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RCEP其实促进了中欧谈判,美国没能阻止全球化
最后更新: 2020-11-26 08:38:44编者按:RCEP签署后,德国商贸界有人发声称,RCEP为欧盟敲响“警钟”;在欧洲议会,一些政客借着RCEP话题鼓动美欧联手,对抗中国。欧洲对于RCEP,究竟秉持着怎样的态度?观察者网为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前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前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
采访全文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采访/观察者网 白紫文】
观察者网:欧洲国家,比如德国,最近发出了一些敌视RCEP的声音,您怎么看?
黄平:欧洲总有自己的看法,会永远对所有的事情,包括他们自己的事、美国的事会发出各种声音。对于RCEP这么具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欧洲会发出不同声音太正常不过,我们不用过度解读。
对于欧洲来说,与我们最相关的事情是现在正进入倒计时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商务部发言人11月19日表示,关于中欧投资协定,双方正在按照领导人确认的年内完成谈判的共识,通过持续密集的谈判,加快推进谈判进程,取得积极成效。本周,中欧双方正在举行第34轮谈判。这已经是今年举行的第9轮正式谈判。双方聚焦遗留问题,继续深入磋商,有望取得积极进展。商谈自贸协定,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欧双边经贸合作,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对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愿与欧方保持沟通,在达成中欧投资协定的基础上,争取早日启动中欧自贸协定进程。
关于投资协定,中欧两方领导人都同意争取今年内达成共识,而“今年内”这个时间就很短了。如果今年内真能谈成投资协定,下一步就是中欧自贸协定,这才是中欧之间投资、贸易领域的大事。
RCEP我们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谈判才签署,特别是过去两年美国从贸易到科技等对华搞了那么多多年未见的事,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逆全球化”或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现象,对我们来说,RCEP无疑是一件大事。对于欧洲来说,尤其德国,不会没有联想和影响,但如果稍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欧洲和德国的议会、党团、智库和媒体现在每天都在关注乃至激烈争论的并不是RCEP,比如,昨天最大的焦点是德国防长反驳法国马克龙的欧洲防卫自主言论。
德国国防部长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17日在德国汉堡反驳马克龙的欧洲防卫自主论 图自社交媒体
而欧洲现在更关心的,是美国大选以后若拜登上台,欧洲如何与美国重建跨大西洋关系,以及欧洲自身内部的一体化的问题。英国脱欧马上就要成为现实,没了英国的欧洲如何继续推动一体化,这是欧洲最关心的。
除了和美国新政府重建大西洋关系,欧洲第二看重的外交关系其实是和俄罗斯的关系,因为历史上历时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实际上欧洲是在最前沿,加上前几年又发生了“克里米亚事件”,1964年苏联时期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划给了当时属于苏联的乌克兰,前两年俄罗斯又把克里米亚收了回去,引起了欧洲极大的震动,甚至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震动。
再次,欧洲也要考虑怎么处理好跟土耳其和叙利亚等国的关系,前两年欧洲发生难民危机,也给欧洲各国极大的冲击,现在也还要面对恐怖主义或所谓的“伊斯兰化”问题。
所以,如果说RCEP对于欧洲有影响,我觉得应该是正面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的投资谈判进程。如果今年真要谈成,剩下时间其实已经很少了,因为欧洲人有圣诞节,所以12月25日以前必须要把一切事情谈妥。而我们如果真正去看欧洲看欧盟,不论是欧盟、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还是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的讨论,RCEP都不是话题的中心。
观察者网:您认为,RCEP的签署其实是促进了中欧谈判。
黄平:如果说RCEP对欧洲有影响,我觉得也应该是正面推动了中欧投资谈判在年内争取谈成。
至于欧洲有一些人在媒体上或议会里乃至政府中,对RCEP发出一些什么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很正常,在欧洲任何事情永远都有无数叽叽喳喳的声音,我觉得我们不用过度解读它。
观察者网:拜登上台后可能会让美国重回多边主义,RCEP的签署对世界贸易的格局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您认为欧洲未来在经济上会更靠近亚洲,还是更靠近美国?
黄平:欧洲特别是欧盟一直在经济、政治、对外关系、世界秩序上主张多边主义,欧洲总体是不同意保护主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欧洲至少不会直接出面反对各个区域间的合作。虽然欧洲这些年也有民粹主义、右翼民族主义的抬头,但是整体上讲,欧盟一直主张的是多边主义。
另外,欧盟在英国退出后更加要推动欧洲一体化,不只是欧洲内部市场、贸易、投资、服务、人员的自由流动,也想更统一的财政、外交乃至防务,其基点在于欧盟的自主性。所以,欧洲或欧盟不是简单地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欧洲或欧盟一直就认为它是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多边世界中的一边,这个意义上,它不存在选择谁的问题,更不存在二选一的问题,因为它认为自己就构成了一极、一边。
而且,整体上看,整个欧盟经济在世界也是最全面的,其经济规模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贸易量占全球总量的1/3,欧元也是世界最主要的货币,这个月欧元的交易量超过了美元(欧元28.8,略高于美元28.4)。
所以,严格地说,欧盟不存在在中美之间站哪边的问题。在政治、安全、军事,包括价值观上,欧洲天然跟美国更靠近,很多问题上甚至是一家。而在经济上,欧洲自己最早就成立了共同市场,那会儿还不叫欧盟,叫“欧共体”,欧洲自己就是巨大的市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现在也还是最大的之一。
在欧盟和欧洲各国的亚洲政策里,中国也只是亚洲中的一部分,虽然现在中国占比越来越重,可以说已经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欧洲也有对日本、印度、东南亚、非洲的政策,欧盟及欧洲各国绝不是只有在中美两种选择中选一的问题,欧洲在战略上和外交上不是这么思考问题的,这不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符合欧洲的实际地位。
另外,欧洲现在还把中国看作制度性对手和主要的经济竞争者,这一点与美国不无类似之处,拜登在竞选演讲中也提出了“中国是最大的竞争者”这样的讲法。
在欧盟的大盘子里,中国肯定是越来越重要了,这一点没有疑问。比如德国的汽车就要继续占领中国市场,中国是德国汽车的第一大市场,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占比也超过日本和美国汽车,更超过了德国自身, 那么德国不论是要保住市场还是要扩大市场,当然会继续看重中国。一个行业如此,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欧洲也如此,只要中国保持住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的地位和发展势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白紫文 
-
韩执政党党首向王毅致信送花,引儒家经典
2020-11-26 08:13 中国外交 -
俄赴华航班190余乘客抗体检测结果完全相同,中方要求重检
2020-11-26 07:3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加外长再次污称中方搞“胁迫外交”,我使馆:坚决反对
2020-11-26 07:17 中国外交 -
美国新增超18万例,累计破1272万例
2020-11-26 06:4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福克斯盯上拜登国安“新贵”:他接受过中国官媒采访
2020-11-25 22:54 美国政治 -
印度给中国产品使绊子 苹果“中枪”
2020-11-25 22:52 龙象之间 -
特鲁多被耍了
2020-11-25 20:36 -
中国人造的这座桥,可把印度急坏了
2020-11-25 20:15 龙象之间 -
暂停对华发货,澳酒商:像在棺材上钉钉子
2020-11-25 19:55 -
王毅晤菅义伟:经过多年努力,中日关系终回正轨
2020-11-25 19:06 中日关系 -
美学者:我渴望中国那样的自由
2020-11-25 17:4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苹果高管摊上事了:送警察200台iPad,换持枪证
2020-11-25 16:29 -
她刚当选美众议员,就想“带枪上班”
2020-11-25 16:21 美国政治 -
印度再禁43款中国APP,中方:坚决反对
2020-11-25 16:13 龙象之间 -
外交部:英方一再配合美国打压中企
2020-11-25 16:04 不列颠 -
外交部:中日“快捷通道”将于11月30日正式启动
2020-11-25 15:40 中日关系 -
印国大党又一高级领导人死于新冠,莫迪吊唁
2020-11-25 14:1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朝鲜发布出版物,展示洲际导弹核武器等军事成就
2020-11-25 13:10 朝鲜现状 -
拜登誓言“美国将重新领导世界”
2020-11-25 11:45 美国大选2020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