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人类首次月背之旅
关键字: 嫦娥四号据人民日报客户端12月8日消息,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据介绍,2014年,嫦娥三号任务圆满完成后,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的论证工作。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总体方案。月球背面具有独特的电磁场环境和地质特征,特别适合开展低频射电探测等空间天文学研究和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科学研究。同时,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尚属国际空白,有利于增进人类对宇宙未知奥秘的认知。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
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取得“四战四捷”。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实现绕月探测,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图,飞至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绕探测,此后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嫦娥三号着陆器成为了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人造航天器;2014年,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探月工程各项任务的连续成功,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的时代。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其中,工程总体由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探测器、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发射和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单位研制。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4次发射。
新闻多一点:
解读探月工程的“四战四捷”
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是我国航天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标志性工程。计划在2020年前按“绕、落、回”的发展思路分三期组织实施,实现探月工程既定目标。
1.探月工程一期(2004年—2009年):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了国防科工委、财政部《关于绕月探测工程立项的请示》,标志着月球探测工程一期——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从而开启了探月工程的光荣征程。
2.探月工程二期(2008年—2014年):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主要目标是实现在月面软着陆,开展月面就位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
3.探月工程三期(2011年至今):2011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探月工程三期立项,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最后一步正式启动。三期工程拟实施两次采样返回任务,分别命名为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将首次采用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式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为降低工程风险,探月三期决定实施一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验证了地月空间往返一系列关键技术任务。
从探月工程一期至今,我国共进行了四次发射:
1、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第一幅月球图片数据,标志着探月工程一期任务圆满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在轨有效探测16个月,于2009年3月1日受控撞月,为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探月工程一期首次实现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利用CCD立体相机对月球进行环绕探测,获取了120米分辨率的全月影像图以及铀元素含量分布图等。
2、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经过在轨探测10个月后,于2011年8月25日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并进行环绕探测;环绕探测近半年后,飞离L2点,于2012年12月13日,与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并获得清晰图像;之后飞向更远的深空,成为我国首颗绕太阳飞行的人造小行星,创造了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嫦娥二号为嫦娥三号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详勘了落月区域;在月球轨道有效探测10个月,利用改进的CCD立体相机对月球进行了环绕探测,获取了世界上首幅7米分辨率的全月图和1.5米分辨率的局部图;利用γ射线谱仪、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发现了月表铬元素和微磁层、太阳风加减速等现象;获取了图塔蒂斯小行星的清晰图像;创造了中国航天器最远的飞行记录。
3、嫦娥三号任务。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14日探测器如期着陆,15日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互拍,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为中国航天开创了月面就位探测和机器人巡视探测的新模式。创造了中国航天的多个首次:首次研发地外着陆、巡视航天器平台,且实现月面遥操作;应用30.4nm波段极紫外相机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大视场成像;月基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各天体近紫外波段的亮度和变化;测月雷达对月壳浅层剖面结构进行了分析;8种有效载荷全部按计划进行科学探测,共获得各级数据约3000GB。
4、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经过8天的飞行,11月1日,在距地球5000公里处服务舱与返回器受控分离,返回器以“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地球大气层,安全精确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为嫦娥五号任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此后,服务舱顺利完成了大椭圆停泊轨道飞行段、地月转移段、地月L2点环绕飞行段、近月制动段和环月飞行段共5个阶段的拓展试验,取得丰硕成果。
记者 冯华
- 原标题: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 责任编辑:冯雪
- 最后更新: 2018-12-08 09:34:18
-
超燃!1分钟回顾中国探月工程!
2018-12-08 09:20 航空航天 -
“嫦娥四号”将于明日凌晨发射!
2018-12-07 21:48 航空航天 -
华为同意英方技术要求,以保住5G机会
2018-12-07 19:02 华为 -
嫦娥四号发射在即,将首次登陆月球背面
2018-12-07 18:43 航空航天 -
5G近了!高通集中展示小米、OPPO、vivo5G样机
2018-12-07 16:46 手机 -
中国移动简勤:明年手机换机规模将达3.5亿部
2018-12-07 15:17 -
我国成功发射沙特-5A/5B卫星 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
2018-12-07 14:10 航空航天 -
中国科学家将绘制最精细人脑三维“地图”
2018-12-07 11:17 -
武汉百座5G基站抓紧测试
2018-12-07 10:46 科技前沿 -
科技早报|瑞银:中国用户iPhone购买意向创5年来新低,美国本土更低
2018-12-07 10:18 -
外媒:富士康考虑在越南设苹果iPhone组装厂
2018-12-07 10:14 手机 -
爱立信因证书过期 导致全球数百万用户手机4G网络掉线
2018-12-07 10:05 大公司 -
孟晚舟被扣,美国和加拿大政府高层均事先知情
2018-12-07 09:37 华为 -
三星A8S即将宣布:屏幕供应商为京东方
2018-12-07 07:31 商业 -
日本下一代火箭H3获首笔订单 将发射英国商业卫星
2018-12-07 07:25 -
深圳市政府:强烈要求立即放人
2018-12-07 07:22 华为 -
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诞生
2018-12-06 23:08 -
孟晚舟被扣,为何消息4天后才披露?
2018-12-06 20:44 华为 -
智能音箱静音后仍在搜集声音 物联网设备如何才能更安全?
2018-12-06 14:05 科技前沿 -
为了科技“领袖地位”美国再改计划强化理工科
2018-12-06 14:00
相关推荐 -
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0“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1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9“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