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空间站寻天望远镜计划于2024年发射入近地轨道开展巡天观测
导读专家介绍,在行星科学的需求牵引和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将开展一系列前沿科学探索,司天工程、天邻计划、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等正有序推进。其中,中国空间站寻天望远镜计划于2024年发射入近地轨道开展巡天观测。
6月19日至21日,首届全国行星科学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深空探测的快速发展,催生发展出一门多领域交叉新学科——行星科学。未来,我国科学家将在行星科学和行星探测领域开展一系列前沿探索。
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聚焦行星科学研究前沿、行星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未来行星探测计划、行星科学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研讨。这是该领域的首次全国性大会,专家学者、机构代表、青年学生等共1000余人参会。
深空探测是世界科技前沿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近年来,我国深空探测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嫦娥五号”成功采回1.7kg月壤;“天问一号”成功对火星开展绕、落、巡科学探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推动了我国行星科学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福元认为,“深空探测成为科技支撑的制高点。未来几十年,深空探测是我们国家科技界的重大事件,这无疑是我们国家深空探测,也是行星科学发展的绝佳的时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晓非表示,“行星科学很重要的是,它是着重科学发现。比如说,借助我们空间探测技术,到行星上去,能够发现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的新的规律,新的一些很多科学方面的发现,非常重要。这和我们的空间探测方面两个相辅相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认为,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将实现无人区探索、日球层全貌、大行星掠影、太阳系考古等行星探测科学目标。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宇宙和太阳系的形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磁场与爆发的关系、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规律等空间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对于极端环境下的航天技术的发展,有相关推动作用。
△王赤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太阳系边际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
据介绍,行星科学主要研究行星的内部结构、外部圈层以及这种结构和圈层的成分成因和演化的历史。涉及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空间科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传统研究领域。随着行星科学迅速发展,其正在成为一门融合多学科的新兴独立学科。
吴福元介绍,目前,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正在积极加大行星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成立了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向国家提出了建立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的建议。相关一批高校已经开始招收行星科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所以我想这些人才的加速培养,对于保障我们国家深空探测、行星科学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深空领域开展宇宙起源与演化、星际探测、探月工程建设等攻关任务。专家介绍,在行星科学的需求牵引和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将开展一系列前沿科学探索,司天工程、天邻计划、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等正有序推进。其中,中国空间站寻天望远镜计划于2024年发射入近地轨道开展巡天观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介绍,“中国空间站寻天望远镜,它相当于中国的哈勃望远镜。但是它的视场要比哈勃望远镜大300倍,上面也搭配了星敏仪,可以对(太阳)系外行星直接成像,这对(太阳)系外行星科学的研究有很大作用。”
△常进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亿万个家园》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首席科学家潘永信介绍,目前地球之外其他行星古磁场研究处于行星探测中的空白领域,而理解行星磁场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地球磁场和地球环境。他建议,加速推进我国行星科学发展,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科学载荷研制。
△潘永信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磁场:观察行星内部和宜居性的窗口》
(总台记者 何盈 景明 毛成坤)
标签 寻天望远镜- 原标题:首届全国行星科学大会在江苏苏州召开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引美军司令关注的巨型机械臂,到底牛在哪?
2021-06-18 22:50 航空航天 -
“光螺丝就要卸1000多个,聂海胜将鬓角白发染黑”
2021-06-18 19:41 航空航天 -
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点一图抢先看
2021-06-18 14: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航天员今天干什么?装WiFi
2021-06-18 09:29 航空航天 -
神舟飞船已具备快速发射和应急救援能力
2021-06-18 07:30 航空航天 -
华为发布白皮书:用5G点燃AR,用AR照亮5G
2021-06-17 20:36 华为 -
15点54分,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
2021-06-17 15:42 航空航天 -
-
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
2021-06-17 06:23 航空航天 -
中国愿与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地区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2021-06-16 13:51 航空航天 -
“再入大气层时将烧蚀销毁,不会对地面造成危害”
2021-06-16 12:06 航空航天 -
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
2021-06-16 10:53 航空航天 -
天上三个月,太空生活“剧透”
2021-06-16 09:49 航空航天 -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于明天上午发射
2021-06-16 09:10 航空航天 -
李东生:国产高端芯片尚需3到5年,有两大制约因素
2021-06-14 16:08 -
2028年火星取样返回,2029年探测木星系
2021-06-12 14:36 航空航天 -
“最初选择只环绕火星,风险虽小但我们不甘心”
2021-06-12 11:30 航空航天 -
天问一号任务实现6个“首次”
2021-06-12 10:22 航空航天 -
从阿里yunOS失败看鸿蒙:“拆解”安卓从哪里入手?
2021-06-12 08:41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