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师红利’正带来巨大回报,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突破创新”
-
柳白风物长宜放眼量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中国科技人才崛起正悄然改变着世界科技发展格局。“中国正从‘工程师红利’中收获巨大回报。”彭博社3月24日以此为题发文指出,中国政府重视高等教育,推动了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过去20多年里工程师数量大幅增加,庞大的人才库使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机会。同时,中国工程师还具有年龄结构优势,人力成本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美国科技行业面临着中国带来的结构性挑战。
彭博社称,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已然烟消云散。如今让投资者们津津乐道的,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何能够挑战美国,并对其技术主导地位发起冲击。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开始带来回报。
2024年10月28日,光谷机器人生态创新中心机甲机器人比赛场,一场机甲机器人比赛正在激烈进行。 视觉中国
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的521.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765.3万人,年均增速为6.3%,工程师占整体劳动力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0.71%上升到了2020年的2.23%。
“这种人才储备有助于国家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这是普遍的看法。”文章说,从某种程度上看,DeepSeek 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规模是很重要的,仅庞大的人才库就使中国有更好的机会实现突破。
据保尔森基金会内部智库MacroPolo的数据,2022年,全球排名前20%的顶级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有47%在中国完成了本科学业,远高于美国的18%。去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制的创新指标数量方面,中国仅次于新加坡和美国,排名第三。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任何地区都可能出现创新突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就是一个例子,它并非诞生于北京的清华大学,其创始人梁文峰毕业于浙江大学,虽说也是知名学府,但绝非中国的哈佛。今年3月,又一家中国企业Manus AI推出了一款能够执行股票分析和简历筛选等复杂任务的先进产品,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地位的质疑,其首席执行官肖弘毕业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知名度更低。
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 视频截图
再看看初创企业宇树科技,其“功夫机器人”在中美类人机器人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公司创始人王兴兴研究生阶段只是就读上海的一所本地大学。换句话说,判断中国能取得怎样的成就不能只看前1%的顶尖人才。如今,来自排名较低的大学、生活在较小城市的毕业生也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拥有成本优势。根据开源证券汇编的数据,中国工程师中有44%的人不到30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20%,中国研究人员的薪资成本仅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如今,中国本科院校录取率达到了40%,而在2000年仅为 10%。与此同时,工程学已成为研究生阶段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文章称,在人口规模萎缩的当下,这对中国而言是个好消息,工程师群体的发展预示着一种新的增长模式。
中国的劳动力正在迅速老龄化,与东南亚相比,中国传统出口产品如智能手机和服装的工资成本已经过高。但工程师仍然年轻、成本低且数量充足。因此,他们为中国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在生物技术、类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方面与西方一较高下。
“中国将加倍努力发展工程人才库,以寻求新的增长源。”文章最后提醒,那些看好美国科技的人需要考虑中国带来的结构性挑战:中国会像在服装和家居用品领域那样颠覆科技领域吗?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早前注意到,今年1月在广东深圳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
这份《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发现,过去五年,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格局历经深刻变革,中美两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人才占比走势截然相反。报告显示,美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从2020年的36599人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31781人,在全球人才库中占比从32.8%降至27.3%。而中国顶尖科学家人数从18805人飙升至32511人,全球份额占比从16.9%跃升至近28%,跃居全球首位。
港媒指出,和这份报告的发现类似,还有不少分析结果都表明,近年来中美两国的科研实力正在发生变化。
2023年,科技部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首次超越美国,升至全球第一。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也都位居世界首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殷宗军对《南华早报》说,这一趋势并不奇怪,早在几年前就已初显迹象。“这表明,中国在顶级科学期刊上的贡献越来越接近美国。从经济到国防科技再到科学,中国近年来取得的进步是全方位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柳白 
-
“美国完全低估中国,以后可能只有追赶的份儿了”
2025-03-25 11:30 中美关系 -
“我们也遭殃啊,希望欧盟官员来中国好好谈”
2025-03-25 10:58 大公司 -
“仅维持生存,以色列计划限制每个加沙人的热量摄入”
2025-03-25 10:45 巴以恩仇录 -
格陵兰岛最大银行劝美欧:投资我们,这是摆脱对中国依赖的机会
2025-03-25 10:42 -
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2025-03-25 08:5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俄方回应:像精神病房
2025-03-25 07:42 乌克兰之殇 -
特朗普:将在未来几天宣布对汽车、木材和芯片征收额外关税
2025-03-25 06:5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持续超12小时,美俄利雅得“马拉松式”会谈结束
2025-03-25 06:36 乌克兰之殇 -
被美国驱逐的南非大使:这是我尊严的徽章
2025-03-24 22:4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方欢迎更多美国国会议员及各界人士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
2025-03-24 21:57 中美关系 -
比利时外长:欧盟必须“以牙还牙”,打击美国痛处
2025-03-24 21:5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2025-03-24 21:43 观察者头条 -
-
“这幅肖像太丑了,民主党故意抹黑我”“这是共和党资助的”
2025-03-24 19:53 特朗普 -
“卢拉将访问中俄,但巴西并非要与美国对抗”
2025-03-24 17:41 南方声音 -
德媒揪心:中国跻身高端产业链,德国工业还有救吗?
2025-03-24 17:21 德意志 -
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2025-03-24 17:19 观察者头条 -
外媒称中国探讨参加乌维和部队的可能性?外交部:不实
2025-03-24 16:57 乌克兰之殇 -
追赶SpaceX,中国正靠它们?
2025-03-24 16:40 航空航天 -
外交部: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谬论大错特错
2025-03-24 16:25 日本
相关推荐 -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64“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192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366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125“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97最新闻 Hot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
国家发改委干将龚桢梽,“空降”广东
-
广西东兰干旱“农民求雨”?当地回应:视频系摆拍
-
外媒继续紧盯:中国,70天了…
-
中央巡视组刚进驻吉林,正厅级赵明任上被查
-
“中方把波音飞机退回美国”
-
巴西毛遂自荐:听说中国停了近400家美国牛肉商…
-
“特朗普破产过6次,想用这样的手段吓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