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出口猛增,正席卷全球”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9月6日,《纽约时报》以“中国的汽车正席卷全球”(China Is Flooding the World With Cars)为题,关注当前全球汽车市场以及销售情况。
报道指出,当前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海外销量出现了大幅增长,特别是燃油车。同时,由于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制造的汽车需求量如此之大,以至于目前销售环节中的最大障碍是缺少专门运输汽车的船只。为此,中国的造船企业也正日以继夜地忙碌造船,而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近200艘汽车运输船订单,几乎都与中国车企有关。
除了因特朗普时期加征关税而受影响的美国市场,中国汽车正在世界各地发力,涵盖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墨西哥等地,也正准备大举进军欧洲。
巧合的是,著名的慕尼黑车展本周正在老牌汽车工业强国德国举行,而德媒的报道形容,中国车企正在今年的这一车展上“大秀肌肉”。同时,正当中国车企雄心勃勃、“抢尽风头”之际,一些欧洲车企意识到了危机感,并直言“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已经领先我们一代人”。法媒则形容,“只需几年时间,中国车企就能成为全球汽车业的领头羊”。
蔚来汽车在安徽合肥的装配线 图自《纽约时报》
在报道中,《纽约时报》援引数据指出,中国汽车行业的出口在短短三年内翻了两番,今年更是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今年到7月份为止,中国的汽车出口激增了86%。
报道称,当中国家庭购买汽车时,他们越来越多地会选择当地制造商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因为这些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结果便是,中国消费者不再需要,但在海外仍有大量销售需求的燃油车供应充足。
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面临着每年约1500万辆燃油车的闲置产能,仅在今年就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向国外市场出口了400多万辆。
报道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汽车制造商通过火车运输汽车,迅速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此外,这些公司还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墨西哥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而由于特朗普时代加征关税的持续影响阻碍了中国汽车销往美国,中国车企正准备等有了足够多的运车船后,大举进军欧洲市场。
比如,长江沿岸的造船厂正在建造一批运载汽车的船只,这些船只就像巨大的浮动停车场,一次能运载5000辆或更多的汽车。在南京附近的仪征,金陵船厂的员工夜以继日地忙碌着,每天都有夜班。
正在仪征建造的运车船 图自《纽约时报》
“船舶的短缺阻碍了中国出口更多汽车,他们造车的速度比造船的速度快得多,这种情况正在开始改变。”
伦敦航运数据公司VesselsValue的汽车运输船主管丹尼尔·纳什(Daniel Nash)说,全球范围内目前待造的170艘汽车运输船订单,几乎全部来自比亚迪和奇瑞等中国汽车制造商,以及为其运输汽车的欧洲和新加坡海运公司。而在中国开始大量出口汽车之前,每年只有四艘这种船的订单。
纳什解释说,建造更多船只的动机显而易见,车企每天租用一艘载车船的成本已从两年前的1.6万美元飙升至10.5万美元,比亚迪将花费近1亿美元建造有史以来最大的6艘汽车运输船,大部分船只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工。
《纽约时报》指出,经过多年的质量提升和技术改进,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这也在本周的2023年德国国际车展(IAA)(慕尼黑车展)等行业活动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澳大利亚,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已经超过了韩国竞争对手,并正在赶上日本竞争对手。中国还迅速扩大了对墨西哥和英国的出口,并开始增加对比利时和西班牙的出口,这两个国家拥有重要的汽车卸货港,是通往其他欧盟国家的门户。
当地时间9月5日,世界最大规模的车展之一——本年度慕尼黑车展拉开帷幕,中国参展商占据了半壁河山,让欧洲业界人士重新审视中国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
9月4日,慕尼黑车展媒体开放日现场
综合英国路透社、美国《纽约时报》和德媒报道,相较于雄心勃勃、“抢尽风头”的中国车企,德国等欧洲车企意识到危机感:在他们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收复失地”时,中国车企已发起对欧洲市场的攻势。法国《世界报》则刊文称,“只需几年时间,中国车企就能成为全球汽车业的领头羊”。
当天,德国总理朔尔茨出席活动时,为“焦虑不安”的德国车企加油鼓劲。朔尔茨表示,面对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德企“应该被激励,而不是被吓到”。他同时宣布了一项价值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为德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几十年来,德国和慕尼黑一直是尖端汽车技术的象征,但现在,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世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这是一个转折点”,对于本届车展,德国杜伊斯堡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赫费尔(Ferdinand Dudenhoeffer)如此形容道。
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慕尼黑车展亮相 图自《纽约时报》
德媒此前介绍称,此次前来慕尼黑参展的厂家中,有41%来自中国。现场图片显示,在4日媒体开放日上,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中国汽车展台周围围满了参观者。
车展期间,大众、雷诺、宝马等车企负责人纷纷直言,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已经领先我们一代人”,欧洲必须在制造成本、生态系统等各个方面努力追赶,并与之合作。
据路透社9月5日报道,在欧洲车企为竞争发愁时,博世、采埃孚、大陆集团等德国主要汽车供应商则渴望扩大在中国合作伙伴关系,并为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欧洲制造的零部件。
博世首席执行官阿通(Stefan Hartung)在慕尼黑车展上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将通过用户体验和客户导向逐步使车辆适应欧洲市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该公司早就与这些制造商合作过。路透社提到,博世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包括比亚迪、华人运通和蔚来汽车。
采埃孚首席执行官克莱因(Holger Klein)称:“当我们与中国客户交谈时,他们有非常具体的在欧洲建厂的计划,我们正就此进行讨论。”大陆集团首席执行官泽策(Nikolai Setzer)也说,“中国人将走向全球并在欧洲建厂”,而大陆集团是可以为之提供支持的合作伙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星链”风波后,梅德韦杰夫回应:他是北美最后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2023-09-08 20:19 乌克兰之殇 -
他步班农后尘被判藐视国会罪,曾被中方批评“谎话连篇”
2023-09-08 18:19 美国政治 -
“中加关系改进空间大,任何人都无法忽视中国”
2023-09-08 17:31 -
加军舰跑中国周边挑衅,加媒却炒“遭中方激光照射”
2023-09-08 16:46 -
中国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英媒果然急了
2023-09-08 16:24 不列颠 -
印度官员称在研究应对台海战争,中方回应
2023-09-08 16:23 龙象之间 -
埃及总统呼吁国民少生孩子:每年出生人口应减少到40万
2023-09-08 16:10 非洲之窗 -
美方调查华为手机芯片,外交部回应
2023-09-08 15:58 中美关系 -
张国清将赴俄出席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
2023-09-08 15:17 中俄关系 -
谢锋会见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弗罗曼
2023-09-08 15:13 中国外交 -
李强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会谈
2023-09-08 15:03 中国外交 -
涉中国公民恶性案件屡有发生,驻刚果(金)使馆发提醒
2023-09-08 14:53 -
脱欧三年后,英国重返欧盟科学计划
2023-09-08 14:29 不列颠 -
菲律宾非法侵闯仁爱礁,中国海警严正警告
2023-09-08 13:53 南海局势 -
印度:涉俄乌冲突声明,建议纳入中俄观点
2023-09-08 13:49 G20 -
“关闭星链,他不止嘴上说说”
2023-09-08 13:10 乌克兰之殇 -
日本第二批核污水排海或9月底开始
2023-09-08 12:31 福岛核泄漏 -
“没有稳定流入的外国劳工,德国就无法生存”
2023-09-08 11:46 德意志 -
阿里巴巴国际站在美国举办峰会,参会商家:海外买家热情超出想象
2023-09-08 11:31 -
加拿大发起“外国干预”公开调查,涉及中俄印
2023-09-08 11:28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18“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91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6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1“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江苏、湖北等多地公告:发射火箭弹
-
特朗普政府:移民自愿遣返,奖1000美元
-
“非洲民间兴起人民币支付网络,减少美元依赖”
-
就中俄关系,普京最新表态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
“经济好的归我,坏的全怪拜登”
-
罗马尼亚大选重选:85后“极右翼”领先,反对援乌
-
文旅局局长回应“游客住家里”
-
大米、铁锅、足球……中国使馆为南苏丹2.2万流离失所者提供援助
-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东盟一致发声
-
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通报来了
-
野外烧烤遇卡式炉爆炸!7人受伤画面上热搜,回应来了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