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自强院士逝世,曾推动我国辐射事故和应急体系的建立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潘自强,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潘自强,1936年出生,湖南益阳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自强在1963年提出了我国的实用保健物理学框架,在保证核武器研制和核能发展中,完成了多项监测技术和方法,对我国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和基础结构的建立、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参与并指导完成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主持完成了 “中国核工业30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等工作。发表了“制订核电站辐射防护的原则和主要数值限”等文章,在秦山核电站选址的环境影响审查中起了重要作用,从那时起步并延续至今的“能源与环境”的系统研究,为我国核电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基础。
他积极推动“辐射事故和应急体系”的建立,在辐射防护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方面作了开拓性工作,多次主持编制“国家辐射防护标准”。他提出了“放射性废物管理应以地质处置为中心的观点”,奠定了我国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为培养辐射防护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苑)
- 原标题: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潘自强院士逝世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跟风减肥变厌食,轻松锻炼存在吗?
2022-01-19 15:11 -
俄反卫星试验碎片与我卫星擦肩而过,最近14.5米
2022-01-19 13:12 航空航天 -
中国团队“更灵敏”试剂盒获批上市:可精准探测奥密克戎等变种
2022-01-15 15: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发布中国首颗全自研8K画质芯片,海信:技术就是“确定性”
2022-01-13 15:35 大公司 -
一加 10 Pro发布 刘作虎:2021年全球出货量超千万
2022-01-11 16:43 大公司 -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肺炎治疗新策略
2022-01-10 07:5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突破1000米
2022-01-07 21:48 嫦娥奔月 -
我国科学家发布6G成果:通讯速率较5G提升10-20倍
2022-01-05 19:36 科技前沿 -
航天科技:今年计划安排4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全面建成空间站
2022-01-05 08:04 航空航天 -
天问一号传回世界首张探测器与火星合影,谁拍的?
2022-01-01 08:12 航空航天 -
1056秒!中国人造太阳运行时间突破千秒
2021-12-31 13:47 科技前沿 -
2021圆满收官!长征火箭全年48战全胜!
2021-12-30 08:27 航空航天 -
最新研究:2019年秋季前,新冠病毒已分别在亚欧缓慢传播
2021-12-29 22:5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星链计划,“前科”累累
2021-12-28 22:11 观察者头条 -
2022十大科技趋势发布:硅光芯片将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2021-12-28 14:17 科技前沿 -
重型火箭正在研制,可将150吨重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
2021-12-27 16:16 航空航天 -
中国空间站今年两次紧急避碰,躲避美国星链卫星
2021-12-27 16:03 航空航天 -
嫦娥八号将建立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1-12-27 13:23 航空航天 -
曙光席位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2021-12-26 21:36 航空航天 -
“好好的华为设备被拆换……”
2021-12-26 13:29 华为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