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媒:美媒正饶有兴趣地关注法国局势,将其与“弗洛伊德案”相比
最后更新: 2024-05-08 22:34:35(观察者网讯)7月2日,“法国陷落”“法国人/法国的”“法国骚乱”“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等标签冲上推特标签热榜。
法国警方射杀17岁少年事件所引发的骚乱仍在持续。根据法国内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7月1日晚共有719人被捕,较此前两晚的逮捕人数(1311人和875人)有所下降,目前被逮捕的骚乱者平均年龄只有17岁。法国司法部长莫雷蒂就此警告称,未成年骚乱者的父母也有可能被追究责任。
而继比利时以后,法国骚乱又蔓延至另一邻国瑞士,目前已有7人被捕,其中绝大部分也是青少年。
随着法国骚乱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法媒也注意到,“正饶有兴趣地关注法国局势”的美媒拿此事与此前震动美国的“弗洛伊德案”进行对比,以证明美国并不是唯一一个与系统性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执法作斗争的国家。
视频来源:法国《20分钟报》
据法国《20分钟报》引述警方消息报道,当地时间周六(1日)晚上,有100多名年轻人聚集在瑞士西部法语区城市洛桑的市中心,对当地商店进行打砸破坏,并袭击了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
报道称,受到邻国法国局势的启发,有人在Snapchat、TikTok等社交媒体上呼吁瑞士人也走上街头,而这些疯传的视频获得了“回应”,抗议者与警察在洛桑街头上演了一出“城市游击战”。
据瑞士法文报纸《时代报》报道,暴力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晚8时许,参加骚乱的人蒙着面,向前来驱散他们的执法人员投掷了鹅卵石,以及至少一个自制燃烧弹。部分抗议者头戴头盔,骑着摩托车与警方对峙。目击者说,骚乱参与者非常年轻,其中一些人甚至“不到15岁”。
洛桑是瑞士联邦沃州首府。洛桑、沃州和周边城市当晚出动了约50名警察,没有警员在行动中受伤。《20分钟报》称,午夜时分,有一些穿着全套防暴装备、手持防暴盾牌的警察驻守在被破坏的场所外,防止又一波暴乱开始。
对于当地几家知名商店而言,晚上10时是此次骚乱的高峰,抗议者们打破窗户,并试图从前门闯入商店。鞋店老板托托·莫朗估计,他此次损失达数千瑞士法郎。他说:“幸运的是,没有人成功进入商店,如果他们开始洗劫所有东西,问题就会大得多。”
警方驻守在商铺前。图片来源:法国《20分钟报》
“这些都是孩子。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法国年轻人可以在一夜之间洗劫商店并购物,他们从中获得了灵感。”莫朗补充,“我并不真的对他们感到生气……我希望能够和他们谈谈,因为这完全是愚蠢的,他们这样做是在毁了自己的生活。”
洛桑市警方说,在当晚骚乱中共有7人被拘捕,其中6人是未成年人,“三名葡萄牙、波斯尼亚和索马里裔女孩,年龄在15岁和16岁;以及三名瑞士、格鲁吉亚和塞尔维亚裔男孩,年龄在15岁和17岁,还有一名24岁的瑞士居民”。
截至第二天早上,洛桑街头已经恢复平静,瑞士其他法语地区暂未报告类似事件。洛桑市司法警察已在沃州检察院的监督下对事件展开调查。《时代报》称,鉴于调查仍在进行中,警方不希望发表进一步的声明。
法国骚乱持续,一夜之间逮捕超700人
本周稍早前,法国警察在巴黎郊区楠泰尔执勤时射杀17岁北非裔少年纳赫勒(Nahel M)一事,引起法国各界强烈反应。此次事件导致多个城市爆发骚乱,已持续数日。年轻人放火焚烧汽车、警察和政府建筑物。多个城市部署了警察特种部队,动用了装甲车和直升机。死者于7月1日被安葬。
根据法国内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7月1日晚有719人被捕,较此前两晚的逮捕人数(1311人和875人)有所下降,显示法国各地的骚乱暂时没有之前那么激烈。据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称,累计有200多家超市、12家购物中心、250家银行分行和其他商店、咖啡馆和类似场所在骚乱中被砸毁、抢劫或烧毁。
当地时间7月2日,法国巴黎,示威者在警察使用催泪瓦斯时奔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日的暴乱集中在马赛,警察发射催泪瓦斯,并与市中心周围的年轻人对峙到深夜。与此同时,首都巴黎发生零星冲突,但也有约315人被捕。在巴黎郊区的拉伊莱罗斯,袭击者开车撞入市长让布伦家中并纵火,让布伦妻子试图带两个孩子逃离时被撞伤。让布伦当天在推文中指控,“这是一次无法形容的、懦弱的谋杀未遂”。
骚乱在欧盟蔓延,肇事者年轻化引担忧
据法媒报道,目前被逮捕的骚乱者平均年龄只有17岁。法国司法部长莫雷蒂在接受媒体对话时说,骚乱人群的年轻化令人担忧。他警告,未成年骚乱者的父母也有可能被追究责任。“那些对孩子不闻不问的父母,明知道自己子女在夜间到处走,明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将面临两年监禁和3万欧元罚款。”他说。
除了瑞士,此前骚乱也已扩散至另一欧盟国家比利时。据比利时《晚报》当地时间6月30日报道称,比利时警方当天在布鲁塞尔已逮捕超过100名参与骚乱的年轻人,其中多人“持有武器”。据比利时媒体报道,已有布鲁塞尔、列日等多地的年轻人进行聚集,甚至“混战”。比利时警方6月30日晚在布鲁塞尔增加部署了大量警力,以防止骚乱升级。
北京时间7月2日,“法国陷落”“法国人/法国的”“法国骚乱”“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等标签冲上推特标签热榜。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社交媒体短视频助长了骚乱。在“纳赫勒”和“骚乱”等标签下,可以看到数百个视频,显示青少年在法国城市中奔跑,闯入商店,放火烧毁汽车和垃圾桶。法国总统马克龙指责,社交媒体平台在煽动暴力和促进组织抗议活动方面发挥了作用。
美媒密切关注发展,对比“弗洛伊德案”
法国和国际媒体在报道此次枪击和骚乱事件时,不约而同地与18年前法国的另一起大骚乱加以类比。2005年,巴黎郊区两名北非裔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不幸触电身亡。由此引发的骚乱随后蔓延至全法约300个市镇,持续20余天,造成数十人受伤,9000多辆汽车遭焚烧。
有分析认为,由于2005年骚乱由当地的非裔青少年率先发起,此后又蔓延至众多非裔聚居区,它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种族暴力内乱”,将当时法国尤其是巴黎种族歧视风气潜藏的矛盾激化。由此引发的讨论认为,2005年法国骚乱,标志着二战后法国实施多年的多元融合文化与社会政策事实上破产。
在这一背景下,法媒注意到,美国媒体“正饶有兴趣地关注法国局势”。法国BFM电视台7月2日写道,在法国爆发骚乱之际,美国《纽约时报》在线上创建了一个专题页面,并在报纸上刊登了对该事件的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循环播放法国骚乱画面,福克斯新闻台也让法国骚乱登上了其网站头版。
“法国枪击事件表明,在与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执法)作斗争问题上,美国并不孤独”,7月1日,美联社以此为题发表文章,称法国目前骚乱局面与美国“弗洛伊德案”后引发的全美“种族清算”抗议活动相类似。尽管美法两国的文化、警察队伍等存在差异,但法国警察射杀少年事件及其在本周引发的强烈抗议表明,美国并不是唯一一个与系统性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执法作斗争的国家。
- 责任编辑: 杨蓉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16:18 中国外交 -
“黑手党式恐吓”,美议员向国际刑事法院发威胁信被曝光
2024-05-08 16:08 -
习近平抵达塞尔维亚大厦前广场 出席武契奇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
2024-05-08 16:08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