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署4万名警察,马克龙能避免2005年骚乱危机重演吗?
最后更新: 2023-06-30 09:46:05【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从当地时间6月27日发生“警察射杀少年”事件开始,一场大规模抗议示威在法国各地蔓延,甚至逐渐演变为暴力骚乱。当前,马克龙政府正极力试图控制局势,因为这已经让人想起了2005年在法国爆发的那场持续数周的骚乱事件。
据法新社、“政客新闻网”欧洲版当地时间6月29日报道,为应对全国性骚乱,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天上午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其政府部长们取消了所有“非优先行程”,旨在缓解困扰全国的紧张局势。
此前,在27日晚间导致首都巴黎31人被捕和24名警察受伤后,里尔、图卢兹、亚眠、第戎等多地于28日晚间也爆发骚乱,民众上街点燃路边垃圾箱、焚烧车辆以及燃放烟花,警民冲突事件不断发生,一夜之间又有150人被逮捕。
法国内政部长杰拉尔德·达尔马宁(Gerald Darmanin)表示,到29日晚,法国各地已经部署了大约4万名警察,以平息暴力骚乱,其中在首都巴黎部署了5000人。政府还向警方发出指示,要求他们避免在法国的贫困地区做出任何可能引发紧张局势加剧的行为。然而,当天晚间骚乱依旧持续,法国各地又有100多人被捕。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报道截图
18年后,同样是北非移民少年之死引发骚乱
对于近期一名法国警察在巴黎西郊楠泰尔地区射杀一名17岁北非裔少年内尔(全名暂未公布,Nahel M.),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回应非常迅速且明确,他谈到了“国家情绪”,认为这起事件是“无法解释的”和“不可原谅的”。
与此同时,马克龙也呼吁民众保持冷静,法新社29日还援引马克龙的说法称,他认为因这起警察射杀少年事件而引发的骚乱是“没有正当理由的”。
然而,29日晚,骚乱依旧持续。据法国24电视台报道,当天楠泰尔地区举行了一场默哀游行活动,以纪念死去的少年内尔,然而现场警察和愤怒的抗议者在此过程中再度发生冲突。当天晚间,法国各地已有100多人被捕。
目前,巴黎部分郊区已经实施宵禁,夜间宵禁时间从晚九点到早六点,将至少持续至当地时间7月3日。
当地时间6月30日,法国巴黎郊区楠泰尔市,一名17岁少年遭警察射杀后引发抗议和骚乱。图自IC photo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指出,法国近期爆发的骚乱与2005年震撼法国的那场骚乱,有着一种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
2005年10月27日,巴黎东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北非裔移民少年,因躲避警察盘查而不慎触电死亡,当地青少年发起首次骚乱后,后蔓延多处黑人移民居多的郊区,以及其他法国大城市。种族暴力内乱持续近半个月,近万辆车与全国多处建筑物被烧毁,2800多名嫌犯被捕入狱。
“和内尔一样,那两名死去的少年也有移民背景,他们的死在许多人中间激起了一种不公正感。”由于当时的法国政府应对失当,骚乱不仅蔓延至全国,还波及到了德国和比利时。“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指出,为了结束骚乱,当时法国政府被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我担心我们会重蹈18年前的覆辙,也就是2005年。”前巴黎北部检察官弗朗索瓦·莫林斯(Francois Molins)说:“它(2005年法国骚乱)发展得非常迅速。我希望我们不会面临同样的(情况),每个人都能恢复理智。”
此时发生争议事件,对马克龙来说“再糟糕不过”
回顾事件起因,6月27日上午,17岁少年内尔驾驶一辆黄色奔驰牌小汽车违反交通规则,被两名警察拦下,之后不遵守警察指示继续开车,被警察枪击身亡。
法新社报道称,警方初步报告显示,其中一名警察开枪打死了这名少年,是因为少年正开车撞向警察,但这一说法却与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后经法新社证实的视频相矛盾。
这段视频显示,两名警察站在一辆静止的黄色奔驰车旁边,其中一名警察用枪指着内尔,可以听到他说“你的头要挨一枪了”。随后,这辆汽车突然起步,这名警察似乎近距离射击。汽车开出几十米后撞上一处检查站,内尔身亡。
据报道,这名涉事警察已因枪杀内尔而被指控故意杀人,目前已被拘留,正在接受调查。巴黎警察总长透露,涉事警察经验丰富、受到上级信任,开枪举动令人疑惑。
事件中被射杀的少年内尔 图自社交媒体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认为,对马克龙来说,内尔悲惨死亡的时间点可谓“再糟糕不过”。因养老金改革问题,法国此前掀起了一场持续数周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刚刚才有所平息。
马克龙在应对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同时,还要处理俄乌冲突导致的动荡国家局势,而在去年大选失去议会多数席位后,他的总统地位也有所削弱,对于反对派而言,这是一个可以毫不留情攻击马克龙的机会。
虽然马克龙及其政府部长们呼吁保持冷静,但法国朝野上下难有共识。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议会领袖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为警方辩护,认为涉事警官有权享有“无罪推定”待遇,而左翼的绿党领袖玛丽娜·通德利耶(Marine Tondelier)则抨击,“法国警察正变得美国化”。极左翼政党“不屈的法兰西”党首让-吕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也呼吁彻底改革法国的警察队伍。
当地时间6月29日,法国巴黎郊区楠泰尔市举行默哀游行活动。图自《纽约时报》
法国郊区社会顽疾依然存在,且似乎难解
此外,这起事件也再度突显出法国郊区的矛盾问题、尽管有人预测新冠疫情会导致法国郊区出现紧张局势,但情况相对还算平稳,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马克龙领导下的就业机会增加,以及对较贫困地区的投资增加。
然而,导致这场枪击事件和后续骚乱发生的因素依然存在——种族主义、警察暴力执法、毒品犯罪,以及民众对法国精英政治的失望。
“孩子们受够了,因为他们总是要面对警察的盘查,每天早上醒来时都感到恐惧。所以当你划火柴时,紧张局势就会爆发。”法国政治分析人士克洛伊·莫兰(Chloé Morin)说道。她补充说:“要平息这种局面就更加复杂了,因为政界人士也深陷于不信任危机。”
当地时间6月29日,法国巴黎郊区楠泰尔市,17岁少年遭警察射杀引发抗议,汽车被烧毁,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图自IC photo
6月27日发生的内尔死亡事件,是法国今年第三起在警方截停检查时发生的致命枪击事件。据路透社统计,2022年,法国有13人在此类事件中死亡,而在2021年和2020年,这一死亡人数的数字分别是3人和2人。统计还显示,自2017年以来,法国大多数致命枪击事件的受害者或遇难者都为非洲裔或阿拉伯裔。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称,法国总统当然知道其国内涉及警察暴力执法的指控,以及由此引发的骚乱事件,数量和速度增长有多么快。在2018年和2019年的“黄背心”抗议运动期间,随着抗议强度升级,法国安全部队也采取了高压手段,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在2005年的骚乱中,时任法国内政部长是萨科齐,他当时所谓“清洗郊区”的言论就被指控是在“煽动骚乱”,引发局势升级。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他在2007年成为法国总统。
而如今,对于马克龙目前的发声表态,“政客新闻网”欧洲版认为这些信息更像是一种“绥靖政策”,并不像萨科齐当初那般激烈,“但这些话不能保证被人们所听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习近平将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2023-06-30 09:08 中国外交 -
-
中国游客在泰国摸海星,踩珊瑚:最高将面临两年监禁
2023-06-30 08:02 观天下 -
阿根廷央行批准境内开设人民币银行账户业务
2023-06-30 07:49 中国-拉美 -
谢锋: 工商界要做中美关系的“负责任利益攸关方”
2023-06-30 07:29 中美关系 -
俄外交部:瓦格纳问题由俄方自行处理,无需外界评论
2023-06-30 07:14 俄罗斯之声 -
他任期将再延长一年
2023-06-30 06:54 -
“欧盟成立的两个目的,如今都没实现...”
2023-06-29 22:50 欧洲乱局 -
“俄罗斯被冻结的钱呢?让我们纳税人给乌克兰埋单不公平”
2023-06-29 22:50 乌克兰之殇 -
夜间灯光显示东南亚经济重心北移,与中国有关?
2023-06-29 22:16 一带一路 -
俄官员:叛乱事件之前已得知瓦格纳不会继续参加特别军事行动
2023-06-29 21:58 俄罗斯之声 -
朱民:各方都希望美国能坐下来,跟中国好好谈
2023-06-29 21:44 中国外交 -
关键峰会上,欧盟避免“惹恼中国”
2023-06-29 21:26 欧洲乱局 -
-
中国已成韩国第一大逆差来源国,决定性因素是…
2023-06-29 21:10 三八线之南 -
“我们也想加入金砖”
2023-06-29 20:16 金砖国家 -
炒作瓦格纳威胁,波兰管欧盟要钱
2023-06-29 19:46 欧洲乱局 -
肯尼迪侄子:美国“对乌克兰人来说是可怕的”
2023-06-29 19:02 美国政治 -
斯里兰卡外长:已向中印明确表示,不会伤害对方
2023-06-29 17:23 龙象之间 -
“这将让美产业永久丧失机会”
2023-06-29 16:43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34“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50“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101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41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
特朗普:我老婆觉得可爱
-
多地多层级启动“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集中在这5个方面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江苏、湖北等多地公告:发射火箭弹
-
特朗普政府:移民自愿遣返,奖1000美元
-
“非洲民间兴起人民币支付网络,减少美元依赖”
-
就中俄关系,普京最新表态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
“经济好的归我,坏的全怪拜登”
-
罗马尼亚大选重选:85后“极右翼”领先,反对援乌
-
文旅局局长回应“游客住家里”
-
大米、铁锅、足球……中国使馆为南苏丹2.2万流离失所者提供援助
-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东盟一致发声
-
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通报来了
-
野外烧烤遇卡式炉爆炸!7人受伤画面上热搜,回应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