达涞源,接下来他们可以经过蒲阴陉攻打难度相对较低的紫荆关或者继续往南攻打倒马关。土木堡之变瓦剌军队击溃明军主力后就是沿着上述路线攻打的紫荆关,从而避开居庸关的锋芒。顺道再补充一下,紫荆关、倒马关和居庸关合称“内三关”,到明朝后期被划归到新创立的真保镇治下,真保镇所辖的基本是内长城的西半部分。
再来说内长城,即山西镇。熟知明朝历史的人应该都清楚,由于大同四周山地较为平缓,所以外长城防线被突破是常有的事,所以仅靠大同镇防守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在外长城后再设置一道防线,这就是内长城。内长城沿线最重要的三个关口就是偏头关、雁门关和紫荆关,统称“外三关”。偏头关防守的是从河套沿黄河河谷南下的敌人,宁武关守吕梁山脉中的道路,雁门关镶嵌在恒山之中,南部就是忻州盆地,再往南就是太原市。内长城实际上起到的是一个亡羊补牢的作用,一旦外长城被突破,明朝便借助险要的地形修筑一系列工事,阻止敌人进一步深入:
“……‘老营堡转南而东,历宁武、雁门、北楼至平刑关尽境,约八百里。又转南而东,为保定界,历龙泉、倒马、紫荆、吴王口、插箭岭、浮图峪至沿河口,约一千七十余里。又东北为顺天界,历高崖、白羊,抵居庸关,约一百八十余里。皆峻岭层冈,险在内者,所谓次边也。敌犯山西必自大同,入紫荆必自宣府,未有不经外边能入内边者。’乃请修筑宣、大边墙千余里,烽堠三百六十三所。”
延绥镇和宁夏镇
“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张杰言:‘延庆等境广袤千里,所辖二十五营堡,每处仅一二百人,难以应敌,宜选精锐九千为六哨,分屯府谷、神木二县,龙州、榆林二城,高家、安边二堡,庶缓急有备。’又请分布鄜、庆防秋军二千余人于沿边要害。从之。七年,延绥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大筑边城。先是,东胜设卫守在河外,榆林治绥德。后东胜内迁,失险,捐米脂、鱼河地几三百里。正统间,镇守都督王祯始筑榆林城,建缘边营堡二十四,岁调延安、绥德、庆阳三卫军分戍。天顺中,阿罗出入河套驻牧,每引诸部内犯。至是,子俊乃徙治榆林。由黄甫川西至定边营千二百余里,墩堡相望,横截套口,内复堑山堙谷,曰夹道,东抵偏头,西终宁、固,风土劲悍,将勇士力,北人呼为橐驼城。”
行政地图:
地形图:
“镇守延绥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定边右副总兵,嘉靖四十一年添设,分守安定、镇静等处,提调大墙及墙口等处。)分守参将六人,(曰孤山参将,曰东路右参将,曰西路左参将,曰中路参将,曰清平参将,曰榆林保宁参将。)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守备十一人,坐营中军官一人。
镇守宁夏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亦旧设,同驻镇城。)分守参将四人,(曰东路右参将,曰西路左参将,曰灵州左参将,曰北路平虏城参将。)游击将军三人,入卫游击一人,(万历八年革)守备三人,备御领班二人,(万历九年革,坐营中军官二人,管理镇城都司一人,领班都司二人)(万历九年革)管理水利屯田都司一人。” ——明史 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所辖长城东起黄甫川,西至花马池。
宁夏镇所辖长城东起花马池,西至宁夏中卫。
延绥镇和宁夏镇的北面就是河套平原,黄河流过宁夏,经过河套再流入陕西,黄河和长城之间的那一块区域就是鄂尔多斯高原。
延绥镇地处陕北的黄土高原,北部是毛乌素沙漠,东部的神木、榆林、靖边是最重要的据点,防守从河套出发沿着黄河南下的敌人。成化年间鞑靼各部落频繁入侵延绥各地,阿罗世、迎思兰、索罗忽、毛里孩连续数次侵犯榆林,杀掳居民,使这里的生产遭到破坏,人口遭受损失,明朝便开始在此修筑长城以抵御蒙古的入侵,而余子俊便是修筑边防工事的杰出代表。余子俊率领军民四万余人,仅用三月就修补和增筑了东起清水营西到花马池(今宁夏自治全长一说一千四百里的延绥长城;又构筑了黄甫以西至定边营一千二百余里的墩台都互能相望,彻底堵住河套入内地的通道。
宁夏镇,主要驻守的是沿黄河入侵宁夏平原的敌人,北部的镇远关是防守的核心,镇远关西部的山脉就是贺兰山脉,是一道自然的屏障,东部明朝沿着黄河修筑长城,一直到花马池。
- 原标题:明代的“九边”是怎样一种存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韩京霏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