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俄门”最终报告:FBI对特朗普和希拉里搞“双标”
-
刘程辉风物长宜放眼量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历经四年之久,针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通俄门”的最终调查报告于当地时间5月15日出炉。
该案特别检察官约翰·达勒姆(John Durham)在报告中批评联邦调查局(FBI)在缺乏“实际证据”的情况下,“匆忙”发起了对特朗普2016年大选“通俄”调查,过于依赖特朗普政治对手提供的线索来推动调查,甚至用不同标准对待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类似调查。尽管FBI未能坚持其理应“严格遵守法律的重要使命”,但报告没有建议对司法部和FBI现行指导方针和政策进行任何大规模修改,只要求相关机构“重新忠于已有的原则”。
报告出炉当天,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对调查结果“感到满意”。不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这份最终报告其实没有达到特朗普团队的期望值,因为他们一直想证明FBI的调查只不过是一场“政治迫害”。路透社则评价,对于如今身陷刑事指控的特朗普而言,该报告可能会成为他反击民主党的“政治素材”。
CNN和路透社报道截图
“通俄门”事件自2016年美国大选时就已初见报端,这个或包含总统“通俄”、高官互相勾结、腐败贪污等戏码的案件持续发酵多年,甚至“无缝对接”到了2020年大选,俨然成为美国两党党争的一块重要拼图。特朗普在任期间,民主党人利用“通俄门”调查,顺势推倒了特朗普一众亲信和商业合作伙伴,包括34人和3家公司被指控。
这份长达300多页的报告,标志着美国司法部在2019年5月启动的内部调查宣告结束。报告自始至终严厉批评了FBI和司法部,指出了FBI在对特朗普“通俄门”开展“火力飓风(Crossfire Hurricane)”调查时可能存在的种种失误。
曾主导调查的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在2019年3月就报告称,“没有证据”表明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时与俄罗斯之间存在“犯罪阴谋”。在这份最终调查报告中,达勒姆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美国情报和执法部门在发动“火力飓风”调查之前,没有任何“实际证据”证明特朗普的竞选活动与俄罗斯“勾结”——这也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
美国司法部对“通俄门”案的特别检察官约翰·达勒姆/福克斯新闻图
达勒姆还指责FBI将“通俄门”案与其他政治敏感调查案件区别对待,后者包括数起涉及特朗普竞选对手希拉里的调查。例如,希拉里等官员曾收到了“可能成为外国干涉目标”的防御性简报,但特朗普在FBI开展调查之前并没有收到类似的提醒。
又比如,FBI一方面利用未经证实的消息对特朗普团队开展调查,但另一方面,当FBI从“外国信源”那里得知希拉里团队计划炒作“通俄门”以诋毁特朗普时,“FBI从未展开任何类型的调查、发布任何任务、雇用任何分析人员,或出具任何与信息有关的分析报告”。
特朗普和希拉里/《大西洋月刊》图
报告称,FBI在启用消息源提供的“证据”启动调查前,没有与信源沟通及核实,FBI甚至没有将消息与自己或其他机构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也没有使用“FBI在评估原始情报时通常采用的任何标准分析工具”。
“哪怕FBI采取了这些措施,他们就会发现情报机构没有任何证据将特朗普与俄罗斯领导层官员联系起来。”
另一项调查还发现,FBI在申请针对特朗普前竞选顾问卡特·佩奇(Carter Page)的通讯搜查令时,曾不恰当地依赖“斯蒂尔档案”(Steele dossier)中未经证实的指控。前FBI特工凯文·克莱因史密斯(Kevin Clinesmith)在报告中被单独点名,他也在达勒姆的调查中承认,自己更改了一封电子邮件,以便证明针对佩奇的窃听是正当的。
“客观事实证明,FBI对‘火力飓风’调查重要部分的处理存在严重缺陷......在本报告中描述的某些事件和活动中,司法部和FBI未能履行其严格遵守法律的重要使命。”达勒姆在报告中写道,“FBI高级官员对他们收到的信息,尤其是来自有政治关联的个人和实体的信息,严重缺乏分析的严谨性。”
不过,报告并没有建议对司法部和FBI现有指导方针和政策进行“任何大规模修改”,也没有对任何人提出新的指控。达勒姆在报告中说,“解决办法不是制定新规则,而是重新忠于已有的原则”,如果联邦特工心中没有FBI的指导原则——“忠诚、勇敢和正直”,便不能履行“保护美国人民,维护美国宪法”的使命,再多的培训和规则都只是徒劳。
在回应达勒姆的报告时,FBI表示,该机构已经实施了数十项纠正措施,而且此举“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在5月14日的一场集会上,特朗普向“通俄门”案关键人物、前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ynn)喊话说,一旦自己在2024年胜选,就将把弗林“带回来”。弗林是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任命的首个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也是首位因“俄罗斯涉嫌干预美国大选”而被情报机构调查的特朗普政府官员,
在5月15日也就是报告出炉当天,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对调查结果“感到满意”。路透社称,对于如今身陷刑事指控的特朗普而言,该报告可能会成为他反击民主党的“政治素材”。特朗普曾希望达勒姆在2020年大选前发布他的最终调查报告,他认为这将拜登的竞选活动造成打击。
不过CNN认为,这份最终报告其实没有达到特朗普团队的期望值,因为他们一直想证明FBI的调查只不过是一场“政治迫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刘程辉 
-
泽连斯基夫人访韩:如果这样,那就是乌克兰末日
2023-05-16 10:11 乌克兰之殇 -
效力中超的韩籍球员孙准浩被警方带走
2023-05-16 10:06 -
芯片出口遇冷,韩国IT电子产业一季度净利润由正转负
2023-05-16 10:04 观网财经-宏观 -
美驻俄使馆前雇员“通敌”,在中俄边境城市被捕
2023-05-16 09:40 俄罗斯之声 -
-
澳贸易部长谈“脱钩”:我们希望扩大同中国的经贸往来
2023-05-16 07:28 观察者头条 -
匈牙利外长:欧中合作是机遇而不是风险,欢迎中国加大对匈投资
2023-05-16 06:51 中国外交 -
国合署:中方愿向缅甸等国家提供紧急救灾援助
2023-05-16 06:49 中国外交 -
泽连斯基当面要F-16,英政府泼冷水
2023-05-15 23:12 乌克兰之殇 -
去年超1亿元飞机零件售俄,美专家“反思”:制裁还有用吗
2023-05-15 23:01 乌克兰之殇 -
伊朗:对“大魔头”的又一记耳光
2023-05-15 21:13 伊朗局势 -
十连降,韩国4月ICT出口额同比减35.9%!对华比重降至40%
2023-05-15 21:05 -
向乌“出卖”俄军情报?普里戈津:无稽之谈
2023-05-15 18:06 乌克兰之殇 -
泽连斯基突访英国,“施压”苏纳克?
2023-05-15 16:55 欧洲乱局 -
想拉拢亚太国家,欧盟碰上“软钉子”
2023-05-15 16:35 欧洲乱局 -
朝中社:日本与北约军事勾结,将面临第二次亡国
2023-05-15 16:03 -
李辉大使出访乌克兰等五国,外交部再回应
2023-05-15 15:59 中国外交 -
中国买家取消83.2万吨美国玉米订单,退单潮来了?
2023-05-15 15:44 中国-拉美 -
“要小心ChatGPT,它说我是日本首相”
2023-05-15 15:42 -
关键地方选举失利,影响莫迪明年连任?
2023-05-15 15:42 印度惊奇
相关推荐 -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