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供应链危机,美媒竟甩锅中国“清零”政策太严格?
【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新冠疫情肆虐使全球陷入供应链危机,可这家美媒竟然借此怪起了防疫成绩最突出的中国?
当地时间11月24日,彭博社发布报道声称,中国严格的“清零”政策阻碍了航运业的全面复苏,甚至延长了供应链危机。而且,该文给出的理由竟是中国“禁止外国船员换班”“船员入境需进行7周强制隔离”“不允许超过三名的中国船员乘飞机进入中国大陆”等子虚乌有的说法,消息来源也仅仅只是个别人士的主观臆测。
事实上,无论是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港口人员疫情防控指南与船舶船员疫情防控指南,还是各地的防疫政策,都没有彭博社口中类似的规定。彭博社在报道中也没有提供这些“防疫措施”的具体依据。
更何况,我国对于“清零”政策早已作出过明确解释。11月13日,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策略不是“零感染”,而是指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最大限度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坚决防止出现疫情社区持续传播,“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我国现阶段坚持动态清零策略是成本效益较高的选择”。
11月25日,中国工程院士钟南山在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主论坛上也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新冠患者人数最少、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分别只有美国的1/1678和1/606。
彭博社报道截图彭博社的这篇抹黑中国防疫措施的报道题为《中国为期七周的港口防疫进一步扰乱供应链》,行文措辞则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与抹黑——先是故作客观地将中国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航运业的重要枢纽”,随后话锋一转,宣称中国是最后一个“坚持清零政策的国家”,还开始“采取越来越激进的防疫措施”。
紧接着,这篇报道开始引述多位海运专家的断言,试图描摹出“中国对船员的防疫措施太过严苛导致拖累海运效率”的画面。
“中国的限制措施会产生连锁反应。”彭博社引述国际航运公会秘书长盖·普拉顿的说法称,“对船舶运营的任何限制都会对供应链产生累积影响,造成真正的中断。”
“他们(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很好,但代价是不让(外国)船员入境(换班)——就连中国船员有时也回不来中国。”彭博社引述船舶管理公司“中英船管”(Anglo-Eastern Univan Group)首席执行官、香港船东协会主席比约恩·霍加德说法称,中国当局不允许超过三名中国船员乘坐飞机前往大陆,导致他们的返乡时间只能后推好几个月。
同时,报道还引述匿名船舶管理人员的说法称,哪怕是有紧急医疗需求的船员,也无法进入中国获得治疗,只能被迫去往他国就医。
然而,上述说法只是相关人员的主观臆测,彭博社在报道中也未根据任何其他直接信源进行过任何核实或印证。
观察者网在先后检索了国家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的《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第八版)》(今年11月5日修订)和《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V7.0)》(今年8月4日修订),其中没有“禁止外国船员换班”和“不允许超过三名的中国船员乘飞机进入中国大陆”的类似规定。
国家交通运输部网站截图
具体而言,针对港口船员换班的防疫要求为“国内航行船舶应当尽可能在中风险、低风险地区开展船员换班,高风险地区港口一般不进行船员换班;国际航行船舶应当根据境内、境外疫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换班的港口;船员换班应当按照换班地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拟换班离船的船员在离船前14天内每天不少于两次检测体温,填写船上隔离健康记录,并经船长签字确认”。
对于外国船员换班,相关文件也并未予以禁止,只是明确要严格遵守相应防疫措施。
《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V7.0)》部分截图
今年9月28日,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称,近期在我国港口检疫过程中发现船舶的多名船员,新冠检测呈阳性,暴露出船舶及其航运公司未能有效履行疫情防控责任,故而暂停批准有关船舶在我国境内港口开展外国船员换班,暂停时间为15日或30日。
由此可见,我国只会对防疫措施不到位、存在防疫风险的个别船舶采取“暂停外国船员换班”措施。换言之,若外国船舶积极做好防疫工作,自然能按流程完成船员换班。
除了引述的说法没有事实依据,彭博社还声称中国船员若要入境就必须要接受“长达7周的强制隔离”。
事实上,纵观中国各地疾控中心出台的防疫政策,目前对于没有感染新冠的入境人员最多也只是要求“14天集中隔离”+“7天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怎么算都到不了7周。
即便个别地区还要求进行额外的“14天居家健康监测”,但这也是要求当事人“如无必要不出门”并且“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完全谈不上所谓的“强制隔离”。
10月26日,中远海运美线直客特快专线首航山东港口青岛港 图源:视觉中国
- 责任编辑: 周弋博 
-
赵立坚:我想问一问立陶宛外长,现在正在美国做什么?
2021-11-25 17:34 台湾 -
所罗门群岛暴徒火烧唐人街,澳大利亚出兵
2021-11-25 17:28 -
美国又瞄准12家中企,外交部: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2021-11-25 17:07 中美关系 -
美媒炒作中国“旱地行舟”航母靶标,国防部:美方应反省自己
2021-11-25 16:12 美国一梦 -
买披萨要等10分钟,美国老人暴怒拿来AK-47步枪
2021-11-25 16:06 美国一梦 -
国防部:中俄两军关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21-11-25 15:52 中俄关系 -
爆冷输给中国小将,他耍脾气了…
2021-11-25 15:26 -
中方建议下,国际原子能机构就“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新设议题
2021-11-25 14:53 -
中国已向国际社会提供超18亿剂新冠疫苗
2021-11-25 14: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五角大楼重组UFO跟踪小组:降低国家安全威胁
2021-11-25 14:37 美国政治 -
“他们对当前中德关系有不满,但不会彻底把船掀翻”
2021-11-25 14:27 德意志 -
土耳其里拉暴跌,苹果捂着不卖了
2021-11-25 11:34 -
澳公司将在阿富汗建大麻加工厂:生产“药品”和“乳膏”
2021-11-25 11:21 阿富汗 -
英媒:欧盟批准延长对华制裁
2021-11-25 11:16 中国外交 -
立陶宛外长倒打一耙:惹怒中国,头顶悬剑
2021-11-25 11:00 -
澳大利亚考虑“非官方抵制”北京冬奥会,在等拜登发话
2021-11-25 10:57 北京冬奥会 -
美国向洪都拉斯两大总统候选人施压:维持和台湾关系
2021-11-25 10:56 拉美左翼 -
美媒曝五角大楼偷偷向台湾增兵,台防务部门狡辩
2021-11-25 10:03 台湾 -
德国三党完成组阁谈判,对华政策“变天”?
2021-11-25 10:01 德意志 -
西班牙核电站发生气体泄漏,致1死3伤
2021-11-25 09:42
相关推荐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40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0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58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8“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